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中国轻工业信息网
尽管与世界高端技术之间还存在差距,中国缝制机械在近几年内仍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国内缝制设备企业对于产品技术和工艺的吸收和掌握已经达到了一定水平并稳步提高,具有了自我转化和创新的能力,产品从原料、工艺到外观、性能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其主要体现在:
1,工艺技术提升
为了具备独立生产能力并向世界先进水平靠近,缝制机械行业现在已经配置了坯件加工工艺中的铸造工艺、锻造工艺、粉末冶金工艺、吹塑成型工艺。装饰加工工艺中有喷漆、粉末喷涂、丝网印刷等涂装类工艺,镀铬、镀铜等电镀工艺,渗碳淬火、高频淬火等材料改性加工工艺等等。
先进的铸造生产线已经在很多企业投入使用,机壳表面喷涂处理采用了现代化的喷涂技术和可控烘道,替代了传统的喷涂工艺;整机装配流水线生产能力和质量水平基本达到国际同类水平;部分企业的机壳加工已经采用柔性加工生产线和加工中心进行生产,数控机床、无心磨床等得到普遍使用;精密齿轮加工机床已经广泛使用,可控气氛热处理技术和设备被多家企业采用。中国的产品登上了国际舞台,漂洋过海,技术和质量是这些产品的后盾。
2,加工技术提升
从零部件的配套能力上看,我国的零部件种类几乎是世界最全的,特别是一些关键零部件如旋梭、伞齿轮、挑线杆、机针、曲轴等,都有专业厂家生产,配套能力十分强大。
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国产缝制机械依托集群和配套的产业规模,产品种类不断地丰富,除个别特种机外,绝大部分机种都可以生产。
3,开发与应用
同时,国产缝纫机械在产品开发、技术应用、工艺改进及信息化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也正在缩短。而常规机种的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随着产品生产工艺地不断完善,已经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接近。
良好的产品质量,国内劳动力成本的优势,使国产缝制机械价格优势明显,同档次的国产设备价格比国外设备低1/3左右。良好的性价比与服务,使国产缝纫设备深具国际竞争力。随着影响力日渐深远,“made in China”的缝纫设备,已经成为质优价廉的代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