ABB
关注中国自动化产业发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业安全大会
OICT公益讲堂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资讯频道

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着力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 点击数:706     发布时间:2011-08-16 10:46:00
  • 分享到:
关键词:

    来源:中国经济
    
    一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本报评论员
   
    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大计。最近召开的中央水利工作会议总结了我国水利改革发展的实践经验,分析了水利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水利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对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即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进行了全面部署。我们一定要把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真抓实干,持之以恒,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努力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水利现代化道路。

    着力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是水利改革发展的一项重点任务。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这些年来,我国主要江河防洪能力不断提升,农田水利设施体系不断完善,水利保障能力不断增强,水利建设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同时也要看到,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然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制约,水利设施薄弱仍然是国家基础设施的明显短板。近年来我国频繁发生的干旱、洪涝、泥石流等严重水旱灾害再次警示我们,大力加强水利建设、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已经刻不容缓。

    中央水利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下大气力在全国大规模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健全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全面提高农业用水效率,持续改善农业水利基础条件,显著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达到这一要求,就要结合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的实施,在水土资源条件具备的地区新建一批灌区,增加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实施大中型灌溉排水泵站更新改造,加强重点涝区治理,完善灌排体系;健全农田水利建设机制,切实增加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引导农民自愿投工投劳;加快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优先安排产粮大县,加强灌区末级渠系建设和田间工程配套,促进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因地制宜兴建中小型水利设施,支持山丘区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坝、小泵站、小水渠等“五小水利”工程建设。

    与此同时,还要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滴灌等技术,扩大节水、抗旱设备补贴范围,积极发展旱作农业,采用地膜覆盖、深松深耕、保护性耕作等技术,稳步发展牧区水利,建设节水高效灌溉饲草料地并确保到2020年基本完成大型灌区、重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任务。(本报评论员)

     二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 

    时 间: 2011年08月05日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水利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着力提高防洪保障能力。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切实按照这一要求,在继续加强大江大河大湖治理的同时,加快推进防洪重点薄弱环节建设,继续推进主要江河河道整治和堤防建设,加大中小河流治理力度,巩固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成果,加快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步伐,全面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从整体上提高抗御洪涝灾害能力和水平。 

    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水利工作,领导人民开展了气壮山河的水利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水利事业为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安居乐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但我们也要看到,近年来我国频繁发生的严重水旱灾害,造成重大生命财产损失,暴露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还十分薄弱,一些城市的防洪排涝能力也亟待提高。洪涝灾害频发仍然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水利设施薄弱仍然是国家基础设施的明显短板。

    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是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综合能力的迫切需要。中央水利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到2020年,基本建成防洪抗旱减灾体系。为此,我们一定要进一步做好防洪保障工作,全面提高防汛抗旱减灾能力,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加快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步伐,加快山洪灾害防治;多措并举、综合治理,把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结合起来,充分运用现代科技、信息、管理等手段,健全综合防灾减灾体系,不断提高治水的科学化水平。

    着力提高防洪保障能力,需要继续实施大江大河治理。我们要进一步治理淮河,搞好黄河下游治理和长江中下游河势控制,继续推进主要江河河道整治和堤防建设,加强太湖、洞庭湖、鄱阳湖综合治理,全面加快蓄滞洪区建设,合理安排居民迁建。“十二五”时期,要抓紧建设一批流域防洪控制性水利枢纽工程,不断提高调蓄洪水能力;加强城市防洪排涝工程建设,提高城市排涝标准,同时推进海堤建设和跨界河流整治。

    着力提高防洪保障能力,还要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和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要优先安排洪涝灾害易发、保护区人口密集、保护对象重要的河流及河段,加固堤岸,清淤疏浚,使治理河段基本达到国家防洪标准;巩固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成果,加快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步伐,尽快消除水库安全隐患,恢复防洪库容,增强水资源调控能力;推进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面,则要坚持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抓紧完善专群结合的监测预警体系,加快实施防灾避让和重点治理。

    三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

   来源:经济日报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水利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着力建设水资源配置工程,实现江河湖库水系连通,全面提高水资源调控水平和供水保障能力,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是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只争朝夕的状态和求真务实的作风,认真贯彻会议精神,结合实际抓好相关工作及措施的落实,进一步提高供水保障能力。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水利事业发展,我国水利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仍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水情,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仍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据悉,目前全国正常年份年缺水量达500多亿立方米,近三分之二的城市不同程度缺水;城乡水源工程建设滞后,尤其是西南等地区工程性缺水、西北等地区资源性缺水问题突出;水资源配置体系尚不健全,难以满足水资源统筹调配需求;城乡供水应急备用水源缺乏、保障程度不高,特别是在应对连续干旱和特重干旱时更显得能力不足。

    针对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我们必须在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加强节约用水措施的前提下,通过着力建设水资源配置工程,提高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调配能力,不断完善我国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为此,当前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完善优化水资源战略配置格局,在保护生态前提下,尽快建设一批骨干水源工程和河湖水系连通工程。二是加快推进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及配套工程建设,尽快形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水资源调配格局。三是积极推进一批跨流域、跨区域的调水工程建设,统筹推进中小微型水源工程建设。四是推动解决西南等地区工程性缺水和西北等地区资源性缺水问题。五是大力推进污水处理回用,积极开展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高度重视雨水、微咸水利用。与此同时,还要着力保障城乡居民饮水安全,不断提高城乡供水保障能力。

   着力推进水生态保护和水环境治理四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水利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着力推进水生态保护和水环境治理,坚持保护优先和自然恢复为主,维护河湖健康生态,改善城乡人居环境。这既是一个明确的要求,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我们必须下定更大的决心,投入更多的力量,付出更扎实的努力,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相关部署,进一步加大水生态治理和水环境保护力度。

    这些年来,我国水生态保护和水环境治理能力不断提升,已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十一五”时期,水生态保护和水环境治理工作深入展开,治理小流域2万多条,完成水土保持生态修复22万平方公里,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进展明显,重点地区和重点城市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扎实推进。但我们同时也要看到,由于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得到根本改变,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水生态保护和水环境治理已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对水生态保护和水环境治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着力推进水生态保护和水环境治理,当前需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大力推进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采取小流域综合治理、淤地坝建设、坡耕地整治、造林绿化、生态修复等措施,有效防治水土流失,进一步加强长江上中游、黄河上中游、西南石漠化地区、东北黑土区等重点区域及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的水土流失防治。二是继续推进生态脆弱河流和地区水生态修复,加快污染严重江河湖泊水环境治理,全国山丘县市全部推行封禁政策,加强重要生态保护区、水源涵养区、江河源头区和湿地的保护。三是实施农村河道综合整治,积极推动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四是进一步强化依法行政,加强预防保护,落实管护责任,有效保护和巩固综合治理成果,强化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建立健全水土保持、建设项目占用水利设施和水域等补偿制度。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

x
  • 在线反馈
1.我有以下需求:



2.详细的需求:
姓名:
单位:
电话:
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