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展思路
《专项规划》提出通过加大国际合作,加强共性基础技术研究,突破关键技术,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的核心思路。出发点集中在三个方面:首先,我国电子专用设备和仪器产业技术基础薄弱,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明显差距的现状,决定了我国在发展该行业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加大国际合作,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合作开发来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人才。其次,作为融合众多学科的综合性产业,电子专用设备和仪器制造业基础性强,关联度高,要加快产业发展,必须加强共性基础技术研究,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第三,要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抓住一些国内产业基础相对好、市场需求大的领域,集中力量,力争掌握部分关键技术,拥有部分自主知识产权,不断缩小与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的差距。《专项规划》提出以新兴产业发展为契机带动电子专用设备和仪器产业发展。数字电视、新一代移动通信和下一代互联网等新兴产业,具有良好的技术基础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当前正处在产品和技术更新换代、蓬勃发展的关键时期,新的生产工艺和技术要求为专用设备和仪器的发展创造了新的发展契机。把握机遇,将数字电视、新一代移动通信和下一代互联网等技术开发、产业化、标准化工作与相应的专用设备和仪器的研制有机结合,推动产用结合,完全有可能实现关键领域的突破,这在TD-SCDMA产业化工作中已经得到了很好的验证。《专项规划》强调大力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技术装备,鼓励发展量大面广的专用设备和仪器。集成电路、平板显示器件等是体现电子信息产业未来发展水平的战略性产业,我国发展该类产业还面临国际先行国家在技术、设备和元器件采购等方面的限制,将与其相关的电子专用设备和仪器产业作为发展重点,意在加强政策引导,加大投入力度,营造更有利于产业发展的环境,以电子专用设备和仪器产业的繁荣发展,促进战略性产业的突破。新型电子元器件专用设备、表面贴装和支持无铅工艺的整机装联设备及电子测量仪器,是电子元器件和整机研发和制造的基础与核心,在我国信息产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市场前景也非常广阔,我国应在已有产业基础上,加强引导,不断加大投入,提升产品层次和竞争力,力争实现部分产品能够满足国内市场需要,并逐步替代进口。
(二)发展目标
根据产业发展思路,在综合分析国内外市场需求、技术发展等因素的基础上,《专项规划》从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两方面阐述了电子专用设备和仪器行业发展的目标。
产业发展目标。《专项规划》对电子专用设备和仪器分别提出了增长目标和国内市场占有率目标。十五”期间,我国电子专用设备产业规模的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7%,考虑到“十一五”国内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将进一步扩大,《专项规划》提出了电子专用设备产业规模将保持年均25%增长速度的发展目标。相对于设备,电子测量仪器的更新换代率相对较低,《专项规划》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国内电子测量仪器产业规模将年均增长20%的发展目标。目前,国产电子专用设备和仪器的市场占有率尚不足10%,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出台和落实、重大设备仪器关键技术陆续突破、国产设备和仪器低成本优势的发挥,预计“十一五”期间国内电子专用设备和仪器产业将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到2010年国产设备和仪器的国内市场占有率有望突破20%。
技术创新目标。基于我国电子专用设备和仪器产业的发展现状,《专项规划》对集成电路、平板显示器件等战略性领域的生产设备和电子测量仪器提出了技术创新目标。在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专用设备方面,经过长期努力,我国在光刻机、刻蚀机、离子注入机等关键设备领域已具备一定的研发基础,通过国家产业政策的落实、重大专项的扶持和相关单位的共同努力,到2010年实现12英寸部分生产设备上线使用,8英寸后端生产设备基本满足国内市场需求是可能的。在平板显示器件专用设备领域,前端设备生产工艺复杂、技术难度大,国内产业基础公司薄弱。但在后端设备方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2研究所、第45研究所、七星华创等企业已能够提供部分TFT-LCD后工序设备和TN/STN-LCD后工序的全套系统集成解决方案,在此基础上,通过国家平板显示器件专项的扶持,鼓励平板显示器件产业发展政策的制定落实,到2010年平板显示器件后端设备将基本能够立足国内。在电子测量仪器领域,由于现有产业规模小,相关技术和产业支撑能力弱,人才缺乏,投入不足,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因此,《专项规划》提出“初步掌握部分核心技术”的技术创新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