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
关注中国自动化产业发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业安全大会
OICT公益讲堂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资讯频道

机械制造业信息化——从困境走向成熟
  • 作者:许天瑶
  • 点击数:874     发布时间:2007-10-17 17:51:43
  • 分享到:
关键词: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在我国兴起的机械制造业信息化,发展至今已近10年。行业中的领军企业大多也是信息化建设的先行者,他们已经率先品尝到了信息化建设的酸甜苦辣,而他们的成败也直接影响着机械制造业信息化工作的进程。进入21世纪,国家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增强,无论是已将信息化转变成竞争力的企业,还是即将实施信息化的企业都应该正确认识机械制造业信息化建设的真正意义以及本行业信息化的走势。带着这样的问题,本报记者走访了专注于机械制造业信息化研究实践近30年的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首席专家、高级工程师蒋明炜和资深管理咨询顾问封志云。

重任不可卸

    从国外信息化发展的趋势来看,机械制造业应该在信息化建设中担当领跑者的角色,然而,我国的情况却不然,目前,机电制造业的信息化程度远远低于金融、航空等系统的信息化水平。

    “相对而言,机械制造业信息化的内容是最丰富的、最全面的,比如说,我们常常谈到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计算机辅助工艺编制以及底层制造的自动化,例如,柔性制造系统、自动化立体仓库等等,整个制造业的信息化在机械制造业中可以得到完整的体现。包括ERP最早的理念、概念、模型、方法都是针对机械制造业开发的,可以说,信息化建设的发源地就是机械制造业。”蒋明炜先生特意强调了机械制造业与信息化建设的关系,但是,现在看来,机械制造业没有担当起这个重任,信息化建设远远没有像其它行业发展得那么快。

    蒋作为中国第一批从事机械制造业信息化工作的先行者,经历了中国信息化从萌芽到发展的全过程,在此他为我们分析了其中的重要原因:“一是行业信息化的发展与机械工业整个行业的大形势有关,受国家大环境影响较多。特别是在20世纪80年代,很多机械企业的效益较差,有些甚至处于艰难维持生存的境地,整个机械工业行业的利润都比较薄,因此必然不可能对信息化进行大的投入,也就造成了信息化建设中投资不足的现象,影响了信息化的发展。中国的机械工业企业对信息化的需求一直是有的,而且非常迫切,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认识到真正的需求,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理性地对待信息化需求,其中不乏跟风而上者,这也就带来了第二个制约信息化发展的因素,即上信息化项目为的是搞面子工程。很多企业是因为看到同行企业上了ERP,就觉得自己也得上一套,实际上并不清楚自己的企业究竟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对ERP究竟是什么也是一知半解。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企业才逐渐趋于理性,2000年以后机械工业的信息化建设才逐渐从面子工程中走出来,大多数企业开始慎重地、有明确方向性地选择适合自己的ERP产品和供应商。第三个原因是,最开始搞信息化建设的企业走过一些弯路,给其他的企业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很多企业误认为信息化建设就意味着高投入,需要大量的资本实力。一个企业如果要做信息化动辄就得拿出几千万,这样的错误印象吓退了很多企业,同时,早期的企业由于对ERP不了解,对信息化有着过高的期望,并且缺乏对信息化组织等工作的认识,造成了一些企业的实施失败。这些负面的影响一度使企业管理者认为搞信息化不仅需要大量的资本而且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并且失败率很高,这种错误的观念大大制约了机械制造业信息化的建设。这些负面因素的影响直到现在依然存在,还有很多企业对信息化建设有畏惧的心理,一说到ERP就认为风险很大、问题很多,因此迟迟不敢下决心。”

    的确,在“成也ERP,败也ERP”的声音中,众多企业的步伐放慢了,他们在观察,在等待,没有了最初的激情。然而激情退去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企业信息化建设不再盲目跟风,反而提高了信息化建设的成功率。

    正如蒋工谈到,“目前,在出现了一批没有花大价钱却能够成功实施信息化的案例后,企业是乐于务实地进行信息化建设的。”

信息化的逐步成熟

    2005年底,有调查机构预测,中国制造业信息化将从2006年开始迈入新的阶段——即从非成熟阶段向成熟阶段过渡。蒋工在此分析了“成熟阶段”的具体涵义。

    “所谓机械制造业信息化走向成熟,应该是指,信息化的目的明确,投资更加理性,需求来自企业自身的管理需要,而不是说国家给钱就做,不给钱就不做。上信息化项目不再考虑是否是为了立项,不再考虑是否能拿到国家的拨款。对信息化的投资目的趋于理性,这是成熟的一个重要表现。”

    “第二个就是正确的投资比例。过去,企业对硬件的投资占70%, 购买软件和服务的投资只占30%。而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倒三七’,用30%的资金购买硬件,70%的资金购买包括管理咨询服务、软件等在内的软设施。目前,这种情况有所改善,虽然还不够理想(目前,比较好的企业是做到了硬件和服务投资各占一半),但这种认识的进步可以说是信息化建设走向成熟的表现。”

    “再一个表现应该是信心的增强。目前,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成功地完成信息化建设项目,使一些准备实施信息化的企业不再畏惧,信心的增强。”
与此同时,自动化所咨询顾问封志云也从对企业进行管理咨询的体会中对机械企业的信息化发展补充了一些看法。

    “现在,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观念正在改变,企业认识到信息化不仅意味着技术革新,更是管理模式的变革。企业知道在上信息化项目时要付出管理改革的成本,要有管理改革的承受力,因而会全盘运作信息化项目,并围绕信息化项目,考虑管理改革如何推进,人员怎么配备,员工能力怎么提升等。企业对信息化建设越来越全面的考虑也是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另外,企业的项目运作能力有显著提升。在信息化建设之初,往往是企业的信息部门孤军奋战,企业信息化建设以往都是一个部门全权负责,企业领导很少参与,但是现在高管们的积极参与越来越多。对于信息化软件的选择,管理方案的制定都是以管理为主导,而不是单纯以建设一个信息技术项目为主导。”

    两位专家同时指出,制约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原因主要是资金不足,因为无论从哪个方面看,信息化都不会是一项廉价的项目。除了信息化工作产生的直接成本之外,企业还要付出前面提到的改革成本。
信息化建设发展至今,完全没有应用信息化的企业比例已经逐渐下降,整个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正在向成熟阶段过渡,信息化正在融入企业的经营运作体系中。使信息化真正成为企业取胜市场的利器是每一家企业实现信息化的目标,也是机械制造行业发力的推进器。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

x
  • 在线反馈
1.我有以下需求:



2.详细的需求:
姓名:
单位:
电话:
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