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
关注中国自动化产业发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业安全大会
OICT公益讲堂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资讯频道

2011年度中国十大创新型城市巡礼
广州:科学布局谋创新
  • 点击数:601     发布时间:2012-02-20 10:18:00
  • 分享到:
关键词:

   来源:《经济日报》

   到2015年,广州力争成为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高地,建设成创新型城市。

    2011年,是广州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成果十分丰硕的一年:被评为中国十大创新型城市,获批为中国软件名城示范试点城市、国家“十城万盏”半导体照明试点示范城市、国家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试点城市、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国家科技金融试点城市和中国音响之都,荣获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城市称号。

    布局谋篇

   着力改善创新环境

   为改善创新环境,广州从立法、规划、政策等多个层面着手,先后完成了《广州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的调研和起草工作;颁布了《广州市信息化促进条例》;出台了《广州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1-2015)》、《广州市“十二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等顶层规划和《广州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

   为增强企业科技创新投入的积极性,广州积极落实企业研发费税前抵扣政策。仅去年,就受理641家企业3713个研发项目抵扣申请,税务部门实际办理抵扣的应纳税所得24.23亿元。

   为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广州市创新资金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项目211项,获得国家创新基金立项116项、资助金额8225万元,获省创新基金立项16项、资助460万元。

   针对科技创新体系缺失环节和产业发展短板的问题,广州市加快重大创新平台建设,组建了北航新兴技术研究院、广州中科院工业技术研究院三个所、中大南沙科技创新基地等创新平台,安排创新平台建设资金2.3亿元;省市政府与国防科技大学、中山大学签署了共建11亿亿次高效能计算机项目的合作协议,建设国际领先的超级计算中心。

    2011年,广州新增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12家,新增省级工程中心6家。全市累计拥有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家、工程实验室9家,国家重点实验室14家,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31家,省市级重点实验室195家,形成了以国家级创新平台为骨干、省市级为支撑的创新平台体系,开放的城市创新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

   开阔视野

   着力抓好创新机制

    为激活创新创业投资环境,广州市优化政府科技投入模式,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以“四两拨千斤”,带动和吸引国内外优质创业资本,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

   2011年,广州市联合设立创业投资基金5只,引导民间资本投入20.5亿元,其中获国家支持设立战略性信息产业投资资金1只;完成了第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项目,启动了科技金融试点;大力推进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按照企业上市路线图分阶段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已有杰赛科技、中海达等5家高新技术企业上市,重点培育的上市储备企业30多家。

   为尽快帮助科技成果转化成新的优势,广州市着力抓好科技服务业,成立了广州科技服务业协会,协会会员总数已达215家,有51家企业被授予广东省科技服务业百强企业。与此同时,广州大力推进技术交易,新增广州博士科技交流中心有限公司等3家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7家,技术产权交易所1家,技术合同登记点13个,初步形成了科技成果转化的中介机构体系,完善了技术交易服务体系。2011年广州技术合同登记数量140亿元。

   优化设计,着力抓好智慧广州建设,是广州市创新的又一亮点。据统计,目前广州市完成市级政府服务全流程网上办理事项287项,2011年网上办理业务量1911万笔,减少市民和企业上门办事次数1883万次,节省时间5733万多小时、成本7644万元。

    通过抓创新模式,培育新业态,广州市电子商务和两化融合发展取得新突破。广州市安排5000万元财政专项资金,支持电子商务创新和公共平台项目共39个,带动企业投入技术创新和应用创新资金3.9亿元。在着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过程中,通过专项资金支持19个两化融合创新项目,引导企业融合创新。珠江啤酒、广州造纸成为2011年全国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示范企业,东风日产等15家企业入选2011年广东省两化融合“4个100”示范工程,推动产业从拼汗水向拼智慧、拼空间向拼虚拟空间转变。

   夯实基础

   着力抓好创新载体建设

   如何夯实基础?广州市的做法:重点在创新集群、产业定位、空间布局、重大项目、孵化器建设等方面下功夫。

    为推动科技创新载体发展,广州安排5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认定9家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支持科技孵化器和创新创业项目90项,推进国际健康产业城、广州国际创新城等规划,国际生物岛成功开岛招商。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为抓好番禺节能科技园建设,广州出台了《关于市区联动支持番禺天安节能科技园先行先试进一步加快发展的若干措施》,开展科技金融试点,形成了地产资本、工业资本、金融资本、科技资本、人才资本“五资融合”的办园新路子,得到中央领导充分肯定,省政府专门召开现场会总结推广其发展经验。

    在创新集群上,广州市着力抓好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从而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安排3.81亿元重点支持软件动漫、电子信息、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等产业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支持产学研重大创新60多项,突破了CPU芯片、OLED、LTE芯片、干细胞、数字家庭、智能化系统等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推动平板显示、数字家庭、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生物医药等创新型产业群发展。2011年广州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品产值6353亿元,同比增长15.9%,占工业总产值40%。

    与此同时,广州市着力抓好开放创新,先后与伯明翰大学、乌克兰国家科学院等建立了高层次的合作委员会,与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生产力促进局、香港科技园等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联合组建了中乌巴顿焊接研究院、伯明翰大学广州中心和穗台科技合作交流服务中心等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先后建立了广州民营科技园国际(对俄)科技合作产业园、广州—独联体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等11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和23个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启动了广州国际创新城、广州国际科技合作交流中心、服务于国际人才创新创业的国际科技孵化基地规划建设。

   为保障创新人才需求,广州引进了诺贝尔奖获得者梅洛教授等9个创新科研团队、14名领军人才列入省第二批创新科研团队和领军人才,遴选出第二批20名创业领军人才和100名珠江科技新星,新增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千人计划人才22名,启动“红棉计划”,安排1亿元以上支持海外人才创新创业。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

x
  • 在线反馈
1.我有以下需求:



2.详细的需求:
姓名:
单位:
电话:
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