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
关注中国自动化产业发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业安全大会
OICT公益讲堂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资讯频道

中国核事业:从“东方巨响”到和平利用核能
  • 点击数:1411     发布时间:2004-09-27 10:25:00
  • 分享到:
关键词:

 

    伴随著共和国55年前进的步伐,中国核事业走过了光辉灿烂的历程。很多上了年纪的中国人恐怕都不会忘记19641016日那天,华夏大地上发生了怎样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此后那张“市民涌向街头争先抢购《人民日报》”的经典照片,以及“东方巨响”专属名词的诞生,都成了这则事件的两条注脚:19641016日,中国成功地在新疆马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从“东方巨响”到和平利用核能,中国核事业从无到有,已建立起包括铀地质矿冶、铀浓缩、核燃料、元件制造、核武器研制等在内的完整核工业体系,拥有9台安全运行,总装机容量达701万千瓦的核电机组。

  中国的核事业创建于1955年初。新中国成立不久,百废待兴。为了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和核讹诈、保卫国家安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毅然作出了发展核事业的战略决策,揭开了中国核事业发展的历史篇章。

  “从我国发现了第一块铀矿石,到铀浓缩厂建成投产,从一大批著名专家和大批高、中级科技人才加入核武器研制队伍,到我国科学家经过九次反覆计算,完成了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计算,第一颗原子弹始终是全国大协作的产物。”专家介绍,围绕第一颗原子弹的攻关项目,当时全国26个部委和20个省市、自治区的900多家工厂、院校、科研单位展开了空前规模的大会战。

  19641016日,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宣布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举国欢腾。

  喜讯不断。在原子弹试验后两年零八个月,我国于1967617日又成功地进行了首次氢弹空爆试验,19719月,我国第一艘核动力潜艇下水。“两弹一艇”伟业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上是空前的创举,标志著我国进入了核大国的行列,使我国的国防实力发生了质的飞跃,我国在一些原属空白的重要科技领域缩短了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进入世界科技前沿。

  继“两弹一艇”之后,中国核事业又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我国用比美国和前苏联少得多的投入,在核武器技术领域达到或接近了世界先进水平。进入新世纪,核武器仍是我国核威慑力量的核心和关键,是我国大国地位的重要标志。

  “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邓小平同志这样评论。

  改革开放以后,国防科技工业实施“保军转民”战略,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发展核电,中国核事业的发展掀开了新的篇章。

  经过20多年的努力,中国的核电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中国自主设计建设的装机容量31万千瓦的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于1991年建成投产,结束了中国大陆无核电的历史。中法合作建设的我国第一座百万千瓦级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为我国高起点地建设和管理大型核电站提供了宝贵经验。我国自主设计、自主建造的秦山第二核电站,中加合作建设的重水堆核电站──秦山第三核电站,在大亚湾核电站基础上加若干项技术改进建设的我国第二座百万千瓦级核电站──岭澳核电站,都已经建成投产。至今,中国已有9台核电机组投入运行,总装机容量701万千瓦。现已建成的浙江秦山、广东大亚湾和正在建设的江苏田湾核电站,将成为我国三大核电基地。拥有核电站的广东、浙江两省,2003年核电上网电量超过当地总发电量的13%,核电已成为当地电力结构的重要支柱,为香港的繁荣稳定与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中俄合作建设的我国目前单机容量最大的核电站-──田湾核电站,将于2005年前投产。届时我国核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913万千瓦。

  “我国将在未来10年时间,以每年建设23个核电机组的速度,新建27个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将使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在2020年达到3600万千瓦。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电力总装机容量的4%甚至更多。”国家原子能机构主任,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张华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在核电技术的研究开发、工程设备、设备制造、工程建设、营运管理等方面,具备了相当的基础和实力,能自主设计建设30万千瓦和60万千瓦压水堆核电机组,也具备了以我为主、中外合作建设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的能力。

  1991年,我国与巴基斯坦签定出口30万千瓦核电站合同,我国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能够出口核电站的国家之一。

  目前,我国已建成独立完整的核科技工业体系,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几个拥有完整核科技工业体系的国家之一。随著核技术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社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国内从事核技术应用研究和生产的单位约300家,年总产值约400亿元,有些领域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核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医学、资源、环境、公共安全、军事、科研等诸多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在本国核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我国还积极与世界各国、相关国际组织等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双边和多边合作,1984年我国加入国际原子能机构,此后陆续与18个国家签订了政府间核能和平利用合作协定,加入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及早通报核事故公约》、《核事故或辐射紧急情况援助公约》、《核安全公约》等10多项国际公约或条约。促进了我核电、核技术应用的发展,为推动全球核能和平利用和防止核扩散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

x
  • 在线反馈
1.我有以下需求:



2.详细的需求:
姓名:
单位:
电话:
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