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
关注中国自动化产业发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业安全大会
OICT公益讲堂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资讯频道

开启津门内生增长的发动机—天津大力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纪实
  • 点击数:562     发布时间:2012-03-26 11:26:00
  • 分享到:
关键词:

    来源: 中国科技网   作者: 冯国梧

   科学发展 转变方式

   今年春节刚过,天津各区县政府主要负责人都向天津市市长黄兴国递交了一份2012年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工作目标责任书,将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列入今年的工作目标。2月9日,天津市再次召开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工作推动会,黄兴国明确提出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是硬任务,今年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目标是新增1万家,达到3万家以上,“小巨人”企业达到1500家。

   从2010年开始,天津市开展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行动,科技中小型企业在天津形成“铺天盖地”的发展态势。统计结果显示,截至今年1月31日,天津市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22347家,占全市企业的比重从9%增长到11%,主营业务总收入达6088亿元,比上年增长63.5%;新发展企业9834家,比上年增长78.6%;科技“小巨人”企业达到1067家,比上年增长55.2%。

   从国家863计划项目到民间科技发明,一个个靠科技支撑的中小企业在天津成长壮大,点燃了天津未来发展的希望。如火如荼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好像一把钥匙开启了天津经济内生增长的发动机,让天津的经济特别是民营经济焕发出新的活力。

   战略抉择:撬起内生增长的支点

   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让天津这座老工业城市绽放出新的活力。大飞机、大火箭、大石化等一批国家级大项目落户天津、落户滨海,天津经济连续多年保持16%以上的增幅。
 
    面对取得的成绩,天津市委、市政府并没有满足。他们注意到,天津民营经济相对滞后。2010年初,天津市主要领导通过调研发现,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较快,一般增速都在30%以上。他们拥有核心技术、创新团队,一旦把握住市场机遇就会迅速崛起。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不但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带动就业,还可以弥补天津民营经济不足的短板。

   2010年9月,天津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把加快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举措,集中全市各方面力量,努力培育成千上万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迅速成长,形成“铺天盖地”的发展态势,扶持一大批技术水平高、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脱颖而出,使其成长为“顶天立地”的科技“小巨人”企业。与此同时,天津市还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摆在突出位置,集中力量抓紧抓好,并将这一工作纳入各级领导班子的考核范围。

   紧随其后,天津市委组织部、市科委、市工商局、市经信委、市中小企业局、市知识产权局等相继出台扶植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一个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格局开始在天津全市呈现。

上下联动:盘活科技整盘“棋”

   加强组织领导,实现上下联动,是天津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措施之一。为建立持久工作推动体系,完善工作机制,天津市、区(县)两级都成立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天津市成立了以黄兴国为组长,多位市委常委、副市长为副组长的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全市多个部门一把手担任成员,办公室设在市科委办公室。天津各区县、各功能区建立了领导干部考核目标责任制度,制定了科技“小巨人”成长计划,明确发展目标、制定政策措施、落实财政专项资金,在载体建设、人才支撑、企业培训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未来5年,各区县共计划投入150亿元财政专项资金,超出原计划30亿元。昔日显示度不高的区县科技管理部门,也从后台走到前台,成为发展区县经济的先头部队。各区县先后都出台本地区科技“小巨人”成长计划,并围绕科技“小巨人”成长计划制定配套政策文件近百项。

   天津市各职能部门也积极行动起来,在市委、市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基础上,逐步细化支持政策,在财政投入、金融服务、干部服务、工商服务、信息平台服务、公共技术平台服务及孵化器建设等方面,实施政策聚焦。

   从上到下,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成为天津的共同行动,通过这一行动盘活了天津科技整盘棋。

   政策保障:打造科技“小巨人”成长的沃土

   打开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网站,不仅可以看到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和动态,还可通过一些案例解读了解企业发展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网作为为天津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的网络平台,目前已成为为企业服务的重要、便捷窗口。

    资金问题一直是困扰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天津市根据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路线图,为企业备下了“三桶金”:初创期的企业,有技术、有成果,但规模较小,资金较少,通过申请有望获得“第一桶金”,无偿资助10—60万元,帮助企业渡过艰难期,跨过300—500万元的门槛,进入成长期。“第一桶金”由各区县和功能区财政提供,“十二五”期间将筹集90亿元。成长期企业,成长速度较快,资金需要量大,但尚缺乏社会融资能力,如果此时需要政府支持,可以获得“第二桶金”,政府可支持100—500万元,甚至1000万元。这部分资金以政府周转资金的方式,借给企业,助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快速成长,跨越5000万元的门槛,进入发展壮大期。“第二桶金”由天津市级资金和滨海新区政府提供,5年内将筹措110亿元。壮大期企业,迫切需要扩大市场规模,实现脱胎换骨,成长为科技“小巨人”,这需要大资金支持,这时可以获得“第三桶金”,一般3000—5000万元,这笔资金主要通过社会融资,需要银行、基金积极跟进,帮助企业跨越3—5亿元的门槛。

    天津市科委主任赵海山告诉记者,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软硬件环境是天津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工作的重点。为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天津市各职能部门还相继推出优惠政策,提出一系列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的措施和行动。与此同时,天津市还组织各类重点实验室、科技平台等向科技型中小企业开放,实现科学仪器和设施的共享共用;支持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品牌建设;加大政府采购支持力度,优先购买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产品,扩大企业市场空间等。

   机制创新:增添企业发展的活力

    整合资源,机制创新是天津在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中的一大特色。

    天津市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优惠政策有很多创新之处。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制定了放宽市场主体准入、拓展企业投融资渠道、营造良好服务环境等政策措施,实施“非禁即入”准入政策,实施海外留学人员、高校师生、科技人员等创办科技型中小企业注册资本“零首付”政策,放宽以知识产权等智力成果出资,放宽企业住所限制,放宽科技型企业集团准入条件等。这些优惠政策,既体现了天津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诚心,又显示了天津在政策运用中的灵活性。

   运用组织手段,强化对科技型企业的帮扶和服务,是天津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创新之举,充分体现了天津大力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决心。天津市委组织部明确提出将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列入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考核范围。全市已有2920名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帮助新发展398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

   通过科技金融创新,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是天津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近年来天津市科技管理部门联合相关金融机构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积极开展打包贷款工作。2010年落实两批300余家打包贷款。主办天津市科技融资洽谈会暨科技创新融资大赛活动,与浦发、天津、民生等12家银行签订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合作协议,银行承诺信贷额度700亿元。制订每月举办“天津市科技企业融资系列专题活动”计划,以使科技企业融资活动实现常态化,进一步促进科技金融相结合,搭建科技与资本对接平台,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现象在天津得到了缓解和改善。

    整合科技资源,创新多种模式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天津市各区县、功能区结合自身特点,相继推出新举措。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他们将过去较为分散的创业投资、科技孵化、科技项目投资等聚集到一起,成立天津泰达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通过一条龙服务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天津高新区通过建立三级立体孵化模式,打造接力式创新创业环境。目前拥有5家国家级企业孵化器,总面积达到120万平方米,入孵企业达到2000多家。天津红桥区通过创新招商方式方法,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联动效应。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激活了天津这座城市,伴随着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优质的科技资源开始向津门聚集,搞活了经济,带动了就业。天津正在打造让科技“小巨人”崛起的奇迹。(记者 冯国梧)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

x
  • 在线反馈
1.我有以下需求:



2.详细的需求:
姓名:
单位:
电话:
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