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呈现“三大反差”
来源: 中国科技网作者: 张晶
中国科技网讯 日前发布的《2011年下半年高新技术企业景气调查与分析》报告显示,2011年下半年,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呈现“三大反差”:企业相对“景气”,企业家信心走低;商品销售价格景气指数上升,出口景气指数下降;高新技术企业创新需求迫切,科技成果转化的中介与服务体系相对薄弱。这将成为未来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不容忽视的三个问题。
报告显示,去年下半年,高新技术企业景气指数为117.5,比上半年提高1.7,仍位于相对景气区间。在国内经济整体增速放缓的情况下,高新技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呈现出高成长性和强竞争性。这表明,高技术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依靠科技创新驱动自身结构调整的效果显著,必将成为推动全国和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但受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影响,高新技术企业家对未来经济发展形势持谨慎态度,信心指数仅为111.7,比上半年降低8.4,已低于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2009年年初的水平。
高新技术企业销售相关的景气指数基本与上半年持平,维持在较为景气的区间,但内部结构发生较大变化,商品销售价格景气指数较上半年上升9.7,出口景气指数下降10。价格指数变化反映出,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在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市场需求良好。同时,2011年上半年全国整体价格上涨传递,推高了高新技术产品价格。但是,世界经济整体低迷对高新技术企业出口造成较大影响,超过一半企业认为出口景气指数会继续下降。可以预测,在宏观政策正向刺激下,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将更多地转向国内需求。
高新技术企业科研创新相关景气指数持续处于高位景气区间,达141.6。生产经营活动对科技创新呈现出较高的依赖度,企业对于研发创新的高层次人才需求尤为迫切。但调查显示,目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市场程度还相对较低,97%的被调查企业主要靠自己研发。即使寻求外部成熟的科技成果,企业也主要通过自身渠道,通过技术交易市场和中介机构的比例相当低;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的中介机构,也以具有政府背景的相关机构为主。
该报告由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和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联合成立的“高新技术企业景气分析”研究组完成。(记者 张晶)
2011年下半年高新技术企业景气调查与分析
最新高新技术企业景气调查结果显示,2011年下半年高新技术企业景气状况总体水平与上半年基本持平,结构指标也基本相似。值得关注的是:高新技术企业景气指数和企业家信心指数仍处于相对景气区间,但在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的形势下,企业家信心指数继续走低,已低于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的2009年初水平;企业销售相关指数基本持平,销售价格指数有所提升,出口指数进一步下降;原材料、劳动力价格等推动成本上升的情况有了一定程度的缓解,原材料供应价格景气指数上升较快,企业融资困难依然突出;高技术企业对科研创新的需求依然迫切。
企业景气指数依然保持在景气区间,企业家信心指数持续走低
去年下半年高新技术企业景气指数为117.5,比上半年略有上升,提高了1.7,仍位于相对景气区间。企业家信心指数继续走低,仅为111.7,比上半年降低了8.4,从相对景气区间临近弱景气区间。值得关注的是,企业家信心指数自2010年下半年开始出现下降态势,且下降幅度较大,2011年上半年和下半年两次企业家信心指数均低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2009年。表明在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影响下,高新技术企业家对未来宏观形势和行业形势发展趋势的判断持谨慎性的态度,且不明朗。
各类企业在景气状况和企业家信心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从企业规模看小型企业(销售收入在3000万元以下,含3000万元)在企业景气状况和企业家信心方面明显低于大中型企业(中型企业的销售收入在3000万—3亿元,含3亿元;大型企业的销售收入在3亿元以上),尤其在企业家信心方面落差更大;高技术产业中的企业不仅总体景气状况优于非高技术产业,而且对未来宏观经济形势和行业发展的信心预期也要高于非高技术产业。表明在当前形势下,小型高新技术企业面临的困难更大;而与一般产业相比,由于创新能力强,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抗风险性更高一些。
在对未来的判断上,仅有69.4%的被调查企业预期2012年第一季度行业的运行状况会有所好转,比上年第四季度下降了5.2,这是自2009年开始高新技术企业景气调查以来的历史最低值。可以推断,如果不及时采取相应的政策干预,2012年上半年高新技术企业家信心将有可能延续下降趋势,甚至滑落至不景气区间。
销售相关景气指数基本态势不变,出口景气指数继续下降
2011年下半年,高新技术企业销售相关的景气指数基本与上半年持平,达到123,比上半年略降1.8,继续维持在较为景气的区间。其中,商品销售价格景气指数有所改善,上升了9.7,重新回到弱景气区间,达到105.9。商品销售景气指数虽然略有下降,达到150.3,但仍处于较为景气的区间。出口景气指数继续较大幅度下滑,为112.7,较上半年下降了10。表明世界经济的低迷对出口有较大的影响,同时,在宏观政策正向刺激下,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基础更多地转向国内需求。
从企业规模看,在商品销售量和出口量的景气指数上,企业规模与景气呈正相关关系,即企业规模越大,商品销售量和出口量的景气也相对较高。而在商品销售价格上,小型企业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弹性。从经济类型来看,在国内销售和出口景气之间,国有企业、国内非公企业、外资企业之间并没有显著差异。由此表明,出口景气的持续恶化不仅对我国民族企业产生影响,同样对外资企业也存在显著影响。
约有64%的企业认为今年第一季度商品销售量会继续向好。对于出口景气的变化,不足一半的企业(44.6%)认为会有所好转。而对于销售价格景气指数,仅有18%左右的企业认为会进一步上升。因此,下一季度销售相关景气指数进一步上升的基础十分不稳,很有可能出现下滑。
经营成本相关景气小幅改善,企业融资困难依然突出
高新技术企业经营成本相关的景气指数扭转了延续几个季度的下降态势,上涨11.5,达到104.1,从微弱不景气区间进入微弱景气区间。在成本和销售此消彼长的影响下,高新技术企业资金及盈利相关的景气指数基本与上半年相同,达到102.7,依然处于景气的临界值。
从经营成本相关指标的内部结构来看,能源供应景气指数和商品库存景气指数依然保持较高的景气状况,继续在较为景气区间和较强景气区间。劳动力价格、原材料价格景气指数虽有一定程度改善,但依然处于不景气的区间,仅为65.6和94。其中,原材料价格上升压力的减少是拉动经营成本下降的主要因素,原材料价格景气指数比上半年提升了33.7。
原材料价格上涨压力缓解程度在不同规模企业中表现并不一致。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对原材料价格上涨的缓解程度也越大。但小型企业与大中型企业之间的差异,要远大于中型与大型企业之间的差异。可见,小型企业对原材料上涨更为敏感,而消化原材料上涨压力的能力也更弱。
调查结果显示,高新技术企业融资困难依然突出。下半年,高新技术企业融资景气指数继续下降,下降了4.8,为95.4,从微弱景气区间降至微弱不景气区间。而融资成本景气虽然有所上升,达到91.1,但依然处于不景气的区间。对于今年第一季度的预测,只有30%和10%的企业对企业融资和融资成本持积极预期。
科研人员、科研经费、新产品开发等创新需求依然迫切
下半年,高新技术企业生产效率及发展相关景气指数基本与上半年持平,达到127.6,继续保持在较为景气的区间。其中,劳动力需求景气指数继续高位运行,达到142.2,处于较为景气区间。企业对科技创新的需求依然迫切。科研创新相关景气指数达到141.6。其中,科研人员需求指数出现较大幅度上涨,达到148.5。企业对于劳动力的需求依然旺盛,特别是对研发创新的高层次人才需求更为迫切。
对于不同盈利能力的企业来讲,对研发创新的需求迫切程度也有所不同。总体上来看,盈利景气指数上升和下降的企业对科研创新需求要高于盈利水平变化不大的企业。这表明:一方面,企业在积累一定的实力寻求进一步发展的时候,需要依靠科研创新;另一方面,企业在发展遇到瓶颈和困难的时候,需要科技突破。而从此次调查结果来看,实力比困难更能驱使企业加强科研创新。
科技成果转化过程需要完善政策激励环境
此次景气分析以科技成果转化为核心设计了相关问题,对企业进行了广泛调查。统计结果表明,目前,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活动依然是以自己研发、自行转化为主,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中介与服务体系相对薄弱;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市场化程度较低;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面临资金短缺和市场需求不足等突出问题。政府应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市场化进程,发展科技中介、专业化服务企业等相关主体,加大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资金扶持力度,制定相关激励政策,提高科技成果的配置效率。
从调查结果来看,97%的被调查企业主要靠企业自己研发。其次,是通过合作研发来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即使是寻求外部成熟科技成果,也主要通过企业自身渠道。而通过技术交易市场和中介机构的渠道的比例则比较低。有65.8%的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没有中介机构的介入。
高新技术企业对科技成果的需求主要是比较成熟、适宜产业化的技术。67.3%的被调查企业认为需要的科技成果一般属于产业化技术,35.7%的企业需要中试技术,而对于小试技术及之前的实验室技术则很少有企业问津。
科技成果转化的国际合作程度较低。企业合作最多的单位以国内为主,依次为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其他企业。而与国外科研机构和国外企业合作的企业比例较少。大型企业在与国外相关单位科技合作中属于先行者,比例远远高于中小型企业。
目前,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的中介机构,以具有政府背景的相关机构为主。20.7%的企业认为高校、科研机构的科技成果转化机构发挥重要作用,其次是政府所属的中介服务机构。而协会、联盟、民营中介机构等则在企业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介入较少。
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和障碍主要是资金短缺和新产品的市场需求不足。迫切希望政府完善相关激励政策、加大科技成果转化的资金投入以及新产品市场的培育。另外,企业在科技成果发现机制上,更加希望加强国家科技计划科技成果的信息公开和成果推荐平台建设,通过政府渠道而非中介服务渠道推介高质量的科技成果。因此,企业对仅仅是提供科技成果信息的中介机构的市场需求有限,科技成果转化的服务机构必须加快提高专业技能和服务能力,才能满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市场需要。(本文由“高新技术企业景气分析”研究组供稿)
《科技日报》(2012-02-08 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