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
关注中国自动化产业发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业安全大会
OICT公益讲堂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资讯频道

首个国家试点省交出优秀答卷—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建设的“浙江示范”
  • 点击数:550     发布时间:2012-02-20 13:18:00
  • 分享到:
关键词:

    来源: 中国科技网   作者: 宦建新

   2012年1月29日,龙年春节长假后第一天上班。

   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又一次率队来到临安青山湖科技城。不同于以往的专题科技调研,这次,种下了一棵棵绿树。他说,要让科技人员将来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浙江青山湖科技城建设,是浙江省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的重大举措。

    2009年11月25日,浙江省委、省政府隆重举行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浙江省试点工作动员大会。赵洪祝说,要通过技术创新工程的实施,为浙江经济转型升级,提高国际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撑,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实现“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战略目标。

   从这天起,首个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成为了浙江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

   试点起步,只争朝夕。

   4天后,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的第一个重大举措出台:2009年11月30日,赵洪祝在临安青山湖宣布:浙江省科研机构创新基地(科技城)正式奠基。

   两年来,浙江省委、省政府运筹帷幄,浙江省科技厅等部门合力推进。推出一系列重大创新举措,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开展省部会商、赴京推介青山湖科技城和未来科技城、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加强创新型企业建设、开展高新园区转型升级、形成全省上下联动工作机制……作为全国首个试点,贯穿试点工作的一条鲜明主线就是:在探索中创造,为浙江发展提供支撑,为全国建设作出示范。

两年来,浙江省试点工作稳步推进,成效明显。2011年全省R&D经费占GDP比重达到1.96%,比上年提高0.14个百分点;全省财政科技投入超过13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1.31万亿元,同比增加22.8%,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量24754件和9135件,同比增加37%和42%。在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领域取得一系列重大进展,突破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和前沿技术,产生了一批有影响力的科技成果,全面提升了浙江省科技综合实力。

时代赋予浙江的历史使命

首个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是时代赋予浙江的历史使命。

当前,浙江省人均生产总值正进入从7000美元向10000美元跨越的新阶段,但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素质性、资源性、体制性和社会性矛盾亟待破解。面对浙江发展阶段的新变化和发展动力的硬约束,以创新驱动实现可持续发展势在必行。面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差距,以创新驱动实现率先发展势在必行。面对世界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加快推进的机遇,以创新驱动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势在必行。

浙江省成为首个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这是浙江发展史上一次难得的机遇,必将对浙江未来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浙江省委、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省委书记赵洪祝说,全省上下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统一思想、深化认识,树立打攻坚战和持久战的思想,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狠抓落实,扎扎实实地做好试点的各项工作。

为此,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四大”建设,抓住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国际商贸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契机,着力构筑以省科创基地(青山湖科技城)、舟山海洋科技国际创新园等一批重点创新基地,争取建设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努力培育形成一批自主创新核心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先行区、新兴产业先导区、科学发展示范区。

浙江省成立了以省长为组长的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领导小组,出台了《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浙江省试点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对工程试点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浙江省委组织部、省财政厅等部门根据试点要求,发挥各自职能优势、创新工作举措,强化部门县市协调,基本形成了部门各司其责、上下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

为建设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浙江省高层领导亲历亲为:

实地调研:省委书记赵洪祝多次到创新型企业、创新载体等单位调研,多次率队到青山湖科技城调研,提出明确要求和具体意见。省长夏宝龙在调研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创新载体时,对新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实行部省会商制度:2009年11月25日,科技部与浙江省进行第二次省部会商,重点议题就是部省合力推进浙江首个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2011年6月17日,科技部与浙江省举行第三次部省工作会商会议,推进首个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建设,并将舟山海洋经济发展开发试验区作为重中之重。

推介科技双城:2011年9月7日,浙江省在京举办青山湖科技城和未来科技城推介会,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时任代省长的夏宝龙、副省长毛光烈等出席推介会……

令人满意的中期答卷

不负浙江省委、省政府重托,浙江省科技厅等部门创造性地推进首个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交出了一份满意的中期答卷:

——以青山湖科技城为代表的科技创新基地和创新平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提出,青山湖科技城要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和“特色鲜明、品质一流、作用突出”的目标要求,建设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科技资源集聚区、技术创新源头区、高新企业孵化区、低碳技术示范区和体制改革试验区。

浙江省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支持青山湖科技城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性文件,浙江省科技厅多次研究部署,制定了配套政策,杭州市和临安市分别出台了招院引所、招才引智的激励政策,有力地推动了科技城建设。委托中国发展战略研究院和中国工程院制定青山湖科技城中长期发展规划。青山湖科技城规划总面积115亩,按国际标准规划建设四大功能区,其中研发区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是科研院所的集聚区、科研活动的核心区;产业区规划面积40平方公里,是高端产业和高新企业的集聚区,重点发展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目前,研发区已完成一期主干道管网铺设和水稳层浇筑。新引进香港科技大学浙江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浙江研究院等高水平研发机构。至此,中科院长春应化所浙江(杭州)材料与化工技术研究院、浙江西安交通大学研究院、国电能源等23家科研机构正式入驻,14个科研机构项目正在加快建设。

到2011年底,浙江省科技创新平台达60家,总投资39亿元,加入平台的企业、高校和院所达5万多家。服务层企业2.36万家。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10年来累计为中小企业破解技术难题2万多项,技术合同成交额超200亿元。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快速提升。通过试点一批、示范一批、带动一批,在省市县三级全面推进创新型企业建设。截至2011年底全省创新型试点示范企业达309家,国家创新型及试点企业35家,其中国家创新型企业19家、试点企业16家,居全国前三位。2008—2010年,全省创新型企业研发经费年均增长15.6%、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38.5%,全省创新型企业中已有80家上市公司。2011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631家,累计达4013家,居全国前列。据全国第二次R&D资源清查,2010年浙江省R&D经费达494亿元,比2000年增长了10倍,其中企业增长12.7倍,R&D经费中有82%来自企业;全省有R&D活动的工业企业达7842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13%,较全国平均水平高4.5%。启动建设23家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联盟成员中企业占70%以上。

——创新资源加速向企业集聚。突出表现在:科技项目向企业集聚。近年来浙江省财政科技经费的2/3以上、市县财政科技经费绝大部分直接用于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十一五”实施的2840个项目,70%以上由企业牵头组织实施;创新人才向企业集聚。大力实施“百千万科技创新人才工程”,“十一五”以来,共引进各类人才15.8万人,其中入选国家“千人计划”93人,居全国第4位,省“千人计划”累计引进人才229名;国内外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大力推进军民科技合作,累计实施军民科技合作项目350项,总投资超过100亿元。帮助企业利用全球科技资源。联合国内外大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引进高端人才、发展高端产业。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到海外设立、兼并和收购研发机构,累计设立海外研发机构154家,总投资11.53亿美元,其中中方投资7.5亿美元。

——政产学研合作深入推进。重点体现在:大力推进技术要素参与股权与收益分配。在全国率先实行技术要素参与股权和收益分配的政策,在全省企业普遍推行技术入股、技术承包、科技奖励等各种形式的技术要素参与分配,产生了一批教授级董事长、博导型总经理,培育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率先推进科研院所分类改革。省属科研院所中,16家开发类院所和3家公益类院所完成了企业转制,21家公益类院所实行“一所(院)两制”,实现了“科研促进产业、产业反哺科研”的良性循环机制。“十一五”时期浙江省科研院所整体创新能力综合指数提升52.9%、年均提升8.9%。积极推动企业与高校院所紧密合作。目前全省已有5000多家企业与全国500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浙江是从北京技术市场购买技术成果最多的省份之一。据国家科技奖励办发布的《2010年全国科技成果统计年度报告》,浙江省科技成果登记数量从2006年的第12名上升到2010年的第1名。

——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2011年浙江省与清华大学签订了新一轮战略合作,与科技部共建国家海洋科技国际创新园。举办了中意区域创新暨国际科技项目展示对接会等活动。这一年,新引进创新载体38家,全省累计达到882家,其中以企业为主体引进664家。浙江中科院应用技术研究院仅2011年就通过项目转化实现产值134亿元。累计实施军民科技合作项目350项。

——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加快完善。浙江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的若干意见》,按照信贷一块、风险资本投资一块、知识产权质押一块、科技担保一块、科技保险一块、财政支持一块的“六个一块”工作思路,大力推进科技金融结合。去年杭州、温州、湖州获批国家科技金融试点城市。浙江省科技厅会同“中新力合”、省科技风投和有关市县成立了注册资本金3亿元的浙江中新力合科技金融服务有限公司,德清县成立了全省第一家规模为2亿元的科技小额贷款公司。目前,在浙江创投企业166家,管理资本超过369亿元。创投机构和管理资本均居全国第三位。建立了杭州科技支行,累计发放贷款10.6亿元。全省建立了300多家信用担保机构,累计为中小科技企业担保7万多次,担保总额达1100亿元;企业专利权质押贷款达2亿多元。

浙江的创新实践,为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作出“浙江示范”。(记者 宦建新)

《科技日报》(2012-02-06 一版)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

x
  • 在线反馈
1.我有以下需求:



2.详细的需求:
姓名:
单位:
电话:
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