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
关注中国自动化产业发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业安全大会
OICT公益讲堂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资讯频道

城域以太网迎来第二次高潮
  • 点击数:2174     发布时间:2004-05-17 11:34:00
  • 分享到:
关键词:

 

    早期城域以太网的发展并不顺利,但运营商仍旧兴致勃勃,为了满足新业务需求同时节省成本,运营商又一次将目光锁定在城域以太网,城域以太技术将迎来第二次高潮!

    2003年10月,一家印度的基础网络运营商Reliance Infocomm宣布计划将其遍布全印度600多个城镇的光纤骨干网络配置成城域以太网,该网络将可能成为全球最大规模的城域以太网,该网络计划于2004年1季度投入商用,包括1260个节点,每个节点可支持8个光网络环。每个环能够支持112到200个本地楼宇基于以太网交换方式的接入。

    尽管城域以太网技术同DSL等其他现有技术相比仍然处于弱势地位,但该项目代表了众多运营商关注城域以太网,并将其选定为宽带接入服务的一个开端。然而,城域以太网距离全面部署赚取利润还有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其在减少投资、多厂商互操作性和服务区分及灵活性等方面仍然期待相应的标准出台。

运营商前仆后继

    一些早期投入城域以太网运营的公司都经历了一个痛苦挣扎的过程,例如许多存活下来的美国公司,目前也都处于偿还最初网络投资的尴尬之中。中国的长城宽带公司,也不得不于2002年末开始转变经营策略,同门户网站伙伴合作提供内容服务以减轻巨大的网络建设成本负担。

    Juniper亚太区市场总监Andy Miller指出,部分早期的城域以太网运营商的问题在于在有限可控能力下构筑了一张超大的2层以太网络。“在没有拥塞的情况下,它能运行得很好,”Miller说,但是一旦某处发生拥塞,那么网络将在该点完全瘫痪。就像去年的互联网蠕虫病毒爆发的情况,如果采用的是纯2层网络,那么我们是根本无法控制的。

    但这并不意味着城域以太网被判“死刑”,亚太的很多国家都在积极推进着光以太网络结构的发展,尤其是韩国、新加坡、中国、印度和澳洲等。

    PowerComm是一家韩国电信运营商,其选择了更为便宜的G比特以太网,连接其城域HFC(混合光纤)城域网络POP节点以替代SDH网络。城域以太网服务也在我国香港兴起,香港宽频HKBN是一家专门从事宽带接入及服务的运营商,借助城域以太网,HKBN正在提供宽带接入下的三网融合、付费电视及本地电话等业务。

    在欧洲,挪威电信和德国电信等已经宣称开始部署光以太网络。在美国,AT&T和SBC等运营商在去年开始提供新的基于以太网交换的以太网业务,如点到点以太网专线和Internet接入业务等。

    城域以太网业务在拉美市场也开始活跃起来,在巴西,仅思科公司在短短几个月时间里就获得了7个城域以太网合同。

    不过,所有的城域以太网业务真正获得全面电信级商用的还不多,SLA、QoS及互通协同工作等依然是运营商最为关心的问题。专家指出,只有等到这些问题获得良好解决时才能迎来第二代城域以太网服务和技术成熟的到来,才能使得城域以太网成为运营级电信服务的稳定选择。

全球以太接入趋势

    Miller指出,运营商趋向于将以太网配置为以太接入而不是骨干网。

    “香港市场比较例外,因为它面积小,有可能建立全范围的以太网。而要在其它地区建立单一的、可管理的城域以太网络几乎不可能,”他补充,“目前,运营商在IP路由核心网上配置以太业务。最开始在MPLS核心网,再在其上运作第二层/第三层业务。那正是客户目前想要的接入网和业务――它们并不想另外建立一张新网。”

    思科的North Asia区常务董事Frankie Sum补充,接入网的以太技术取决于室内配线的新旧。“以香港为例,HKBN直接利用写字楼的5类线,以太信号从一个集线器传送到每栋楼每个单元,而新兴电信运营商新世界电讯(New World Telecom)的Vitamin BB业务采用长距离以太网,在原有电缆线上采用VDSL方式。”

    Sum指出这一特性非常重要,因为“在旧建筑中采用旧配线就不需要重新配线,可大大节约成本。因此有必要寻找不同的技术来配合不同的配线工作。”

    Sum还说,除了运营商,许多其它组织机构如银行、大学也热衷城域以太网,他们也纷纷采用以太技术建立城域WANs,这主要得力于从去年末开始设备的价格大大降低。

    “银行以前一直过份依赖于帧中继,可靠性高但代价昂贵,”他解释,“城域以太方案可大大降低成本。” Metrobility的CEO Alex Saunders表示同意,“这是目前接入业务的主流。当我们深入分析客户需求就发现他们需要的不是纯粹的以太网,还需要提供存储业务和OC-3连通性,这就需要采用Ethernet over Sonet/SDH方案。”

    这带来另外的技术趋势――城域光以太结合(而非替代)已有Sonet/SDH和/或WDM的技术方案。表一所示为Infonetics调研公司统计的2003全球城域以太技术的设备份额。

表1: 2003 全球城域以太技术的设备份额

城域以太策略

    调查咨询公司Yankee Group的分析专家Pat Matthews指出,运营商正在以两个截然不同的策略实施着光以太网架构:构建全新的光网络环或在城域边缘接入点构建点到点的架构以满足现有业务需求;另一种则是一种可追加投资的策略,即在现有网络上利用复用特性建立多业务传送平台(MSTP)。采用何种方式依据运营商各自不同的网络环境而定。

    光以太网体现为多种形式,如纯以太网交换、基于SONET/SDH/ATM的分组、Ethernet over SONET/SDH(通过如虚连接VC、X.86协议等实现)、Ethernet over RPR(弹性分组环)以及Ethernet over DWDM/CWDM(密集/粗波分复用)等。

    每种技术都有其优势及劣势。如Ethernet over ATM,具有与SDH类似的保护性,但是价格过于昂贵并且在大规模应用上存在问题。Ethernet over WDM获得了产业界的广泛关注,在有效带宽上具有显着优势,但是同样存在设备价格昂贵及网络延伸和覆盖方面的问题。研究机构Yankee Group看好Ethernet over CWDM,认为其作为一种光以太网解决方案,在整体上最具性价比优势。

   Matthews预言,Ethernet over SONET/SDH仍将以9%的增长率持续缓慢增长,到2007年将占据MSTP设备销售收益的22%,但长远来看,最终的赢家将会是基于波分的以太网,从2003年开始每年的增长率将达到19%,预计2007年,Ethernet over WDM将超过WDM产品总量的1/3。

    Ethernet over WDM解决方案的前景看来一片光明。因其具有最广泛的目标用户,并且城域光纤将成为不可缺少的日常资源。有专家预测,Ethernet over WDM将会在2006年到2007年间因10G以太网传输技术产品的价格下降而最终获得广泛应用。 图1所示为Infonetics调研公司预测的全球城域以太设备收入情况(2002年-2007年)。

标准化进行时

    具体实施并不容易。和所有新兴技术一样,城域以太网技术仍然处于起始阶段。一直以来,运营商对设备商提供的城域以太网设备的EMS(网元管理系统)及OAM&P(操作、维护、管理和配置)能力都不甚满意,而且城域以太网缺乏与现有业务如帧中继、ATM及IP VPN等的互操作能力以及电信级服务保证、服务等级协议SLA等。

    不过,城域以太网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之中,正在制定的标准就对上面提到的诸多问题给予了考虑。例如,MEF城域以太网论坛致力于定义多种城域以太网服务类型,如以太网专用线、以太网中继、虚拟专用LAN业务以及以太网接入MPLS VPN业务等。这些定义的业务分别对应了现有的业务,如租用专线、帧中继等,能够帮助运营商提供比现有业务具有更广泛能力的业务。

    同时,几项新的基于铜线的以太网标准也在制定当中,如VDSL、点到多点以太无源光网络EPON技术等。

    最值得关注的标准是IEEE 802.3ah,该标准增加了城域以太网的新特性,如远端光自愈环、带宽提供、光收发功率监测、在线质量统计和线路保护及复位等。

   IEEE 802.3ah还定义了运营商网络和用户交换机/路由器之间的网络分界点。

    运营商希望提供端到端的解决方案以保证运营监测网络中的问题,界定网络中故障地点。嵌入式的远端自愈功能可以监测远端网络的细节变化,帮助运营商方便地进行故障处理,而不必亲临现场诊断故障。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

x
  • 在线反馈
1.我有以下需求:



2.详细的需求:
姓名:
单位:
电话:
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