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
关注中国自动化产业发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业安全大会
OICT公益讲堂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资讯频道

中关村海淀园再次成为创新型小微企业的首选之地
  • 点击数:1047     发布时间:2012-03-26 11:48:00
  • 分享到:
关键词: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2年3月5日

   本报记者 纪爱玲报道

   “这里将是世界上惟一一个能够超过美国硅谷的地方。”德国《明镜周刊》记者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海淀园采访一个星期后,得出此结论。

   超越硅谷!另一位来自美国《华盛顿邮报》的专栏作家,在中关村海淀园采访后撰文表示,未来中国真正值得人们畏惧的不是大企业,而是一批正在成长的小企业和广大从事创业的年轻人。

    中关村海淀园的前身是我国第一个国家高新区——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在20多年的发展中,海淀园凭借得天独厚的科技资源优势和创新人才优势,抓住每一次发展机遇,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特别是在2009年北京海淀作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以来,在“1+6”等一系列创新政策体系和环境建设的营造下,这里再次成为了一批批创新型小微企业扎堆成长的地方。

    当前,受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影响,作为我国经济最活跃的群体,同时也是最脆弱群体的小微企业正遭遇困局,陷入继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又一轮发展困境。然而,在中关村海淀园,一批小微企业以及后继者仍然呈现出繁荣发展的态势,这种现象令人欣喜,值得更多人去关注与“呵护”……

    小微企业雨后春笋般涌现

   15万台中国电信版手机一经推出,在短短半小时内即告售罄;之前的1000台中国电信首发纪念版,48小时内有超过92万人参与摇号购买;早些时候多轮备货10万台手机,每次都在3个小时抢购一空……去年以来,小米手机不断创造的销售奇迹一次又一次冲击着人们的眼球。

   伴随小米手机的火爆销售,背后的小米科技公司受到人们空前的关注——一家由著名天使投资人雷军和另外6位合伙人共同创建,成立尚不足2年的企业。

   “配置强大,性价比超高”是很多用户对小米手机的评价。人们不禁惊讶:如此年轻的一家企业,如何从众多经验丰富的手机厂商中脱颖而出?

   “当初进入手机领域,我们属于无知者无畏。” 小米科技联合创始人、副总裁黎万强笑言,当他们真正着手进行手机研发和生产时,发现很多难题超乎想象。

   小米科技定位于生产高端智能手机,需要与国际顶级的供应商合作,一家初创不久的小企业要得到国际厂商的认可并非易事,于是雷军利用自己在IT界多年积累的人脉和影响力,带领着创始人逐个谈判;为解决手机研发中的技术难题,他们找来了原摩托罗拉个人通信事业部研发中心总工程师及硬件部总监周光平;此外,小米科技还需要面对生产及后续服务问题,目前小米科技已经着手建立相应的服务团队。

   当这些问题一一解决,小米手机的营销变得尤为重要。

   与传统手机厂商不同,小米手机并没有采取传统的卖场销售或渠道铺货。“这与小米科技的运作模式相关。”黎万强介绍,小米不靠卖手机硬件赚钱,而是要通过后续的服务挣钱。但要做到这一点,小米手机的销量首先要达到一定规模,这样才有可能让生产商和供应商让出一部分利润给小米,同时让第三方开发者愿意为小米手机开发相关应用。

   自去年9月份开始预订之后,小米手机通过自己的网站已经销售接近百万台,通过中国联通的合约机销量也可以达到百万台,如果和中国电信再达成合作,还会有数百万台的合约机销量。“保守预计,今年销售200万部手机不成问题,明年将能达到800万-1000万部,那时再谈增值服务比较现实。”黎万强说。

   除了小米科技这类众所周知的消费类产品生产企业,在中关村海淀园里还活跃着更多专注于创新,不为普通人知晓的高科技企业。以专利为核心,专业从事知识产权信息咨询服务的东方灵顿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东方灵顿创始人刘延淮曾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工作了20多年,一直从事专利情报和数据的深加工工作。她在多年工作中了解到,我国部分企业由于不了解国外专利信息,花费巨资从国外买回来的技术全是垃圾;此前由于我国没有专业的专利检索平台,企业创新受到制约……基于此,她创办了东方灵顿,通过对世界专利信息及科技文献进行收集和加工,打造各种专业情报数据库及多数据联机检索分析平台,提供全方位、专业化的专利战略分析、侵权分析、专利预警咨询和知识产权管理咨询等高端服务。

   如今,东方灵顿已经与欧美及国内多家权威的知识产权机构、科研院所及行业专家在专利信息利用、行业技术研究、知识产权管理等方面建立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关系。

   无论是小米科技,还是东方灵顿,乃至更多的科技企业,当初选择落户海淀园,正是看中了这里的环境。 “这里有全国最好的人才资源,有良好的生存环境,此外,中关村和海淀园的领导还给我们很大的支持。”黎万强表示,企业的发展情况也证实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

   “微型硅谷”批量生产小微企业

   诸如小米科技和东方灵顿这样的企业,虽然依靠创业者的摸索取得成功,但这个过程往往充满艰辛。而另一批企业则幸运得多。

   点心团队在2009年12月写下第一行代码, 2010年下半年即获得金沙江创投千万美元级别的A轮融资,40个人用9个月做出了基于安卓操作系统的点心OS,如今已经拥有上千万用户,以及夏普、海尔等43家合作伙伴,而国内一家著名企业三四百人耗时3年才做出同类产品;而作为国内首家基于兴趣和内容分类模式的点点网,更是创造了中关村的记录,在国际金融危机期间,公司成立仅6个月,甚至产品还没有正式亮相就获得红杉资本1000万美元的投资,如今注册用户超过300万,未来将作为下一代社交工具,成为轻博客的代表;魔图精灵的团队做出软件不到一年,即被百度收购……

   无论是点心,还是点点,又或者是魔图,这些企业身上有一个共同的标签——创新工场。

   李开复于2009年9月创办的创新工场,自成立以来,一直受到媒体和业界的追捧。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这里走出了一批成功的高科技企业,让更多人的创业梦想变成了现实。

    创新工场联合创始人、新闻发言人王肇辉介绍,创新工场成立2年多来,已经成功孵化了40多个项目。有如此高的成功率,首先是因为创新工场只专注于自己所熟悉的移动互联网、云计算、消费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等领域。

    由于创新工场包括李开复在内的创始人以前都在互联网领域有着多年工作经验,他们组合在一起,针对不同的创业阶段,为创业者们设计了加速计划、助跑计划和创业家计划3个计划,为早期创业者需求的资金、商业、技术、市场、人力、法律、培训等提供一揽子服务,帮助创业公司顺利启动和快速成长。

   此外,创新工场对项目团队也有所选择。王肇辉说:“我们当初选择的都是有多年行业经验的人,他们多是行业里的精英。”

   点心操作系统首席执行官(CEO)张磊曾经在华为工作过8年,后又成为百度无线最早的核心成员,通过对移动互联网整个产业链的分析,结合团队自身的状况,2010年他选择在创新工场创办了点心网(风灵创景公司); 点点网的CEO许朝军更是一个有着10年工作经验的80后,他16岁进入清华计算机系,大学三年级时就因计算机技能优秀进入当时的chinaren实习,后又到搜狐、校内网(现在的人人网)、盛大巅峰做高管,在用10年时间尝试了科技公司从技术到运营再到市场的工作后,他加入创新工场开始创业……“因为这些人在行业里经验丰富,再加上创新工场提供的孵化服务,比在外界自己摸爬滚打的项目要少走很多弯路。” 王肇辉说。

   除了专业的服务和有经验的团队,创新工场形成了特有的文化。在其网站上,“加入你的公司”是其面向所有有志于创业的人士发出的邀请。王肇辉介绍,创新工场从不要求上下班打卡,因为这里的每个人都是项目的主人,拥有公司的原始股份,他们工作得好坏直接决定了企业未来的收益,由此最大地激发了每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创新工场规模不断壮大,已经从此前创业的地方搬到位于中关村的第三极大厦,面积从几百平方米扩大到2000平方米。然而,目前面积仍然不够用。创新工场首席运营官、合伙人陶宁透露,目前已经与鼎好谈妥,将租下2层7000平方米的面积。“希望未来5-10年可以不用再搬家。”她说。

   车库咖啡 让草根创业者梦想成真

   创新工场面向有多年工作经验的行业精英人士,那么,包括大学生在内的更多普通人想要创业,又该去哪里呢?

   与创新工场所在的第三极大厦几步之遥的车库咖啡显然更适合他们。

   去年4月,车库咖啡诞生。这个占地800平方米,能容纳150人左右的咖啡厅以创业和投资为主题,创业者只需每人点一杯咖啡,就可以在这里享用一整天的免费开放式办公环境。

   车库咖啡创始人苏菂今年刚30出头,曾担任过纳斯达克上市企业蓝汛(Chinacache)的投资总监。这期间,他接触过很多初创团队,经常被他们执着的创业精神所打动,但也发现这些创业者在创业阶段往往由于单打独斗而异常艰辛,他们需要一个与外界交流和沟通的平台。车库咖啡正是基于这样的初衷而诞生。

   出乎苏菂的意料,咖啡店刚营业不到3个月,已经有好几个初创团队常驻这里。“刚开始,每进来一个人,我都会过去跟他聊天,时间长了,大家都成为朋友了。”苏菂说,他前不久结识了265的首席技术官(CTO)林兴陆,对方正在寻找投资,出于对林兴陆个人和团队的认可,苏菂为他牵线找来了投资人。

   由此看出,车库咖啡并不是普通的咖啡厅,而是为早期创业者提供的办公环境,并与早期投资机构对接。这里为创业者提供各种共享的办公设施,包括打印机、投影仪等,创业团队可以免费使用;另有小型会议室,也只不过按照10元1小时收费,目的只是设置较低门槛,尽量让更多的创业团队享受服务。此外,这里每个月还会组织一次活动,帮助创业者组建团队。

   成立至今,车库咖啡已经促成了十四五个创业团队得到投资,并组合了多个创业团队。

   在与多个创业团队打交道后,苏菂认为,很多创业者对投资人的了解并不深刻,他们往往有了一个想法就想找投资,其实有想法和得到投资是两回事,车库咖啡搭建平台吸引更多的创业者前来,甚至帮助他们与投资人对接,希望创业者更多地抱着听取意见的态度,成熟的创业者会不断验证自己的想法,甚至有的不需要投资就能做起来。“创办车库咖啡以来,我通过与这些创业者交流沟通,得到的收获比花钱读值多了。”苏菂坦言。

   如今,车库咖啡受到了创业者和国内外媒体的关注。德国《明镜周刊》的记者到这里常驻一周,美国《华盛顿邮报》的专栏作家也来采访,美国在线旗下全球最大的科技博客Tech Crunch前来做视频专访,此外还有奥地利新闻报,日本的《PEN》杂志……

   车库咖啡的运作得到了政府的认可。2011年12月,中关村为车库咖啡颁发了第2张国家创新型孵化器牌照,首张牌照获得者为创新工场。政府为车库咖啡的企业注册提供了快捷通道,创业者每个月有2天可以向车库咖啡提交申请,由车库咖啡帮助创业者到相关的科技孵化园注册公司,这样创业者可以免去很多繁琐的注册程序,在资金方面也会得到支持。

   苏菂表示,车库咖啡下一步将在政府的支持下,积极探索盈利模式,帮助创业团队做更多服务。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

x
  • 在线反馈
1.我有以下需求:



2.详细的需求:
姓名:
单位:
电话:
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