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讯(记者王昆火)县域经济是目前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热点。晋江,这个县域经济发展的佼佼者能提供什么样的借鉴经验?昨日,来自中国社科院等多个科研单位的众多专家、学者聚集到晋江市博物馆参加中国县域现代化道路(晋江)研讨会,讨论的话题是“晋江模式新发展”。
今年3月份,以陆学艺为首的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中国区域现代化研究”课题组成员同晋江市委、市政府密切合作,对晋江市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2年撤县建市以来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进行了全面调查,深入研究得出了暂时定名为“晋江模式新发展”的理论成果。
“晋江模式新发展”即“内发外向、一镇一品;城乡联动、珠链布局;关注民生、共建共享;通过工业化、城市化和社会事业现代化,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基本实现县域现代化,即‘三化促两协调’”。
专家认为的“内发外向、一镇一品”指的是晋江以本土化企业为主,积极吸纳外部资源要素;突出产业集群优势,各镇都形成了自身的产业优势。
“城乡联动、珠链布局”也就是立足将晋江649平方公里的市域作为城市来建设,坚持工贸结合、转型外向、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方向,努力建设青阳、安海、晋南三个各具特色的经济区、并用高等级公路和现代通讯设施把三个经济区和各个镇连接起来,沿途布设工业小区和旅游服务网点,将晋江建成三足鼎立,辐射力强的侨乡新城。
“在城乡、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基本国情下,中国2000多个县域如何实现现代化,晋江模式的新发展给出了有力的答案”。课题组认为,“晋江模式新发展”的实践和经验,对于全国2000多个正在搞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县(区),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