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辉煌30年,中国经济飞速成长,创造了世界发展史上的奇迹!改革开放最前沿———深圳,从当年的小渔村变成了大厦林立的国际化大都市,经济总量达到6765亿元,位居全国城市第四,人均GDP更是中国内地第一个突破1万美元的城市。
28年来,沐浴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春风,百事公司在中国成立了20家碳酸饮料灌装厂,一家非碳酸饮料灌装厂和一家浓缩液厂。百事中国已成为百事公司海外最大的饮料市场及全球最重要的市场之一。
深圳百事人从建厂时的105名发展成为现在的2000余名,年产量也名列百事中国区第一名,在中国饮料行业也是名列前茅的骨干企业。与百事中国同龄的深圳百事,多次获得百事公司“亚洲最佳灌装厂”称号,成为当地市场领先的品牌……
7月5日,百事中国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座谈会在深圳举行。记者参加了座谈会,并造访了百事公司在中国的创始地———深圳百事,收获了这一全球食品和饮料领军企业在中国成长、发展的点点滴滴,感受了这一500强品牌在中国所走过的成功之路。
骑着自行车百事进中国
弹指一挥间。30年前,中国敞开国门,奏响了改革开放的序曲,以全新的姿态笑迎世界……
那是1981年的一天,年轻的李文富满怀信心地骑着一辆自行车,从香港跨过罗湖桥来到了深圳。前一天晚上,他激动了一夜。因为他得知某国际老牌汽水大王与深圳谈判并不顺利,遗憾地撤出了深圳。这让他看到了进入深圳市场的绝佳时机。
李文富时任百事国际集团中国部经理。此次,他前往深圳,是因为百事公司对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研究后,做出了投资中国的决定。
随后,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李文富始终以百事使者的身份,以“高度的诚信和热情及先进的发展理念”,与深圳特区的相关主管部门进行着朋友式的沟通,寻求着进入中国改革开放最前沿———深圳市场的机会。
如今,何耀已是一位退休在家的老人了,那个时候他任深圳市对外联络办公室副主任,他依然记得与李文富谈得非常愉快。在企业战略、品牌以及人员管理方面,双方都取得了一致意见。
但是,问题还是出现了。当时,中国没有一个固定的合资合作的方法,只规定了中方要占51%,外方占49%。而按照这个标准建立合资企业,中方至少需要投入100万美金,这对于新成立的特区来说,无异于一个天文数字。
办法总比困难多。双方在诚意合作的基础上,积极创新、勇于突破,提出了中方提供土地和人员,外方提供设备和资金的合作形式。就这样,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第一家合作企业诞生了。百事,成为首批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及首家进入深圳特区的500强企业。
“就是用这样做合作企业的形式,我们开创了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全新模式,当时在全中国市场上是独一无二的。百事公司非常有诚意,也非常有信心,他们来中国投资是坚决的和热忱的。现在看来,这样的选择真的是非常正确而有远见。”已过古稀之年的何耀、这位深圳百事第一任董事长在回忆当初的创举时,不无激动地对记者说。
而被誉为“百事之父”的百事公司前董事长简道尔(DonKendall)先生在2006年访华时也故地重游,与何耀先生的手再次握在了一起。回忆起25前的第一次握手,两位老人都泪光闪烁,简道尔动情地说:“我非常高兴看到深圳、看到中国有这样大的变化。这证明我当初的选择是十分正确的!这是一个奇迹……”
相濡以沫共生共荣
百事进入中国的这28年,是中国发生日新月异变化的28年。深百与深圳的共生共荣,是百事公司植根中国、和谐共赢的缩影。如今,对于百事公司而言,中国正成为百事公司全球版图上非常重要的亮点和重点。
百事国际集团中国区(饮料)总裁陆文凯(KenNewell)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百事公司在中国的发展,得到了来自中国政府、中方合作伙伴、供应商和广大消费者的大力支持和关注。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当我们在此时回顾百事在中国近30年的发展时,我们惊喜地看到了中国社会、中国经济、整个行业在共同成长和进步着。”
与中国发展的特点一样,百事中国除了快速发展外,更重要的是将百事公司全球的发展理念深入落实到中国市场,坚持在产品、环境及人才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带动中国整个饮料行业的发展。而百事过去28年在中国的成功历程,就是这一战略的成功演绎。
事实上,百事中国保持健康成长的28年,也正是中国食品饮料行业发生巨变的28年。据中国饮料工业协会统计数字显示,1982年中国饮料产能仅为40万吨,2007年饮料产量已超过5110万吨。在28年间,中国饮料产量翻了166倍,饮料产业的发展速度基本上能保持在4年翻一番。根据中国饮料工业协会的预测,中国饮料业在“十一五”期间将继续保持高速发展,年增长率将不低于15%。中国的饮料行业仍然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中国饮料工业协会秘书长赵亚利女士说:“中国饮料行业20多年的巨变,百事公司既是见证者,也是积极的参与者。今天中国饮料行业空前的繁荣昌盛,百事公司在其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百事引进了国际上最先进的饮料生产线、生产技术和工艺,从而带动了中国饮料业技术进步。目前中国饮料设备生产能力已经达到2500万吨以上,技术装备和生产工艺已基本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某些方面属于国际最先进水平。”
百事带来了先进的生产经营和管理理念,如质量控制、人员管理、市场营销、产品研发和品牌推广等,并随着业内专业人员的流动而广泛传播,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饮料行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
28年过去了,百事在特区吸收养分成长的同时,也促进了特区的发展。百事公司的锐意进取,给深圳市政府及合作伙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赞誉之声来自四面八方不绝于耳。
深圳外商投资协会秘书长说:“百事公司是第一家到中国深圳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公司是随着深圳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多年来被深圳市评为优秀纳税企业和深圳市工商领域的百强企业。百事不仅是美国的一个品牌,同时在品牌创新、建设和培育方面,为我们中国的民族产业发展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借鉴经验。”
只要你付出就有收获
1982年8月14日,作为专门为特区培养出来的技术人员,刚刚毕业的陈坤华,加入了深圳百事。
我曾在济南百事采访过陈坤华。现在他又回来了,负责深圳百事运营管理。作为厂长,他说:“百事已经融进了我们的生命和血液,我的青春是在百事公司度过的,我的家庭离不开百事,我的生活每一步都有百事。改革开放30年了,我们家庭的变化可以代表中国社会的变迁,也是外资企业中的中国员工成长的历程。”
“整个深圳当时都是处于一个开发初期,当时道路还没有,市政设施还没有。虽然说1979年已经开始改革开放,但深圳当时也是在进行大范围的建设。我们第一天报到的时候,足足走了两个多小时才到工厂。因为都是山路,颠颠簸簸。我们的工厂是当地的第一个地区项目,当时的建设规模非常大、非常新。”陈坤华回忆起当年的场景,充满着激动与自豪。
陈坤华的第一份工作是生产线操作。面对先进的生产线,他和另外12个刚毕业组成的新人团队首先面临的挑战就是如何提高产量。
“当时生产的产品供不应求,因为员工比较少,所以基本上是连轴转的,大家一边工作,一边看到产量一天一天在提高。当时我们美方的总经理提出一个邀请,说如果一个班一天产量超出5000箱,我们就可以庆祝一下。于是大家一起磨合,一起奋斗,朝着这个目标走,从4000箱到5000箱,一个月的时间就达到了。美方代表说,在一个新的工厂,一个刚刚接触现代化设备的团队,能够有这么快这么高的效率,实在令人赞赏。”
在百事精神的影响下,陈坤华从生产线操作开始,历任了生产线的线长、维修部经理、生产及维修部经理,一直到现在担任厂长。近30年的时间,当初的小伙子已长成一名百事公司的优秀厂长,他的职业生涯与人生发展在百事公司度过。用他的话总结就是:百事是一个“只要你付出就有收获”的地方。
在百事的27年,陈坤华不但有了事业的辉煌,也有了幸福的家庭。他在百事公司结识了他的夫人,他们的儿子现在已经是大学生了。因为夫人曾经是百事的员工,能很好的理解并支持丈夫繁忙的工作,而儿子更是因为从小经常参百事家庭日、百事足球赛等活动,同时又常听父亲提起公司的一些事情,耳濡目染,已经成了百事文化的支持者。
像陈坤华一样在深圳百事里成长了20多年的员工,还有20余名。而在百事中国,目前还有很多员工的司龄超过15年,甚至超过20年,他们的青春岁月留在百事公司的角角落落。他们既是百事公司发展的见证者,也是风雨无阻的贡献者,同时更是改革开放政策下在外资企业中成长起来的中国那一代的代表。
“中国的百事可乐比美国的好喝”
梁国富在深圳百事做销售已经26年了,年过5旬的他现任深圳百事销售经理。
“简道尔先生第一次来中国是我接的他。他是乘巴士从陆路沙头角边防检查站口岸进来的。简道尔先生来到中国时,对一切都非常地新奇。他当时神采飞扬,充满信心。他对百事在中国的未来有远大的抱负,他相信在中国一定会有非常大、非常好的发展。今天的事实证明了这一点。”
1982年8月4日,梁国富见证了隆重的工厂开厂庆典仪式。“当时天气可能有雷阵雨或者台风,所以就搭建了临时性顶棚,两边挂起了很多百事公司的彩旗,百事可乐的标识非常醒目。当天邀请了中美各方来宾和一些传媒,大概有四五百人。那时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崭新的工厂,非常漂亮,非常先进。看着它源源不断地输出好产品给消费者,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高兴。”
而最令梁国富印象最深刻的一幕是,“1985年,时任美国副总统的布什来访问深圳百事可乐,他和夫人巴巴拉走到了生产车间,拿起了一罐刚刚生产出来的罐装百事可乐打开喝了两口。布什风趣地说:‘我在深圳喝的百事可乐,比在美国喝的味道还要好。’”讲到这里,这位百事老员工脸上漾起掩藏不住的笑意,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创新、激情与永不言败
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个特区,它所具有的气质,与百事近30年在中国打拼的精神不谋而合,那就是创新、激情与永不言败。
今年3月11日,深圳市市长在做客人民网时曾指出,深圳是“创造了一个奇迹的城市,同时它在敢想、敢闯、敢为天下先方面有很多成功的理念。我认为它最成功的是坚持改革开放,坚持自主创新,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而百事同样也是一个以创新为企业灵魂的公司。百事进入中国以来,除了经营已有的碳酸饮料之外,还通过自己2006年在中国上海成立的研发中心,按中国民众的需求和口味开发了两款新产品———果缤纷果汁饮料和新益代清爽豆饮。同时,百事旗下的运动饮料佳得乐利用多年为美国NBA明星球员提供体能测试服务的经验,与中国国家体育总局合作设立了佳得乐运动科学研究中心在中国的机构,为中国的体育健儿们提供专业的体能测试服务,为他们取得更好的成绩作出贡献。
在产品的营销上,百事也有着创新的传统,从准确定位年轻消费者,到结合音乐与体育等年轻人最喜爱的潮流元素的市场推广活动,再到充满创意惊喜的百事广告,都体现着百事公司不断创新的精神。
同深圳这个年轻而富有活力、激情的城市一样,百事的团队也是充满激情,热爱挑战的一群人。“百事公司在中国近30年的发展成功,第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人,而且这可能也是最关键的环节。这不光是深圳百事,其实在百事系统都是如此。百事人的共同点是有激情、不认输,而且不断成长。无论在百事工作了20几年的老员工还是几个月的新员工,在他们身上同样可看到敬业、激情,可以看到他们不怕输的精神。”深圳百事总经理林碧宝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说。
不约而同,梁国富在谈到“人”的力量时,也激动地说:“说实话,我在困难面前曾低沉过,但绝对没流泪。我24岁进入百事时听过李文富先生说过一句话让我受益终身,那就是‘在百事,永不言败!’所以,再困难、再艰难、再困苦我都要顶过来。在销售旺季的时候,我们经常是晚上10点钟以后才能回家。但是,看着一车一车的百事可乐送到了客户手上,心里又有另外一分的安慰和满足。”
在百事中国的21家灌装厂里,像这样的销售经理和销售团队还有几百个。他们经常将自己工作状态比喻为“江湖”和“战场”。而在各个销售团队经常看到的照片,是扮演为“七侠五义”和“三国人物”的他们,在弥漫硝烟的战场有着战无不胜的霸气。这些励志宣传画,鼓舞着斗志、振奋着军心。正是他们用自己的热血青春,勇敢打拼,在一天天一年年里,将百事的产品一瓶瓶一箱箱地卖出去,为百事打开了中国广阔的市场。有人曾经这样问过:“什么是百事公司在中国成长与成功的秘诀?”百事人毫不犹豫地回答道:“激情与执行力。”
百事企业社会责任令人鼓舞
近日,在深圳市政府举办的“鹏城减废行动”总结表彰大会上,由于在环保、节能、减废方面的突出成绩,深圳百事被授予“2007年度鹏城减废行动先进企业”称号。
如今,走在深圳百事绿草遍地的现代化工厂里,你可以感受到百事公司在中国始终坚持的“绿色”理念。生产节水节能不说,所有的道路和草地的浇灌用水全部是经过工厂处理过的中水。像这样的环境在百事中国灌装厂里还有很多。
百事公司所有在中国的灌装厂都严格执行国家及公司的环保和节能标准,并投入人力和物力保证措施达标。在过去的3年中,百事在中国的灌装系统的节水及节能效率分别提高了40%和38%。百事公司近期启动了“绿色环保冰箱”在销售渠道内的推广,今年年底还将在重庆建设“绿色工厂”。
20多年来,深圳百事还一直关注着当地的社会福利事业。如关爱孤残儿童及老人项目,受到了深圳市福利院的高度赞扬。
对于企业的社会责任,在百事公司多年行动中得到了最好的诠释。早在2001年,百事公司就开始支持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母亲水窖”项目。迄今为止,百事基金会、百事中国公司和中国员工已共同捐资1560万元人民币,共建水窖1500多口,受益人群达到10000多人,已培训农村妇女万余人进一步维护当地的水窖工程。
同时,百事投资超过2亿元人民币在中国各地区开发了土豆种植项目。其产品不仅提供给百事在中国的公司使用,2003年起还出口到东南亚,至2007年累计出口达5000多吨。不仅促进了当地农民收入的提高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对于治理荒漠化和改造环境,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007年,百事中国还在百事农场所在地内蒙古和河北建立“百事图书室”,为贫困地区的学校捐赠图书和图书室设施,这一项目也在推广。
今年5月,百事中国捐赠了100万元人民币,启动了“百事明天”计划,捐助8所农民工子弟学校。“百事明天”计划旨在关注流动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问题。
在今年春节前抗雪灾关键时刻,百事中国较早地捐赠了约33万元人民币资金和物资。今年5月,四川发生特大地震,百事公司共捐赠超过1500万元人民币资金和物资。
百事国际集团中国区(饮料)集团事务副总裁邰祥梅动情地说:“我曾经在几家跨国公司里工作过,也是在中国改革开放30年中成长与发展的一代人。应该说在工作过的公司中,百事公司是让我感到骄傲和自豪的。公司对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重视,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热情担当,让我们做为一名中国员工由衷地自豪。这将是企业长远发展的永恒动力。”
让世界更加信任中国制造
为适应形态各异的竞争环境,在一个崭新的市场,全球公司更加需要对赖以成功的商业模式进行本地化移植和革命,百事也是如此。从习惯于品牌经营管理的角色,转型为投资者和全方位生产、销售管理的身份,百事顺利应对了这场长达数年的挑战,并在中国扎根更深,让百事与中国融为一体。
在营销本地化方面,百事中国深深融入中国的市场和文化,以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公司的视角和战略眼光来发展,从最初的播发美国的广告脚本,到现在以“百事我创”为代表的中国式传播,从创意、制作、设计到选择传播工具的组合,完全由百事中国区自己操刀,而且“百事中国的营销制造”会被尽速借鉴到其它市场学习。
在原料采购和制造本地化方面,从1982年至今,百事公司在华销售产品的99%原材料,包括食用糖、瓶、易拉罐、瓶盖等,都是本地化采购、生产和制造。
“这20多年里,不论是工厂的运作、销售系统的建立,还是品牌建设,我们都做了很多基础工作。这是建立在了解中国国情基础上,而不是国外一些成功案例的照搬。百事在移植国际市场一些成功做法的时候,会根据中国国情进行调整。百事在品牌建设上能够做到家喻户晓,能够成为年轻人心目中最喜爱的品牌,这是百事的努力。”常年在一线的深圳百事总经理林碧宝女士在讲到本地化的时候,充满自豪。
“中国力量”是百事极为重视和珍惜的,同样作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百事也让全世界更加信任“中国制造”。
百事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对百事全球不仅意味着今天的辉煌,更意味着明天的继续领先。随着中国经济的绿色转型,百事表示,将会继续把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理念带到中国,同时也将更加努力把中国经验推向世界,向全世界快速消费品行业贡献一个独特的成功模板。
植根中国,和谐共赢。百事正在以全球理念为发展思路,既实现与中国共同成长,又不忘与中国社会共同分担。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