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
关注中国自动化产业发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业安全大会
OICT公益讲堂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资讯频道

祥云火炬辉映中国经济增长“第三极”
  • 点击数:1586     发布时间:2008-08-17 17:59:21
  • 分享到:
关键词:

  新华网天津8月1日奥运专电(记者刘元旭、黄聪)8月1日,祥云火炬在中国经济增长“第三极”——天津滨海新区传递,拉开了奥运圣火在“渤海明珠”天津传递的序幕。

  上午8时整,起跑仪式在天津港五洲国际集装箱码头广场举行,祥云火炬点燃那一刻,现场的激情也被引爆。从天津港出发,全程16公里的传递路线上彩旗飘扬,人们挥舞着手中的国旗,“中国加油”、“奥运加油”的呼喊声响彻云霄。海河儿女热情迎接奥运圣火,喜悦与自豪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

  祥云火炬在如潮般的欢呼声中依次经过我国北方最大港口、货物吞吐量进入世界前六强的天津港,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唯一的、北方规模最大的天津保税区,各项经济指标历年来位居全国开发区首位的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

  从1984年成立首个国家级开发区,在一片产值仅300万元的盐碱荒滩上靠3亿元贷款起步,渤海之畔的这片土地从未放慢追逐发展的脚步。进入上世纪90年代,目睹着“深圳速度”、“浦东变化”,新的发展谋划在这里酝酿。1994年,建设滨海新区的号角吹响,沉寂多年的天津开始奋起直追,计划用10年时间使其GDP和外贸分别占全市比重的40%和50%。

  “事实上,这个目标提前一年就完成了”。滨海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郝寿义自豪地对记者说,经过20多年发展,2270平方公里的滨海新区已成为最具经济发展活力的地区。

  伴随着2006年被列为国家战略发展重点,滨海新区翻开了崭新一页,成为继深圳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带动区域发展的新经济增长点。空客A320总装线、大推力火箭、百万吨乙烯、千万吨炼油、中船重工造修船基地、中新生态城等一批大项目陆续落户,天津港25万吨级深水航道建成,国内面积最大保税港区——东疆保税港实现首期4平方公里封关运作。

  第102棒火炬手、三星电子大中华区营销副总裁曲敬东颇有感触地说:“滨海新区这几年发展变化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从1993年成立第一个合资公司,三星在天津独资与合资的企业已有十多个,投资总额超过13亿美元,成为天津开发区最大的外商投资企业之一。”

  2007年,滨海新区新批外资项目400个,其中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200多个,维斯塔斯风力发电、SEW精密机械、中集集装箱等60多个重点项目建成投产。

  这些质量高、投资强度大、带动作用明显的大项目给滨海新区增添强劲动力。经过10多年的开发建设,滨海新区生产总值已由1993年的112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2364亿元,年均递增20%以上,占天津市GDP比重达到47.1%,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9.3%。财政收入由23.6亿元增长到475亿元,增长了19.1倍。世界500强中的70多家跨国公司在滨海新区投资了152家企业。

  “走科技路、吃科技饭”,这是滨海新区始终坚持的发展之路。滨海新区管委会负责人说,滨海新区已建立198家高新企业、近150家各种类型的工程技术开发中心、61家博士后工作站,高新产业产值已占新区工业总产值的45%,到2010年将突破3800亿元。

  而作为继上海浦东新区之后的第二个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滨海新区还担负着我国“深水区”改革“试验田”的重任,积极推进综合配套改革和金融改革创新:连续举办两届中国企业国际融资洽谈会,为企业与资本搭建对接平台;设立200亿元规模的全国第一只契约型的渤海产业投资基金;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创造发展环境;开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及土地收益分配的改革试验;探索涉外体制改革,以东疆保税港区为载体探索自由港之路。

  祥云火炬在滨海新区传递的终点是滨海国际会展中心。今年9月底,被誉为“世界经济界奥运会”的夏季达沃斯将在这里举行,预计将有来自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余名企业家、政要和学者出席,滨海新区这片改革发展的热土将再次吸引世界的目光。

  著名作家、第四棒火炬手冯骥才说,作为协办城市,天津必将为北京奥运会增光添彩,而奥运会也必将为津城留下一份宝贵的财富。

  天津滨海新“特区”将成中国经济增长第三极

  2006年6月6日,国务院全文发布《国务院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正式宣布天津滨海新区成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继深圳经济特区、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带动区域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极。要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并从天津滨海新区的实际出发,先行试验一些重大的改革开放措施

  国务院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

  国发〔2006〕2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是在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国务院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为了更好地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现就有关问题提出以下意见。

  一、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重大意义

  天津滨海新区包括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三个行政区和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天津港区以及东丽区、津南区的部分区域,规划面积2270平方公里。经过十多年的开发建设,天津滨海新区已经具备了进一步加快发展的条件和基础。

  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利于提升京津冀及环渤海地区的国际竞争力。天津滨海新区位于环渤海地区的中心位置,内陆腹地广阔,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基础雄厚,增长潜力巨大,是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窗口。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促进这一地区加快发展,可以有效地提升京津冀和环渤海地区的对外开放水平,使这一地区更好地融入国际经济,释放潜能,增强竞争力。

  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利于实施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天津滨海新区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是继深圳经济特区、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带动区域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极。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有利于促进我国东部地区率先实现现代化,从而带动中西部地区,特别是“三北”地区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

  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利于探索新时期区域发展的新模式。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把握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特点,用新的思路和发展模式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有利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走出一条区域创新发展的路子。

  二、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

  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改革开放,进一步发挥优势,坚持高起点、宽视野,注重科技创新和自主创新,突出发展特色,改善发展环境,用新思路、新体制、新机制推动新区不断提高综合实力、创新能力、服务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在带动天津发展、推进京津冀和环渤海区域经济振兴、促进东中西互动和全国经济协调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要把握好以下原则: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走科学发展之路;坚持突出发展特色,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坚持推进改革开放,用改革开放促开发建设;坚持科技创新和自主创新,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坚持增强服务功能,带动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切实发挥土地对经济建设的引导和调控作用;坚持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新区;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与全面发展。

  天津滨海新区的功能定位是: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努力建设成为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逐步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宜居生态型新城区。

  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主要任务是:以建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契机,探索新的区域发展模式,为全国发展改革提供经验和示范。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中心环节,进一步完善研发转化体系,提升整体技术水平和综合竞争力。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产业等综合优势,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努力提高综合竞争力和区域服务能力,提高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统一规划,综合协调,建设若干特色鲜明的功能区,构建合理的空间布局,采取有力措施,节约用水、集约用地、降低能耗,努力提高单位面积的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率。搞好环境综合整治,维护生态平衡,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人与自然、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相和谐。推进管理创新,建立统一、协调、精简、高效、廉洁的管理体制。

  三、切实发挥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批准天津滨海新区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并从天津滨海新区的实际出发,先行试验一些重大的改革开放措施。要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创新相结合、经济体制改革与其他方面改革相结合、解决当地实际问题与攻克面上共性难题相结合,不断拓展改革的领域,通过综合配套改革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近期工作重点是:

  ——鼓励天津滨海新区进行金融改革和创新。在金融企业、金融业务、金融市场和金融开放等方面的重大改革,原则上可安排在天津滨海新区先行先试。本着科学、审慎、风险可控的原则,可在产业投资基金、创业风险投资、金融业综合经营、多种所有制金融企业、外汇管理政策、离岸金融业务等方面进行改革试验。

  ——支持天津滨海新区进行土地管理改革。在有利于土地节约利用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前提下,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创新土地管理方式,加大土地管理改革力度。开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及土地收益分配、增强政府对土地供应调控能力等方面的改革试验。

  ——推动天津滨海新区进一步扩大开放,设立天津东疆保税港区。为适应天津建设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的需要,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创新体制、分步实施的原则,借鉴国际通行做法,在天津港东疆港区设立保税港区,重点发展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国际转口贸易和出口加工等业务,积极探索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管理制度的创新,以点带面,推进区域整合。

  ——给予天津滨海新区一定的财政税收政策扶持。对天津滨海新区所辖规定范围内、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比照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所得税优惠政策,对天津滨海新区的内资企业予以提高计税工资标准的优惠,对企业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予以加速折旧的优惠;中央财政在维持现行财政体制的基础上,在一定时期内对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建设予以专项补助。

  四、认真做好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各项工作

  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主要靠天津自身的力量和加强区域合作,国务院有关部门也要采取有力措施给予支持和帮助。有关方面要加强对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工作的宏观指导和协调,研究建立必要的协调和协作机制。天津市人民政府要充分认识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全面分析有利条件和面临的挑战,精心筹划,周密部署,通力协作,使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顺利有序推进,并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更加有效的服务。要进一步研究,细化完善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总体方案和金融、土地改革等专项方案,并按照有关工作程序报批后实施。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根据本《意见》的精神,认真做好贯彻落实工作,结合天津滨海新区的实际情况,抓紧研究出台具体的政策措施。要认真研究解决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重大举措,是实施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步骤,是一项涉及诸多方面的系统工程,各有关方面要牢固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统一认识,同心协力,勇于创新,扎实工作,努力开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新局面。

  国务院

  二○○六年五月二十六日

  滨海新区区域介绍

  
图中紫色区域为滨海新区

  
图为滨海新区七个功能区

  滨海新区位于天津市的东部临海地区,由天津港、开发区、保税区三个功能区,塘沽、汉沽、大港三个行政区组成,面积2270平方公里、2005年常住人口140万人。改革开放以来,这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快速增长,外资大量进入,成为中国北方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

  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总体布局
 
   一轴、一带、三个城区、七个功能区

  
一轴:沿京津塘高速公路和海河下游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轴”

  一带:沿海岸线和海滨大道建设“海洋经济发展带”

  
三个城区:在轴和带的T型结构中,建设以塘沽城区为中心、大港城区和汉沽城区为两翼的宜居海滨新城

  
七个功能区:先进制造业产业区、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区、滨海化工区、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商业区、海港物流区、临空产业区(航空城)和海滨休闲旅游区以及若干现代农业基地。

  天津滨海新区地处于华北平原北部,渤海湾顶端,濒临渤海。紧紧依托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拥有中国最大的人工港、最具潜力的消费市场和最完善的城市配套设施。以新区为中心,方圆500公里范围内还分布着11座1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对外,滨海新区雄踞环渤海经济圈的核心位置,与日本和朝鲜半岛隔海相望,直接面向东北亚和迅速崛起的亚太经济圈,置身于世界经济的整体之中,拥有无限的发展机遇。滨海新区自然资源丰富,这里有大量开发成本低廉的荒地和滩涂,具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原盐、地势、海洋资源等,同时拥有雄厚的工业基础,是国内外公认的发展现代化工业的理想区域。滨海新区拥有海岸线153公里,陆域面积2270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000平方公里。在1993年建成区110.85平方公里的基础上,重点规划建设面积350平方公里,2002年底建成区面积已达150平方公里。包括:三个功能区:天津港、开发区、保税区全部;三个行政区: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城区部分;海河下游冶金工业区:东丽区无瑕街、津南区葛沽镇。 2005年常住人口140万人。

  滨海新区的发展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滨海新区经济快速增长,外资大量进入,成为中国北方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十年来,滨海新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主动与国际经济接轨,不断完善投资条件,力争创造一流的投资环境。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地区生产总值由1994年的112.4亿元上升到2005年的1500亿元,增长12.3倍,平均每年递增20.6%。十年累计固定资产投资3364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524亿元。外贸出口由1994年的5亿美元,增长到2005年的164亿美元,增长31.8倍,年均递增33.8%。工业总产值由1994年的213亿元上升到2005年的3750亿元,年均递增27%。十年累计批准三资企业项目6300多个,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87亿美元,

  世界500强企业有70多家在新区投资。新区已成为外商投资汇报率最高的地区之一。

  经过十年不懈努力,形成了电子通讯、石油开采与加工、海洋化工、现代冶金、机械制造、生物制药、食品加工等七大主导产业。建立起多层次科技创新体系和科技人才创业基地,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正在迅速完善,一个现代化海滨城市的面貌正在展现。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新区对外辐射和服务功能也不断增强。2005年,天津开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42.2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5.2%,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541.28亿元,可比增长29.3%,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01.02亿元,可比增长4.1%,二、三产业比例为84.3:15.7。全员劳动生产率24.11万元,可比增长13.2%。天津港2005年完成货物吞吐量2.4亿吨,完成集装箱吞吐量480万标箱,近70%的货物和60%的集装箱来自全国各地。新区与国内各省市共签定经济合作协议2000项,吸引投资200多亿元。上千家企业为新区产业直接配套。滨海新区产业传递、对外服务和辐射功能日益增强,与周边地区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格局已经形成。

  滨海新区未来发展规划

  
图为滨海新城的实景照片

  滨海新区发展的规划设想:立足天津,依托京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建成高水平的现代化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以及建设宜居的海滨新城。按照这一设想,滨海新区将形成服务区域经济的六大功能:一是先进制造业基地功能。二是国际贸易和航运服务功能。三是现代物流功能。四是科技和管理创新功能。五是滨海休闲旅游功能。六是改革创新的示范功能。

  滨海新城:

  未来的滨海新城,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包括塘沽区的中心城区、开发区、保税区以及天津港的部分功能区。滨海新城将瞄准功能齐全的现代化国际港口大都市标志区,重点发展金融、商贸、信息、文化等现代服务业。2005年底前滨海新城的建设已全面启动,力争一年起变化,三年大变样,五年达到现代港口大都市标志区水准。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

x
  • 在线反馈
1.我有以下需求:



2.详细的需求:
姓名:
单位:
电话:
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