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温家宝
本报记者 定军
3月18日,就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京闭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举行记者招待会期间,沪深股市仍维持两周以来的跌势。下午沪市最低跌至3607点。
沪深股市大幅波动背后,整个中国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因素也在增加。温家宝对此也深感忧虑,他在18日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今年恐怕是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难在什么地方?难在国际、国内不可测的因素多,因而决策困难。”
他承认,目前最大的困难是物价过快上涨和通货膨胀的压力,隐藏的风险是经济可能出现的波动。因此在促进经济增长和防止物价上涨过快之间,需找到调控的一个平衡点。
但他也指出,中国经济的基本面还是好的,中国市场的潜力,特别是农村市场的潜力还是巨大的。所以应该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抱有信心。
经济不可测因素增加
温家宝表示,自己对世界经济,特别是美国经济十分关注,而且深感忧虑。
主要原因是,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造成美元贬值,几次降息,石油价格居高不下,已经达到每桶110美元,这对世界的股市也造成很大的影响,出现了震荡。
关键还在于,“美元不断贬值,何时能够见底?美国究竟会采取什么样的货币政策,它的经济走势会走到什么地步?”温家宝神色严峻地说。
根据路透调查显示,今年2月美国房屋开工年率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首次低于100万户。一些经济学家认为,这会拖累整个美国经济。而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美国经济已经出现衰退。
而世界经济的各种变化不可能不反映到中国经济上来。温家宝指出,“我们必须密切关注经济局势的变化和走势,及时、灵活地采取对策,并且把握宏观调控的节奏、方向和力度,使经济既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又能解决大约1000万的就业人口问题,还能有效地抑制通货膨胀。”
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今年2月份出口874亿美元,只增长6.5%,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45%。同时当月顺差为85.55亿美元,比1月份减少100多亿美元。对此,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在3月12日接受记者集体采访时称,今年2月出口增幅下降与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美国消费支出减少,造成我国对美国、欧盟的出口回落有关。
由于出口和贸易顺差下降,导致经济下行的风险增加。2007年中国经济增幅为11.4%,其中1/3贡献来自贸易顺差,今年一季度出口减少意味着经济增长正在放缓。
此外,受今年1-2月份雪灾的影响,中国的工业增长大幅下滑。其中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为15.4%。
不过,尽管困难重重,温家宝认为,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仍然向好,调控回旋的余地也很大。“这是中国的优势。”他说。
他表示,尽管今年的经济政策是两个“防止”,即防止就是要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物价上涨变成全面通胀,但是中国是一个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还必须保持经济有一定的发展速度来解决就业的压力,通过发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他认为,必须在经济发展和抑制通货膨胀之间找出一个平衡点。“现在我们提出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是8%,而消费物价上涨指数控制在4.8%左右,就是想找到一个平衡点。”温家宝承认,实现今年CPI增幅控制为4.8%左右的目标并不容易。
关于采取多种货币手段进行调控,温家宝也强调了“权衡利弊,综合研究、综合考虑”。他表示,无论是利率的变动还是汇率的变动,都会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我深知,这对中国是极大的考验。”
目前,1年期的人民币存款基准利率为4.14%,远远低于今年2月份8.7%的物价增幅,也低于2007全年4.8%的物价增幅,这使得实际居民负利率水平居高不下。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两会”期间也表示,利率上调的空间肯定存在,但是利率这个经济杠杆用起来要考虑它的利弊,就是什么时间、什么幅度去调整需要艺术。目前仍处于研究阶段。
从另一个方面看,中国经济也仍存在乐观因素。温家宝透露,目前我国的粮食储备还是在1.5亿吨-2亿吨之间;主要工业品供过于求的局面没有改变;加上中国市场潜力巨大等因素,只要政策得当,措施有力,就能控制物价过快上涨的局面。
而对于今后5年经济社会的发展,温家宝表示有4件事要做:
第一,要使中国的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有效地抑制通货膨胀,就必须解决经济发展中不稳定、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这不是一年的任务,而是五年的任务。
第二,要在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上有新的突破,重点抓好两个环节:就是扩大内需和自主创新。
第三,有三件工作必须紧紧抓住:一是大力加强农业,特别是增加农业的投入,使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保持稳定增长,使农民收入保持稳定提高;二是继续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5年内要解决大约5000万人的就业问题;三是努力实现“十一五”确定的节能减排目标,使生态环境有一个明显的改善。
第四,在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上,建立义务教育的经费保障体系、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以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为主的城市住房保障体系,以及包括失业、社会最低生活保障、医疗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
为此,要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更充分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继续推进改革,包括农村改革、企业改革、金融改革、财税改革和政府自身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