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
关注中国自动化产业发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业安全大会
OICT公益讲堂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资讯频道

应对变革(12)
  • 点击数:323     发布时间:2008-04-20 13:30:21
  • 分享到:
关键词:


来源:《IT经理世界》杂志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至今很多城市的“五险”——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归属不同机构管理,各机构的信息化也各自为政,不仅纵向网络不联通,即使同城的不同险种间都无法实现数据共享。这也就是说同一个人要投5项保险,就必须和多个部门打交道,且同一人在不同部门的信息未必一致。在这样的基础上,想在全国实现数据共享,让老百姓异地就医、异地养老等就更难了。“金保”工程要做的就是打破政府部门壁垒,通过统一规划、统一IT系统,统一社保服务标准、流程,最快速地响应国家的劳动和社会保障新政,让百姓获得实惠。

  赵锡铭之所以称“金保”工程像一场革命,是因为在推动其实施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大量调整职能、流程改变、利益再分配等问题。IT正是推动这场革命的主要武器,赵锡铭领导的IT团队自然成为推动变革的先遣部队。

  2003年,赵锡铭出任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信息中心主任。此前,他在劳动保障部规划财务司当了8年副司长,曾成功制定了中国最早的外资引进后的劳动政策。启动“金保”工程后,上级领导特意将他这个学过计算机且富于开拓精神、熟悉业务的管理型干部调了过来。

  对“金保”工程,赵锡铭心中有一个理想目标——实现社会保险5个险种的登记、申报、核定、年检、稽核等在一个经办部门、一次性办理。这将不仅能方便企业、提高经办效率,且由于信息共享,核定和稽核能互相制约,也将强化内部监控机制,堵住部分参保单位少报、瞒报社会保险缴费基数的漏洞,促进社会保险基金的征收和监管。

  如此庞大的一个工程肯定需要分步进行。赵锡铭上任后,首先制定了“金保”工程一期规划和实施方法。他提出的一期主要任务包括建立中央-省-市3级统一的劳动保障数据中心以及相互联通的3级网络,并通过在各地应用统一的软件,支持业务经办、公共服务、基金监管和宏观决策4大功能。

  对赵锡铭来说,社保信息化从分散到统一的过程,可谓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它牵涉到职能变化、观念调整、利益的重新调整,以及大量原始数据的核对。比如天津市为建立符合“金保”工程要求的数据中心,曾集中对全市管理的社保数据进行了检查、核对、整理。这项工作用了天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相关技术、业务人员6000多个工作日,足见其工作量之浩繁巨大。

  “金保”工程要想成功,“首先设计要科学,还要全力以赴地沟通。”赵锡铭说。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信息中心工作的5年时间,大部分跟沟通相关。这几年,他走访了国内近1/3的县级以上城市,推广构建统一的“金保”工程,解决实际难题。此外,由于“金保”工程是一项全国性工程,因此即使有一个省市没有完成与中央的数据共享,这项工程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为了协调各省市齐头并进,赵锡铭投入了很大精力,他时常亲自到各个省市坐阵督促,还利用示范效应,以点带面,促进金保的全面推进。目前,“金保”的示范城市有102个,已经验收通过69个,还有33个在等待他们严格的考核。

  从上任那一天起,赵锡铭就没有把信息化工作看作是纯技术工作,而将其定位为一个综合性管理工作。面对数十亿元的预算、涉及全国所有地级以上城市、空前规模的信息化项目,赵锡铭时刻提醒自己:“要让‘金保’工程经得起历史考验、对得起人民”。

  赵锡铭和他的团队用5年时间基本完成了“金保”工程的一期,社会效益正在显现。目前,中央到省市级的网络已经连通,中央、省、市3级数据中心架构建设过半;预备建设的384个数据中心已经建成200多个,26个省数据中心已经联接到地市;养老保险85%以上的数据集中到中央,中央可以随时监控1.5亿老年人养老保险的信息;各地市在数据中心建设过程中,对所有养老保险数据进行核对,这项工作使得国务院调整退休人员工资的时间,从3个月变为3天。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

x
  • 在线反馈
1.我有以下需求:



2.详细的需求:
姓名:
单位:
电话:
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