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注中国自动化产业发展的先行者!
2024
2024中国自动化产业年会
2023年工业安全大会
OICT公益讲堂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本站动态

资讯频道

把脉智能制造助推自动化产业升级
2017中国自动化大会暨国际智能制造创新大会在济南召开
  • 点击数:4809     发布时间:2017-12-07 00:00:00
  • 分享到:
由中国自动化学会(以下简称学会)主办,山东大学、山东省自动化学会承办的2017年中国自动化大会暨国际智能制造创新大会(CAC)在泉城济南召开。围绕“智能自动化改变世界”会议主题,大会设有与控制学科和智能制造自动化产学研领域密切相关的约150个专题特邀报告、约300个会议论文报告、31个邀请组专题以及1100余篇张贴论文,论文投稿量超过2200篇,投稿量创历届自动化大会历史新高。
关键词:

2017年10月20~22日,由中国自动化学会(以下简称学会)主办,山东大学、山东省自动化学会承办的2017年中国自动化大会暨国际智能制造创新大会(CAC)在泉城济南召开。围绕“智能自动化改变世界”会议主题,大会设有与控制学科和智能制造自动化产学研领域密切相关的约150个专题特邀报告、约300个会议论文报告、31个邀请组专题以及1100余篇张贴论文,论文投稿量超过2200篇,投稿量创历届自动化大会历史新高。来自海内外自动化、电气信息技术、先进制造、人工智能及相关领域的12位院士,200余位长江学者、国家杰青、千人计划学者等自动化领域专家学者们欢聚一堂,把脉智能制造,共探自动化产业的未来发展。据初步统计,两天来本届大会注册总人数超2700人,特邀嘉宾228位,总参会人数逾3000人。

1.jpg

大会现场

大会开幕式由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飞跃研究员主持,学会理事长郑南宁院士、山东大学校长樊丽明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信息科学部常务副主任秦玉文研究员、山东省自动化学会理事长贾磊教授为大会致辞。

2.jpg

中国工程院孙优贤院士

中国工程院孙优贤院士带来大会的第一个报告《四论工业信息物理融合系统》,报告在分析我国和全球工业生产形势的基础上,指出了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深度融合是解决工业生产困境的主要途径。报告接着介绍了CPS在工业领域的创新应用,从而形成了工业信息物理融合系统iCPS,并详细研究了iCPS的核心支撑人工智能的五个方面变化、智能及其战略目标和关键技术。最后报告分析了iCPS的优越性和总体架构,指出了目前在工业应用中的主要挑战和存在困难,从而揭示出相关的核心科学问题,提出了主要研究内容和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的相关支撑。

中国工程院郑南宁院士的报告是《受脑认知和神经科学启发的人工智能》,他指出,人工智能追求的长期目标是使机器能像人一样感知世界和解决问题,人脑所具有的自然生物智能形式,为建立新的人工智能的理论和方法提供了重要启示。报告围绕受脑认知和神经科学启发的人工智能的基本科学问题,阐述其基本原理、研究前沿和实现的基本途径,并结合其领导的研究团队工作,讨论如何从情境认知的角度重新定义自主驾驶,构建一种受脑启发的、进化的、发展的自主驾驶学习系统,使自主驾驶汽车具有记忆、推理和经验更新的认知机制,能够应对高动态和强随机性的交通场景变化。

3.jpg

中国工程院郑南宁院士

来自柏林科技大学的Holger Kohl教授带来大会第三个报告《Industry 4.0 - Introduction, Status and Outlook》,他表示,工业4.0可以给全世界的工业企业带来全新的机遇,实现产品之间的沟通,提高他们的利用率,最终提升制造企业的竞争力。报告从数字化转型谈到生产中的分布式智能,围绕流程链中的自动化计划与控制、工厂云、IPK迈向工业4.0的开发以及中德合作等方面阐述工业4.0的现状与前景。

4.jpg

柏林科技大学Holger Kohl教授

中国科学院包为民院士为现场观众带来今天上午的最后一个报告《未来航天器发展及控制面临的挑战》,他谈道,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智能自主系统及应用成为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是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国家正在启动人工智能重大计划,将迎来智能技术发展的春天。先进控制仪表是未来各类飞行器自主飞行的基础,智能仪表是未来惯性仪表的重要发展方向,推行航天控制与智能仪表技术的融合发展,可能会实现业态创新和颠覆性演进,智能自主控制技术将为未来航天活动、武器装备、重大仪器、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等提供技术支撑,是控制学科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5.jpg

中国科学院包为民院士

会议第二天依旧高朋满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部主任、中国工程院柴天佑院士为现场观众带来第一个报告——《CPS驱动的控制系统》,报告以CPS驱动的控制系统的研究为例,阐述了(1)如何采用CPS思想,从实际的重大需求出发,提炼对控制科学具有挑战的科学问题;(2)如何将控制(建模、控制与优化)、计算(嵌入式软件、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计算资源与重大耗能设备的物理资源紧密结合与协同,以提升控制系统的功能为目标,提出复杂工业过程设定值控制、设定值跟踪控制和自优化校正一体化控制算法;(3)如何采用嵌入式控制系统实现一体化控制算法;(4)以重大耗能设备电熔镁炉为例,介绍了所提出的一体化控制算法的半实物仿真和工业应用研究。

6.jpg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部主任、中国工程院柴天佑院士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宏鑫的报告是《特征建模理论、方法和应用》,他在报告中阐述了在自动控制的发展历程中,特征建模的产生与基本概念,并从特征建模的特点、组成、机理、分类、基本形式等方面详细介绍了特征模型的控制方法、仿真研究以及实际应用。同时指出,对不同对象有不同的建模方法,对同一对象由于控制要求不同也有不同的模型形式。反映和抓住事物的运动规律、主要矛盾和特征是人工智能水平的最高表现,特征建模是抓主要特征的一种数学表达方法,是一种新的建模思想和理论,但有些问题从理论与应用上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7.jpg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吴宏鑫院士

为现场观众带来报告《复杂有色金属过程控制技术》的是中南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桂卫华,他围绕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的需求,介绍了近年来团队主要开展的四方面工作:(1)针对铝电解节能的瓶颈问题,研究了低电压铝电解槽控制技术,提出了低电压铝电解槽生产的优化工艺条件,以及铝电能槽生产临界稳定的协同控制技术;(2)针对直接浸出湿法炼锌过程,建立了其过程竞争模型,提出了多反应过程的递度优化和基于ORP的单反应过程优化控制技术;(3)研究并提出了有色冶金过程的多重金属粒子在线分析与检测技术;(4)针对高炉料面的形状在线检测的困难,探索并发明了一种高温工业内窥镜技术,直接获取料面形状图像信息,并取得初步效果。

8.jpg

中南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桂卫华院士

大会的最后一个报告是华东理工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钱锋院士的《流程工业制造过程智能化》,他表示,流程工业发展正处于新旧动能迭代更替的过程,如何运用人工智能和信息网络等现代技术,推动流程工业企业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的变革,是实现“全球流程工业制造大国”向“全球流程工业智造强国”转变的核心。他在报告中分析了我国流程工业转型升级的国家重大需求,探讨了以“智能制造+绿色制造→高端制造”为目标的智能优化制造的愿景,即实现资金流、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四流合一”,利用人工智能和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实现工业企业的智慧决策与智能生产。还围绕(1)生产和经营全过程信息智能感知与系统集成;(2)大数据驱动的供应链—生产链—价值链的智慧决策;(3)人、机、物自然交互的生产过程全流程协同控制与优化;(4)全生命周期安全环境足迹监控与溯源分析及控制等科学问题,深入剖析了当前流程工业企业经营决策层面、生产运行层面、能效安环层面和信息集成层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为重塑流程工业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实现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生产提出了未来智能优化制造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关键技术。

9.jpg

华东理工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钱锋院士

近年来,随着现代工业的不断进步、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大数据的爆炸式增长……,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一场深刻的产业变革。而自动化和智能化正是这一产业革命的最强助推力,极大地推动着新旧动能转换。本届大会紧扣时代脉搏,为全球自动化领域的专家学者们提供了一个展示创新成果、展望未来发展的高端学术对话平台,有效汇聚了各方智慧和力量,必将为提高中国自动化领域的科技创新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做出积极贡献。

摘自《自动化博览》2017年11月刊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

x
  • 在线反馈
1.我有以下需求:



2.详细的需求:
姓名:
单位:
电话:
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