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锡友
关锡友表示,目前数控机床成为机床企业下一轮竞争的方向,而飞机零部件加工和汽车行业是数控机床最敏感的两个行业
“我们要针对领先行业,就要研究这些产品。而且首先要从这两个行业入手。”
从现状看,江浙地区作为机床使用量最大的地区,普通机床购买量出现30%下降。“他们开始转买高档机床。我们不怕市场波动,这个时候正是企业调整结构、提高效率的时候。”
关锡友正式接任董事长职务不久。上任之后,关锡友在沈阳机床运营会议上提出的口号是:转型。
关锡友2002年被任命为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沈阳机床”)总经理,2008年5月30日被正式任命为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
沈阳机床,是由沈阳第一机床厂、中捷友谊厂、沈阳第三机床厂组建起来的大型企业集团,公司资产总计129亿元。
6月27日,关锡友在接受包括《第一财经日报》在内的数家媒体联合专访时表示,目前,从产业转移角度看,十年前机床行业重心是德国,现在是日本。不过,世界机床行业重心正向中国转移的趋势很明显。
转型开始
在沈阳机床运营会议上,关锡友提出了一个疑问:我们处于信息化、全球化、趋同化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公司处于工厂制的阶段,而我们又提出了“国际化、世界级”这样高的战略目标,我们怎么办?
“一是我们离不开这样的环境,二是我们改变不了强者制定的游戏规则。面对这样的形势和我们的目标,我们唯一的选择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既要兼顾制造,同时又要快速地向研发和服务转型。”关锡友如此解释。
关锡友解释,正处在工业化的初期,突出标志是工厂制,特点是以成本为核心的管理体制。这使得企业处于整个制造链中的最低端——制造。
“整个产品盈利模式当中,制造环节是盈利水平最低的,这就是为什么苹果公司把所有制造业务都转移到国外,这也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时代的必然产物。”关锡友说。
因此,沈阳机床在运营会议上制定的转型模式是,要从单纯的产品经营,向产品、技术、品牌、服务一体化经营转变。同时,要从单纯的卖产品,向行业内的切削专家转变。
根据沈阳机床提供的资料显示,2007年,沈阳机床集团实现销售收入101亿元,位列世界机床行业第8位;完成机床产量8.6万台,其中数控机床产量2万台;海外市场营业额突破1.5亿美元。
重组的意义
2004年底,沈阳机床全资收购了德国希斯公司。这次收购直接获得了与世界主流水平同步的重大型数控铣镗床、重大型车铣复合加工中心、重大型数控立式车床等设计和制造核心技术。
德国希斯公司以制造重、大型机床产品而享誉世界,以电力、造船、重型机械和轨道交通等领域为主要服务对象。
几乎在同一时间,沈阳机床重组了云南机床,云南机床在业内有“金牌出口基地”的称誉。之后,2005年9月,沈阳机床与西安交通大学签署协议,正式收购其持有的昆明机床29%股权,成为昆明机床的第一大股东。
昆明机床是我国机床行业唯一一家发行A股和H股的上市公司,其优势主要体现在:具有规范的企业结构和良好的资产质量;优势的产品和品牌基础;渠道通畅的资本平台;显著的成长性和巨大的发展空间。
至此,沈阳机床产业链正式形成。收购这些公司之后,这两年沈阳机床一直在做功课。沈阳机床目前一方面通过内涵式增长与外延式扩张两种途径迅速做强机床主业;另一方面坚持剥离非主营业务,剥离非经营性资产。
沈阳机床通过缩水偿债、政策性减债、债转股、资产置换等综合措施,实现了资产债务重组的重大突破。“目前,资产负债率下降20%左右,从而彻底解决了长期困扰沈阳机床发展的债务包袱。”国都证券的铁路装备行业研究员徐才华也指出。
下一步走向
商务部副部长蒋耀平在2008年全国机电科技产业商务工作会议上曾表示,为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优化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结构,中国将继续完善汽车出口基地建设,再选择船舶、数控机床等带动性强的重点产业,培育一批新的出口基地。
今年中国将启动数控机床基地的建设工作。关锡友表示,目前数控机床成为机床企业下一轮的竞争方向,而飞机零部件加工和汽车行业是数控机床最敏感的两个行业,飞机零部件加工大部分都是靠进口,而汽车的发动机核心部件也是依赖进口。目前,这两个工业原材料不断发生变化,铝合金、钛合金和碳纤维,要针对新材料研发如何加工。“我们要针对领先行业,就要研究这些产品。而且首先要从这两个行业入手。”关锡友说。
根据关锡友的解释,目前沈阳机床重点服务领域最多的还是汽车,目前一汽、上汽、二汽的很多零部件都是沈阳机床生产出来的。“以通用为例,想进入他们的厂房很难,美国方面要对供应商进行严格认证,但是我们通过了。”
“但是,目前高档汽车发动机缸体全采用德国生产线,我们整个工业基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高档发动机配件,依然是关锡友的遗憾。
据沈阳机床相关部门测算,今年原材料上涨对沈阳机床的影响是3.8亿元。“我们采取了两个措施,3月份产品调价调了一批,平均上涨10%,大约能够弥补1.8亿元左右,还有2个亿靠我们自己消化。”关锡友解释。
“现在只有通过加快资金周转速度、提高效率、减少中间环节和采用新型管理模式减少资金占用。”关锡友进一步说。
从现状看,江浙地区作为机床使用量最大的地区,普通机床购买量出现30%下降。“他们开始转买高档机床。我们不怕市场波动,这个时候正是企业调整结构、提高效率的时候。”这是关锡友颇感欣慰的市场机会。
“我认为,德日美同行对中国新一轮的技术封锁开始了,搞自主创新只能靠自己,我们再不争气,就没希望了,不能永远替别人打工。”关锡友表示。
根据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的统计,近年来我国数控机床无论从产量、消费量还是进口量都加快了增长速度,但进口量增长率始终大于产量增长率,国外数控产品始终对国产数控机床保持着压力。虽然增长率差额由3.3%减小到了0.9%,但我国简单的经济型数控机床占到近70%,高中档数控机床几乎全部依赖进口,结构矛盾依然突出。
“专家认为未来十年不会有革命性的技术诞生,这就是机会。”关锡友此时看起来很有信心。
关锡友表示,从市场、环境和自身情况来看,都是机床发展最好的时期,“现在我们在手合同额已突破100亿元,产品供不应求。”
关锡友正琢磨着沈阳机床的转型和国际化。
关锡友简历:
● 1964年3月出生
● 毕业于同济大学机械工程系机械制造专业,工学士,高级工程师
● 1988年7月,任中捷友谊厂镗床分厂技术员
● 1993年,任中捷友谊厂数控二分厂厂长
● 1996年,任中捷友谊厂厂长助理兼数控装配分厂厂长
● 1997年,任中捷友谊厂总经理
● 2002年,任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 2008年5月,任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