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
关注中国自动化产业发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业安全大会
OICT公益讲堂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资讯频道

中国航天专家首获国际宇航科学院授予的冯卡门奖
  • 点击数:1434     发布时间:2011-10-09 08:23:00
  • 分享到:
关键词:

    来源: 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网综合  

                    
                                    中国航天专家首获冯·卡门奖

    在10月3日至7日召开的第62届国际宇航联大会上,我国航天专家刘纪原获得了国际宇航科学院(IAA)授予的冯·卡门奖。据介绍,该奖是IAA最高奖项,每年授予一次,以表彰在科学领域取得杰出终生成就的个人。这是中国专家首次获得此殊荣。

    会上,来自中国的另一位航天专家王礼恒被乌克兰南方设计局授予杨格尔100周年勋章。该奖项为纪念航天火箭技术杰出科学家和设计师、南方设计局创始人和第一任总设计师米哈伊尔·库兹米奇·杨格尔院士诞辰100周年设立,授予在航天火箭发展、空间探索合作和联合项目实施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乌克兰和外籍专家。

    据介绍,IAA创建于1960年,致力于和平发展宇航科学,表彰相关科技领域的杰出个人,促进国际航天交流与合作。中国与IAA的关系十分密切。迄今已有50多名中国航天专家当选IAA院士,中国宇航学会名誉理事长刘纪原当选IAA副主席。2010年,IAA研究中心(中国)在北京成立。该中心将成为中国航天与国际航天开展广泛沟通交流的平台。(记者付毅飞)

    专访刘纪原——我国首获国际宇航科学院授予的冯卡门奖

    2010年金秋十月,在举国上下庆祝天宫一号发射成功的喜庆日子里,中国航天界又传来了一个好消息,刚刚在南非开普敦召开的第62届国际宇航联大会上,中国航天专家刘纪原获得了国际宇航科学院授予的冯卡门奖。这是中国专家首次获此殊荣。

    北京时间10月4号,在南非开普敦召开的第62届国际宇航联大会上,中国航天专家刘纪原获得了国际宇航科学院授予的冯卡门奖。冯卡门奖创立于1982年,是国际宇航科学院最高奖项,每年授予一次,以表彰在科学领域取得杰出终生成就的个人。这是中国专家首次获此殊荣。记者打通刘纪原在开普敦的电话时,他刚刚吃完早饭。提起昨晚的获奖,对于这个如此珍贵的荣誉,刘纪原表示,这份荣誉虽然给了他个人,但其实是对中国航天人以及中国航天事业的高度肯定。

    刘纪原:获奖对我来讲很高兴,但是更主要的是中国人经过自己的努力奋斗,在航天领域取得的成就得到了国际航天界的认可。这不仅仅是对现在的人,对于我们航天界的老领导,开拓者,以至工作在一线默默无闻的这些人的肯定。这是无数人经过努力打下的基础,才有今天这样的成就。我感到这是对从事航天事业的人的鼓励,也是更大的责任,要把这件事情做好。

    1960年,风华正茂的刘纪原完成了在莫斯科包曼高级工业学校自动控制系导弹控制专业的全部学业后,返回祖国。此后,他长期在研究所从事科学研究与管理工作,参与了“两弹一星”研制、“两弹结合”试验。

    1986年,是世界航天史上的灾难年。1月28日,美国的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发射过程中机毁人亡。紧接着,急于填补运载工具空白的马丁·玛丽埃塔公司为美国空军制造的大力神火箭爆炸,麦道公司的德尔它火箭由于过早熄火而自毁。5月,已经赢得世界半数以上卫星发射合同的欧空局的阿里安火箭也发射失败。这一连串的厄运使运载火箭市场出现了用户排队等待发射卫星的局面。美国各大卫星公司的老板们将目光移向了世界的东方。当时,担任航天工业部副部长的刘纪原,看到了这难得的机遇,他经过和专家们的论证,果断提出并组织长征二号E捆绑式运载火箭的研制工作。

    刘纪原:开始研究的时候国内的科研费里面是没有这个投资的,没有经费怎么办呢?我们就说我们贷款。当时李鹏总理和姚依林副总理就答应了,给贷款,贷了4亿人民币来研制火箭。当时我们预计研制费4个亿,如果能争取到4发的商业合同,就可以把本钱还上,这么起步来研制的。

    航天要走出去,国际市场需要这么一种运载火箭,在早期已经有一定基础,所以我们就把这项任务承接下来。目的有两个,一个是通过这件事情可以让我们早点进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另一个是促进提高我们的技术水平和国际上的交往。当时,我们国内重点在经济建设上面,所以,航天系统的任务比原来减少很多,我们想利用我们成熟的技术开拓国际市场,也可以解决国内任务不足的状况。遇到的最大的困难,主要是一步要跨到国际商业发射服务市场上缺乏经验以及缺乏和国际上打交道的一些经验。再一个是,我们在自己国土上开发这些事比较有经验,但是跟国际上交往是很困难的。当时有很多人担心,签署了商业发射服务合同,万一拿不出来,这不是给国家丢人吗?风险是比较大的。但经过争论以后,认为我们还是有一定的基础,所以当时凝聚了国内很多力量,所谓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在规定时间之内我们完成了合同内容,从此就把大推力火箭发展日渐成熟,为大推力火箭奠定了基础,也促进了我们载人飞船这项工程能够早日实现。

    1990年7月16日9时40分,凝聚着刘纪原和千万航天人的长征二号E火箭首飞成功。1992年8月,长征二号E把当时世界上最重的“澳星”准确地送入预定轨道。之后,又成功地发射了亚洲二号和艾科斯达一号卫星。从1986年到1998年的12年里,在刘纪原主管下,长征火箭系列从4种发展到9种,向国际市场投放8种类型的长征火箭,拥有发射目前世界上各种轨道要求、不同质量卫星的能力。在发射国外先进卫星的过程中,中国运载火箭技术迅速发展,运载能力不断提高,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是人才还是技术,都为中国航天的后续发展打下了基础,也为日后的载人航天工程积蓄了力量。

    此外,刘纪原建议并推进航天效益工程和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使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的效益出现了大幅度增长,为中国航天持续发展并在世界航天发射服务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作出了突出贡献。从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直把国际化作为坚定不移的战略,不断提高中国航天的国际竞争力,使中国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在刘纪原的积极推动下,2010年5月,国际宇航科学院研究中心(北京)在北京正式揭牌成立,这也是继负责会议管理工作的班加罗尔之后,国际宇航科学院研究中心在全球建立的第二个分支机构。它对于中国航天的发展意义重大。

    刘纪原:国际宇航科学院是国际上科学研究领先的一个科学研究院,每年有很多国际上的航天研究课题。我们参加这个研究课题,一方面可以了解世界航天的发展动向,另一方面,中国航天也应该为世界航天做出自己的贡献。因为我们曾经宣布过,中国对外参与国际合作有四项原则,其中一项就是要和平利用而不是搞太空竞赛,另外发达国家要支持发展中国家开展航天科学研究,为本国人民造福。

    所以,在国际宇航科学院秘书长和其他成员国的支持下,特别是他们认可了中国航天的发展目的,是为了本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服务的,没有其他政治因素,所以得到了国际宇航界的认可,在中国成立国际宇航科学院研究中心。这个中心主要还是帮助科学院对每年的项目进行追溯检查,出版研究报告。一方面中国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另一方面也使国际航天界对中国航天能有进一步的了解。每年中国都有航天方面的研讨会,学术报告会,进行很好的沟通。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在航天领域取得这么大的成就,这些都逐步在国际航天界得到了认可。

    刘纪原简介:

    刘纪原,运载火箭与战略导弹控制技术专家、航天系统工程管理专家。1933年出生, 1960年毕业于莫斯科包曼高级工业学院自动控制专业。历任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航天工业部副部长、航天工业总公司总经理兼国家航天局局长,十四、十五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九届、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为早期运载火箭控制系统综合设计和试验工作,以及推动中国航天走向世界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广网 记者温飞)

    中国航天专家在国际宇航联大会上获得两项大奖

    新华网北京10月3日电(记者 王敏)记者3日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获悉,在南非开普敦召开的第62届国际宇航联(IAF)大会上,中国航天专家刘纪原获得了国际宇航科学院(IAA)授予的冯·卡门奖。

    冯·卡门奖创立于1982年,是IAA最高奖项,每年授予一次,以表彰在科学领域取得杰出终生成就的个人。这是中国专家首次获此殊荣,也是国际宇航联大会首次在非洲大陆举行。

    在这次大会上,来自中国的另一位航天专家王礼恒被乌克兰南方设计局授予杨格尔100周年勋章。该奖项为纪念航天火箭技术杰出科学家和设计师、南方设计局创始人和第一任总设计师米哈伊尔·库兹米奇·杨格尔院士诞辰100周年设立,授予在航天火箭发展、空间探索合作和联合项目实施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

    国际宇航联合会(IAF)是宇航界非政府性国际学术组织,成立于1951年9月。其宗旨是通过科学技术交流,推动空间技术和外层空间的研究和合作,促进宇航事业及和平利用外层空间活动的发展。IAF在国际学术界颇有影响,被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聘为技术咨询机构。

    IAF总部设在法国巴黎,目前拥有来自58个国家的200多个会员。IAF会员包括宇航学会和其他专业学会、空间机构和国际组织、宇航公司、大学和研究机构以及对航天有兴趣的非营利性组织。中国宇航学会1980年加入IAF。从1983年开始至今,我国航天专家杨嘉墀、陆元九、陈芳允、梁思礼、陈怀瑾、袁家军、吴燕生和袁洁分别被选为IAF副主席。第64届国际宇航联大会将于2013年在北京召开。

    国际宇航科学院(IAA)创建于1960年,是一家与IAF关系密切但相对独立的非政府学术组织。IAA致力于和平发展宇航科学,表彰相关科技领域的杰出个人,促进国际航天交流与合作。中国与IAA的关系十分密切,迄今已有50多名中国航天专家当选IAA院士,中国宇航学会名誉理事长刘纪原当选IAA副主席。2010年,IAA研究中心(中国)在北京成立。该中心成为中国航天与国际航天开展广泛沟通交流的平台。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

x
  • 在线反馈
1.我有以下需求:



2.详细的需求:
姓名:
单位:
电话:
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