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解放军报记者 杨祖荣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海内外热切关注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今日在北京闭幕。会议确定了明年经济社会发展总基调为稳中求进,部署了明年经济工作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折射出明年发展的哪些新信号,该如何正确把握明年经济运行态势?本报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多位经济学专家,请他们对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出台的政策予以解读,帮助读者进一步廓清认识。
稳中求进,总基调蕴藏多重内涵
“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一大亮点,就是提出明年工作总基调是稳中求进,这四个字看似简单平常,实则有着很丰富的内涵,值得细细品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说。
张立群认为,把稳中求进作为明年经济社会发展总基调,表明我们不再一味追求过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可以说,这个稳,是更可持续的稳,是更高质量和水平的稳,是更小发展代价的稳,是更有利于改善民生的稳。”
把稳增长放在突出位置,这也是出于防控风险的目的。张立群说,明年国际经济形势将会十分复杂,欧债危机前景不明朗,中国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应千方百计做好自己的事情,确保经济增速不出现大的滑坡。“中国经济增速已从今年一季度的9.7%回落到三季度的9.1%,这是意料之中的,也是能承受的。但如果经济增速过快下滑,也会引发就业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不利于经济社会稳定这个大局。”
明年经济工作稳字当头,就是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大局稳定。“概括来说,就是经济平稳、物价平稳、心理平稳。”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说,我们要及时解决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稳中求进,稳和进之间是有着辩证关系的。”张立群说,在稳增长的基础上,我们有更高的追求,就是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从而构筑新的经济增长基础,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提高产业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民生证券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滕泰说,从过去的“保增长”到如今的“稳增长”,一字之差,含义迥然不同。“这说明我们不再强调保高速增长了,而是更加注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转型过程中,经济增速适当回落是必然要付出的代价。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中央对明年经济态势的自信。”
扩大内需,提高到战略基点的高度
值得关注的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强调扩大内需时,将其提高到发展的战略基点这个位置。
“战略基点这个定位,充分说明了扩大内需的迫切性,这也是我们应对外部冲击的一个坚实依靠。”滕泰分析,明年外贸出口可能会继续下滑,外需市场持续萎缩,稳增长将更加依赖内需尤其是消费需求的支撑和拉动。
近年来,中央一直在强调扩大内需,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更进一步明确了扩大内需的措施,比如说要合理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收入,拓宽和开发消费领域,促进居民文化、旅游、健身、养老、家政等服务消费。
“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扩大内需和改善民生结合起来,更加注重解决以前制约内需扩大的一些机制性因素。”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说,这也说明了中央把当前经济重点和中长期工作重点结合在一起。
扩大消费需求,有两个基础条件,一是消费者有较强的购买力,二是有一个健康、安全的消费市场。对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一方面提出要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合理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同时,还特别强调了强化监管和服务,坚决打击商业欺诈、制假售假行为,让广大群众放心消费、安全消费。
调控物价,防止价格走势出现反弹
今年11月份,CPI涨幅4.2%,比上个月增速明显回落。价格调控取得了初步成效,中国通胀压力进一步减轻。
“虽然目前物价开始趋稳,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是再次强调,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防止价格走势出现反弹。”张立群说,物价是否稳定,关乎国计民生,关乎社会稳定,控物价一刻也不能放松。
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明年经济工作的6个目标,即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这其中,控物价放在了第二位,其重要性由此可见。“总的来看,明年物价形势不会像人们担忧的那样下不来或者下来了再上去,预计全年CPI增幅为3.2%。”滕泰认为,中国粮食生产今年实现了八连增,为稳定物价提供了坚实基础。同时,猪肉、蔬菜等食品类价格,明年有望继续回落。另外,房价下跌也会带动居住类价格回落。综合各种因素,明年通胀阴霾散去将是大概率事件。
滕泰说,虽然明年稳物价面临许多有利条件,但是也绝不能掉以轻心。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于如何稳定物价,也作出了一系列具体部署,比如强调明年要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要落实好“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
巩固基础,更加突出强调发展实体经济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努力营造鼓励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
滕泰认为,这体现了中央的高瞻远瞩和忧患意识。“近年来,国际金融市场持续动荡,美国次贷危机、欧债危机深刻地警示我们,要正确处理好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没有实体经济作为依托,虚拟经济就会‘气虚’。”
此前的10月下旬,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天津考察工作时就特别强调,一个国家要应对危机,使自己屹立不倒,必须有发达的实体经济。“这不仅是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举措,而且是使我国具有长远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是夯实、巩固发展基础的根本举措,是真正的富民强国路。”滕泰说。
“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实体经济领域中小企业面临融资难等问题,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小型微型企业发展,预计未来会出台系列配套措施。”张立群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提出,要继续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这其实也是着力改善企业尤其是中小微型企业的生存环境,为企业减负,支持他们早些转型升级。
强调发展实体经济,也有利于倡导一种踏实苦干的社会风气。“现在社会有些浮躁,一些人热衷于搞投机,渴求一夜暴富,这种心态是不对的。”刘元春说,整个社会还是要努力营造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