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
关注中国自动化产业发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业安全大会
OICT公益讲堂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资讯频道

抢占新科技革命的制高点——常州推进自主创新战略的探索与思考
  • 点击数:1047     发布时间:2011-11-24 16:05:00
  • 分享到:
关键词:

   《经济日报》,2011年10月31日

   编者的话:近一阶段,世界各国都开始了新一轮抢占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的竞争。围绕如何在这场竞争中取胜,江苏常州市加快实施自主创新战略,以建设创新型科技园区为抓手,进行了大胆探索,其做法和经验值得关注。

   (一)通过对多个科技园区的调研可见,创新型科技园区的核心特征主要体现在“高、集、新”这3个字上:

   第一个特征是“高”。主要包括高技术、高端产业、高层次人才、高成长性、高强度投入和高水平服务。高技术就是将新技术变成新产品、新服务,通过市场或公共服务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高端产业就是发展高产出、高附加值、低消耗、低排放的产业。高层次人才指的不仅是研发人才,而且包括设计策划、经营管理、市场开拓人才,更包括企业家。高成长性就是通过新的技术突破和产业选择,包括企业的战略性调整,实现高速发展。高强度投入就是高强度的资本投入,建立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创新投入格局,同时地方政府要通过财税政策和金融创新支持企业创新。高水平服务需要专业化的创新创业载体,需要一批同样高水平、专业化的服务人员,需要完善的鼓励创新的政策法制环境和文化环境,需要完善的管理体制和服务体系。

   第二个特征是“集”。包括“集聚”、“集约”和“集成”3个层面。集聚就是在有限的区域内集聚创新资源,形成创新思维相互激荡的创新社区,并降低合作和交易成本。集约就是通过资源、信息、技术等要素的共享和协作,提高企业和项目投入产出比,产生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效应和效益。集成就是创新型科技园区的各要素不是“一袋互不关联的马铃薯”,而是一个相互融合的、网络结构的经济社会系统,各种要素之间相互博弈又合作共赢。
第三个特征是“新”。创新型科技园区管理服务的对象都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管理和服务必须有新思想、新办法、新机制,必须有改革精神和风险意识。

   (二)常州建设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具有扎实的基础。

   第一,以产学研合作集聚创新资源。“十一五”时期,1300多项科技成果、800多名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签约落户常州,带动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3000多名。目前,有21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108人入选省“双创计划”。创新成为常州亮丽的城市名片,吸引海内外越来越多的人才主动到常州创新创业。

  第二,以创新平台建设承载创新要素。我们积极打造企业研发机构、辖市区孵化器和常州科教城3级创新平台,创新载体建设成效显著。目前,拥有各类企业研发机构580家;各辖市区建有孵化器及加速器50家,孵化面积达338.48万平方米,在孵企业3400家。常州科教城建有中科院常州先进制造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中心、江南现代工业研究院等创新平台,集聚了科研院所、科技企业、金融服务和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等490多家,其中13个中科院研究所在此建立了分中心,21所知名大学在此建立了研发和孵化基地。

   第三,以财税政策和金融手段支持创新产生放大效应。一是财政支持。“十一五”时期,地方科技拨款22.8亿元,支持企业创新发展。二是税收减免。三是金融创新。全市创投公司32家,累计为95个项目投资41亿元。市、区财政先后设立科技担保引导资金、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支持企业间接融资;设立创投引导基金、债券融资奖励资金,出台一系列财税政策,鼓励企业上市。30家上市公司融资220多亿元。

    第四,布局了一批占领技术和产业战略制高点的平台和项目,通过近年来的努力,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一是装备制造业作为主导产业不断壮大、技术含量日益提升,2010年产值达到2391亿元。机器人、电动汽车等产业正在新引进项目的企业带动下,进入产业化、市场化拓展阶段。二是新能源产业异军突起。天合、亿晶、顺风、亚玛顿、华盛天龙正在构成新能源产业的“常州板块”,企业上市和完善的产业链、技术链将有利于常州光伏产业经受国际竞争的考验。三是节能环保产业特别是新光源产业从无到有,潜力巨大,产业链初具雏形。四是新材料产业升级提速。此外,在电子信息产业领域,宏微电子、瑞择微电子等海归人才创办的高科技企业,正在走高端切入、差异化发展的道路。

   第五,具有良好的软硬件基础和环境。一是有了一批具有创新意识的企业家队伍和研发力量,包括本土企业家和引进的创新创业人才。二是有了一批懂科技、识项目、引人才的服务队伍,其知识、视野、能力、态度都在实现脱胎换骨的变化。三是区域交通、生态、生活等硬环境变化巨大。四是创新的氛围越来越浓厚、外部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一大批国内外的科技人才、投资人纷至沓来,正在集聚越来越多的人才。

  (三)对常州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有以下几点思考:

   首先,要巩固放大多年创新的经验成果。要继续深化产学研合作,继续抓好3级创新平台建设,增加数量,提高质量和创新能力,支持辖市区建设新型科技园区;继续抓好科技金融,通过金融创新,培育创新企业和上市公司;继续引进高端创新创业人才,以项目为载体,借助创业投资,通过市场机制帮助遴选项目和人才。

   第二,瞄准重点对象,提高工作成效。一是抓龙头。对产业龙头骨干企业,实行“三个鼓励支持”:鼓励支持他们加大研发投入,建设研发平台;鼓励支持他们承担国家、省科技项目特别是重大成果转化项目;鼓励支持他们深化产学研合作。二是抓高端。抓好占领产业和技术制高点的项目和企业,碳纤维、物联网、纳米技术、电动汽车等尽管产业化的难度和风险大,但处于世界科技创新的高端,需要支持以谋求突破。三是抓成长。对于孵化了几年的创新企业,要鼓励支持他们“破茧而出”、“化蛹为蝶”。四是抓引进。重点引进成长型的高科技企业,采取特殊的综合配套措施,使这批企业在常州生根、发展和壮大。

   第三,针对实际情况,解决突出问题。要分门别类研究各个园区和产业特点,采取不同的思路和措施。光伏产业园的重点是放大、服务和配套,帮助企业防范市场风险;生物医药园要加快基础建设,引进和放大相结合;创意产业园要寻求商业模式的突破,培育龙头企业;新能源汽车产业园要择机寻求突破口;LED产业园要加快招商和投产步伐,尽快形成增长极;机器人和智能装备产业园要瞄准高端成套设备;风电产业园要关注产业和市场变化;新材料产业园要选好主导产品群。每个园区都是一篇大文章,不能千篇一律,要根据不同的产业趋势,在不同园区寻求突破口和增长点。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

x
  • 在线反馈
1.我有以下需求:



2.详细的需求:
姓名:
单位:
电话:
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