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1年11月21日
自10月份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专门研究支持小型和微型企业发展的金融、财税政策措施后,“小微企业”顿时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小微企业对经济发展究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小微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是什么?如何扶持小微企业的发展?日前,记者深入小微企业云集的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采访,近距离观察这里小微企业的生存状态,探究中关村示范区助推小微企业发展的奥秘。
85%是小微企业
十几个人,一间办公室,几台电脑,就组成了一个公司。
中关村示范区近2万家企业中,这样的微型企业很多,其中已有不少企业逐渐发展壮大起来,成为高成长性和极具发展潜力的企业。
北京精友时代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之初不过十几个人,只有100万元的启动资金。经过几年的艰苦创业,如今该公司已经成为中国汽车保险行业软件和数据服务的第一大服务提供商,每年有几千万元的稳定收入。
在中关村示范区,像精友时代这样规模不大却在很多新兴行业领域崭露头角的企业很多,它们成为最具创新创业活力的企业群体。
“在中关村示范区近2万家高科技企业中,85%是小微企业。小微企业吸纳从业人员占示范区的29%,对示范区总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近30%。小微企业创新活跃,专利数占示范区近四成。”中关村管委会相关负责人给记者列出这样一组数据。小微企业中涌现出许多优秀的高成长性企业,截至2010年年底,小微企业中上市公司共计49家,占中关村示范区上市公司总数的28%;中关村示范区第一批“十百千工程”重点培育企业中,小型企业12家;“瞪羚计划”重点培育企业中,小微企业占52%。
“小微企业是中关村企业的主体和未来发展的希望所在。”中关村的管理者认为,小微企业大量聚集创新创业,造就了中关村在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具活力的创新创业区域的地位。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充分发挥已有的体制机制创新优势和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经验,大力支持小微企业自主创新,努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初步形成了有利于创新创业的体制机制环境,形成了一批有影响力的企业集群。
金融创新破解融资难题
小微企业融资难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在中关村,被称为“中关村的哥德巴赫猜想”。如今,这道难题究竟有没有解开?
今年6月的一天下午,一位女士急匆匆地来到中关村小额贷款公司,说她急需300万元资金。原来,她的公司是一家生产和研发紧固件的科技企业,当时手上握有一笔大订单,急需资金支持。不过由于没有有效抵押物,向银行申请贷款两个多月还没有批下来,情急之下她找到了中关村小额贷款公司。中关村小额贷款公司的工作人员当天下午就核实了这家企业的情况,并于当夜完成了调查报告,第二天上午开会讨论,最后决定用这家企业的股权做质押为其提供300万元贷款。不到24小时,这家企业就拿到了贷款。
对于中关村众多规模小、轻资产的小微企业来说,从小额贷款公司获得资金只是融资的一个渠道。由于中关村近年来在科技金融方面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以企业信用建设为基础,积极构建多方参与的投融资平台,扩大贷款规模,大大拓宽了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
成立于1999年的中关村科技担保有限公司,服务对象为中关村示范区科技企业以及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北京市经济发展要求的各类中小微企业。该公司成立以来已累计为中关村科技企业提供担保492亿元,成为中国科技担保业的第一品牌。中关村的51家上市公司和46家中关村代办系统挂牌公司的首笔融资都是通过中关村科技担保公司提供的担保贷款。
中关村科技担保公司副总经理杨国梁介绍,公司成立12年来,先后推出了“瞪羚计划”、留学人员创业担保贷款绿色通道、软件外包企业专项担保贷款绿色通道、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专项担保贷款绿色通道、承接国家重大工程项目担保绿色通道、高端人才个人授信、集合企业债券、集合票据、集合信托计划等20多创新金融产品。大家所熟悉的科兴生物、华旗资讯、奥瑞金种业、碧水源等高科技企业在发展初期都得到过中关村科技担保公司的担保融资支持。
为了让更多的小微企业实现首次融资,今年4月中关村科技担保公司推出“小微保”融资绿色通道,主要针对融资金额5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从初次接触到贷款到位通常仅需一个月时间,目前已服务企业35家,发放担保贷款5780万元。杨国梁说,该产品将是他们2012年服务小微企业的重点产品。
除了小额贷款公司、科技担保公司,中关村还支持北京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银行等14家商业银行在中关村设立专门为科技企业服务的信贷专营机构和特色支行。积极开展了信用贷款、信用保险及贸易融资、知识产权投融资、小额贷款、企业联保贷款、认股权贷款、股权质押贷款、并购贷款等创新试点工作,共为208家企业提供432笔信用贷款,授信额度105亿元,实际发放96亿元;累计为489家企业发放1288笔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发放金额76亿元。
此外,中关村示范区支持境内外创投机构在中关村开展业务,通过母基金方式,与启迪创投、联想投资、北极光创投等机构分别合作设立了12只子基金,合作规模累计51亿元。中关村地区发生的投资案例和投资金额均占全国的1/3左右,保持创业投资方面在全国的领先地位。中关村还以参股或契约投资等方式,与创新工场、新浪微博基金、百度投资、中关村企业家天使投资联盟等机构共同设立天使投资联合基金,引导这些机构投资小微企业。
服务平台扶持企业创新
资金匮乏仅仅是小微企业发展路上的第一个 “拦路虎”。一个没有过硬的产品、没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是很难生存下去的。但小微企业要提高技术创新水平和综合竞争力,面临不小的压力。
惠信博思副总经理赵志超对此深有感触。2009年公司成立之初要开发新产品,却被一些技术难题弄得焦头烂额。于是,他们求助于中关村开放实验室,很快新产品的关键技术就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10年他们开发的产品终于上市销售了。2010年下半年,该公司又与中关村开放实验室合作,开发以前从未涉足的视频点播系统。
“视频编解码技术较为高端,对于小微企业来讲,要想攻克其中的技术难题简直是天方夜谭。我们预计开发相关产品的周期至少在3年以上。”赵志超回忆,在中关村开放实验室给企业提供的平台上,该公司与国内相关研究中心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并很快确定了一个很好的合作单位。今年六七月份,这项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目前已经开发了一整套软件系统,并与国内一些内容分发商及内容经销商展开了业务合作。
“惠信博思从创业之初的资金规模百万级一直到现在的4000万元,离不开中关村开放实验室对我们的支持。”赵志超感慨地说,他们在开放实验室的平台上不单单是解决了技术难题,更重要的是在这里还遇到了竞争对手,了解到一些市场动态,同时还能与产业链上下游的一些企业展开合作和交流。
中关村开放实验室负责人朱希铎介绍,自2006年中关村开放实验室工作开展以来,共有109家实验室挂牌,其中既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知名高校的一流实验室,中科院在京院所的重点实验室,也有国家部委以及国有大型企业的工程中心、技术中心,几乎涵盖了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北京市重点发展的主要技术领域。
中关村开放实验室不仅给小微企业提供优惠的相关技术实验、测试等服务,大大降低其研发成本,还主动担当技术“红娘”,给企业找专家、找关键设备、找技术专利,大大推进了小微企业的技术创新。截至目前,通过中关村开放实验室受益的企业有万余家,其中70%左右是小微企业。
除了开放实验室,中关村示范区还坚持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整合社会多方力量,通过融资租赁、外包服务、技术转移中心、产业联盟等公共服务平台的作用,为小微企业提供优质的综合服务,提高小微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和综合竞争力,支持企业创新能力建设。
近年来,中关村每年新创办3000余家企业。为了帮助这些企业成长壮大,中关村建立和完善创业孵化服务体系,支持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留学人员创业园、小微企业创业服务楼和各类协会商会组织等100余家创业孵化服务机构搭建创业孵化服务平台。目前,每年有超过1000家小微企业入驻创业孵化机构。这些创业服务机构引进专业机构,为小微企业集成和提供创业辅导、投融资、技术转移、市场推广、法律和知识产权服务、政策咨询、交流培训、人力资源及实习实践等特色服务,孵化和培育早期项目和“专特精新”小微企业。
良好环境呵护小微企业
无论是科技金融创新,还是产业扶持措施,服务平台的建设离不开政策的支持。作为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关村实行了一系列先行先试的政策,给小微企业的成长带来春天般的温暖。
记者从中关村管委会了解到,中关村示范区依托中关村创新平台,实施研发加计、职工教育经费、股权激励个人所得税等税收优惠政策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等支持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其中,2010年初步实施税收优惠政策后,共有503家企业享受中关村示范区研发经费加计扣除试点政策,新增归集项目加计扣除额4.9亿元,享受所得税优惠共计7400万元。共有301家企业2010年度享受中关村示范区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试点政策,超过工资总额2.5%的税前扣除金额4400万元,享受所得税优惠共计660万元。
此外,中关村示范区还进一步完善财政资金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工作机制;出台和完善了一系列金融和财政资金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积极推进新技术新产品政府采购、示范应用和企业承接重大工程等措施,助推小微企业的发展。
在众多政策和措施的推动下,中关村示范区涌现出了海兰信、金山软件、北大千方、恒泰艾普等一批创新性好、成长性高、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明星企业,其中不少企业已经在境内外上市。
相信在中关村大批小微企业中,将会成长起来新的联想、百度,甚至中国的微软、苹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