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
关注中国自动化产业发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业安全大会
OICT公益讲堂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资讯频道

创新发展思路 更新发展观念
  • 作者:何 伟
  • 点击数:906     发布时间:2008-01-19 06:43:00
  • 分享到:
关键词:



《理论前沿》2003年第13期  党  政-前沿调查

[关键词] 民营经济; 晋江经济; 发展思路

[中图分类号] F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1962(2003)13-0045-02
  
  晋江是福建省泉州市下的一个县级市,面积649平方公里,全市16个镇(场),有102万人口,其中城市人口13.5万。改革开放以来,该市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度增长,年均增长率达到26.16%,平均每3年翻一翻。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30.16亿元,相当于全国31个省市排名的第28和29之间,高于宁夏(265亿)、青海(263亿)、西藏(117亿)的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从1989年的1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20.03亿元,比增23.9%。晋江市人均GDP已达3.2万元(相当4000美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330元,已达到富裕小康水平。晋江已经城乡一体化,全市85%的劳动力在二、三产业就业,2002年三次产业结构为3.6:55.4:41,农民的非纯农业收入已成为收入的主要来源。晋江这几年创造出不少名牌产品,旅游运动鞋有安踏、震球、爱乐,服装有七匹狼、七牌、九牧王,儿童食品有盼盼、旺旺,还有拉锁和卫生巾。截止到目前,晋江已有3家公司在香港、内地上市,还有2家已完成上市前辅导期。

  晋江有中国鞋都之称,鞋的年产量达到5亿多双,平均全国两个半人就有一人穿晋江的鞋。今年4月,晋江举办了第五届国际鞋展交会。
  
  (一)晋江经济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

  
  晋江经济在短短二十几年内取得这么大的成绩,原因是多方面的,我这里主要讲印象最深的三点。

  第一,民营经济是晋江经济发展的主体。晋江市目前依法核准登记的企业总数9171家,其中国有企业114家,仅占企业总数的0.12%。由此可见,晋江的经济发展是以民营经济为主导。

  第二,晋江经济发展是以名牌为支柱。长期以来,晋江政府鼓励和支持企业创名牌,大力坚持引导企业增强创名牌意识,培育了一批质量好、信誉优的名牌产品。政府非常重视名牌企业,并给予表扬和鼓励,对获得中国名牌产品或中国著名商标的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100万元;对获得省名牌或省著名商标的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5万元;还设有其他方面的1—3万不等的奖金。到目前为止,全市共有“安踏”、“寰球”、“爱乐”三个“中国名牌产品”,占全国同行业的50%。还有安尔乐、安踏、七匹狼、SBS四个“中国驰名商标”,占福建省的28.6%。还有占福建省的名牌产品10.9%的30项品牌产品;占福建省著名商标的13.9%的34个商品。寰球鞋还获得国家出口免检商品。晋江商品已走入国际市场,目前在匈牙利亚洲中心建立了“中国鞋都晋江街”,已有12家知名企业进驻,设点经营,作为晋江产品进军欧洲特别是东欧市场的一个“桥头堡”。

  第三,晋江充分利用天时、地理、人和条件来发展经济。晋江是一个沿海市,海岸线长110公里,与金门岛隔海相望,是大陆距金门最近的海上交通要道,相距5海里,仅需一个多小时。具有围头、深沪两个港口,可停泊万吨轮船。海上贸易频繁往来,与台湾已开展小三通。

  晋江有旅外侨胞和港澳台同胞200多万人,足迹遍及世界五大洲的50多个国家和地区。台湾有晋江籍的台胞100多万人,其中不乏有地位、社会上有影响、经济上有实力、学术上有造诣的政要、名人、富豪。在台湾前20大富商中,晋江籍就占了4家。这对于引进台资是非常有利的。几年来累计引进台资企业200家,合同投资总额3.57亿美元,其中投资总额在1000万美元的就有6家。

  晋江市利用外资发展经济是一重大特点。吸引台胞、侨胞投资是支持晋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2002年晋江实际利用外资2.3亿美元,相当于全市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1/3强,外商企业产值292.6亿元,约占全市工业产值1/2,全社会商品出口总值19.64亿美元,对外出口依存度达49.4%。将近1/4的GDP和1/3的财政收入是靠利用外资和发展外贸实现的。引进外资不仅给晋江带来资金和先进技术、设备,更重要的是带来现代化的商品意识、管理理念和国际市场信息,使晋江外向型经济得到长足发展。
  
  (二)晋江经济今后发展应抓的关键环节
  
  晋江的经济已走过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阶段,已形成了雄厚的经济基础,今后经济应如何发展,怎样进行二次创业,这是摆在晋江人面前的一个非常复杂的重大课题。在这里我提出三点意见,供作参考。这三个问题解决了,其他一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会使晋江经济上一个新的台阶。

  第一,应赶快抓紧时间对公有企业进行改革。晋江市企业改革的任务,是赶快摘掉“红、洋”帽子,而不仅是对民营企业如何改造、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政府对企业改革的任务,主要是公有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对民营企业如何改,建立什么样的创业制度,这应该是民营企业自己的事情,他们认为什么制度对企业经营有利、管理有效,就采取什么制度,政府不要干预,否则就是越权。

  第二,应在保名牌、创名牌上下大功夫。名牌是企业的生命线,是进入世界市场的通行证。晋江就是靠名牌起家的,不仅创造了鞋类、服装大类的名牌,在小商品也创造出大名牌,如卫生纸、拉锁和儿童食品等。创名牌难。名牌是代表一个企业的形象,是一个企业的技术、管理、经营、素质和企业文化的集中表现,是经过企业长期努力奋斗形成的结晶,是企业对名牌产品战略经营的结果。所以名牌来之不易。而保住名牌更难。因为名牌不是一劳永逸的,如果不能随着市场竞争的发展,与时俱进,不断提高名牌产品的技术含量,在质量上和外形上不能经常进行改进和创新,就有被淘汰的危险。所以保名牌是创名牌的继续,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

  应当看到,名牌不仅是一个物质产品,还是无形资产和财富。名牌产品所卖出的价格,不只是它的成本加平均利润,是它的价值,还包括它的品牌价格。寰球鞋厂能给美国名牌旅游鞋进行加工,表明其质量可以和美国名牌鞋媲美。但在欧洲市场上,经过寰球加工的美国名牌鞋能卖几十美元一双,而寰球牌鞋只能卖8美元一双。其差价不是质量,而是品牌。所以对品牌要作为一个战略来经营,把它作为企业的长盛不衰的生命线。

  企业不仅要创名牌产品,而且更要创名牌企业。国内的海尔,国外的西门子、松下等,都是名牌企业,其所有产品都是名牌产品,这比一个名牌产品影响力要大得多。晋江有名牌产品,应发展名牌企业,要把相关的产品都成龙配套,把若干名牌产品组成名牌企业。晋江各个企业应该把创名牌作为一个经营战略来抓,要有名牌理念、名牌战略、名牌艺术、名牌技巧、名牌文化。有专门人员负责创名牌和推广名牌的工作,要常抓不懈。所以创名牌保名牌都是晋江企业今后发展的方向,也是晋江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应把它放在一切工作之首。

  创名牌企业应特别重视研发机构和情报部门的建设,要及时了解本行业的发展趋势,研究新产品,采用新技术,使用新材料,要占领本行业的制高点,品牌才能不断创新,在激烈竞争中才会立于不败之地。要做到这些关键有两点:一是要有大量的资金投入。根据2002年电力信息百强跨国公司研发费占营业收入比重,是从6.1%(索尼)到25.3%(思科)。只有大量的研发经费的投入,才能在技术上领先,才能不断创造出自己的名牌。可对比一下我们企业的研发费占营业收入的比重是多少。二是对人才的发现和使用。目前世界市场的竞争看起来是商品的竞争,实质上是技术的竞争。而技术竞争的背后是人才的竞争,所以人才是关键。能否发现人才、善于使用人才,这是衡量是否是现代企业家的一个重要标志。

  第三,政府要加强对民营企业家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和水平。现有这些民营企业家应该说是社会的精英,他们白手起家,艰苦创业,能做出今天这样的成绩是来之不易的。他们最可贵之处是他们的思想,能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下,创造出一般人做不出的业绩来。在肯定他们的成绩的同时,也应当看到这些民营企业家大多数都存在着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特别在企业规模扩大了,压力加大,力不从心,深深感到知识不足,能力有限,往往采用国营大企业的管理办法,国有企业病在民营企业复发。这表明需要给他们进行补课,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和素质。这是政府目前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中国加入WTO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作为一个企业家应该具备现代化的知识和现代化的素质,要熟悉世界市场的游戏规则,了解国内外市场的发展趋势和变化情况,应成为本行业的行家里手。要使民营企业家有这种危机感和急迫感。政府不仅注意提高民营企业家的水平,还应注意提高团队的水平,特别是对接班人培养。这种培训工作应当是政府倡导,行业协会发挥主导作用,要长期坚持下去,使知识不断更新,成为终身教育的一种组织形式。

  只有民营企业家的水平提高了,企业才能创新和发展,才能避免国有企业病在民营企业复发,才能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本文作者:何 伟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 柳 波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

x
  • 在线反馈
1.我有以下需求:



2.详细的需求:
姓名:
单位:
电话:
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