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25年10月
关注中国自动化产业发展的先行者!
横河电机25年10月
工业智能边缘计算2025年会
2025工业安全大会
CAIAC 2025
OICT公益讲堂
当前位置:首页 >> 案例 >> 案例首页

案例频道

软通“鸿蒙”路口智能信控应用项目

软通“鸿蒙”路口智能信控应用项目

★软通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1 项目背景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家用汽车的快速普及,城市交通的压力越来越大,交通信号系统也日益成为交警进行交通管理的重要工具。交通信号系统在城市交通管理中发挥着规范通行权、优化时空资源分配、保障交通安全、提升通行效率的作用。

某市作为我国华东地区的经济重镇,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伴随着一条新的地铁线路的建设,交通管理迎来了以下新的挑战:

(1)由于占道施工,道路通行能力受限,交通流混乱,需要动态、自动的交通信号管控;

(2)路口信号控制需根据施工进度随时调整,需要信控设备能快速部署,灵活调整。

2 项目实施与应用

本次项目涉及两个连续信控路口,路口原有信号设备老旧,不能满足因道路施工而对信号灵活管控的要求。

根据设计方案,使用软通鸿蒙抱杆式、落地式信号机各一台替换原有某进口品牌设备,在四个方向的信号灯杆上安装鸿蒙AI交通流相机,采集来车方向的交通流特征,实施方案如图1所示。

image.png

图1  实施方案示意图

(1)A交叉口

于现有信号机旁立杆,将抱杆式信号机挂杆固定,上杆线缆做钢板防护。

·安装内容:

安装8相位输出鸿蒙信号机一台;

安装鸿蒙AI视频摄像机4台(每个方向一台);

安装4G无线远程传输设备一套。

·土建施工:

建立杆件基础需破土下放地笼,地笼长800mm4根螺纹钢,大约宽度300mm。地坑的开挖深度约800mm,地坑宽度约500mm,水平距离约1-2米,埋管深度300mm。

(2)B交叉口

路口东南角拐角处,在现信号机西南侧新设一台落地式信号机,需要新做信号机基础、设置地下PVC管道(绿地内),引入接线井或现信号机机柜下部,布设自现信号机到新设信号机之间的电源电缆、多芯控制电缆各一条,长度分别是5米、6米。

·安装内容:

安装16~32相位输出信号机一台;

安装视频摄像机1~2台(现场依据供电条件);

安装4G无线远程传输设备一套。

·土建施工:

信号机基础,长650×宽650×高600mm,其中露出地面大约200mm左右,顶部与现有其它机柜基础一个平面,PE管埋深300mm左右,与现电缆井水平大约2~3米。

(3)软通鸿蒙信号机控制平台

在交警视频网内搭建软通鸿蒙信号机控制平台,实现信号机运行监测、灯组状态监测、日志管理、故障管理等功能。

3 项目创新性

通过项目,验证了软通鸿蒙信号机在以下四个方面取得了应用创新:

(1)分布式架构打破传统孤岛

鸿蒙系统通过分布式软总线技术,实现交通信号机与车辆、路侧传感器、云端平台的实时互联。传统信号机依赖独立硬件和封闭协议,导致数据割裂;而鸿蒙系统统一设备接入标准,支持多源异构设备(如摄像头、雷达、车载终端)的协同调度,构建“人-车-路-云”全场景交互网络。

(2)强实时性与智能决策闭环

亚秒级响应优化信号配时:鸿蒙内核针对交通场景优化实时调度算法,支持亚秒级任务处理。信号机可动态融合路侧视频感知和互联网交通数据,通过内置算法计算快速生成配时方案,减少路口平均延误30%以上。

“感知-预测-决策”闭环:依托鸿蒙AI框架,信号机可预测短时交通流变化。在车流高峰时段自动延长绿灯相位,或联动相邻路口形成“绿波带”,提升主干道通行效率。测试显示,此类动态优化使路口通过效率提升25%。

(3)开源生态推动行业标准化

鸿蒙系统通过统一技术底座解决交通设备碎片化问题:

协议兼容性:支持OpenHarmony内核,适配不同厂商的硬件设备(如信号灯、卡口终端),降低系统集成成本。

国产化替代:打破国外操作系统垄断,为信号机提供自主可控的底层支持。推动鸿蒙成为城市交管的行业标准,加速国产方案落地和推广。

软通鸿蒙信号机在交通信号机领域的创新,本质是通过分布式架构重构控制逻辑:从孤立硬件到全域互联,从静态配时到动态决策。其技术突破不仅提升单点效率,更推动城市交通系统向“全场景智慧协同”演进。未来随着开源生态完善及AI深度融合,鸿蒙信号机有望成为智慧城市的核心神经节点。

4 效益分析

4.1 通行效率提升:减少延误与拥堵

(1)动态信号优化

鸿蒙信号机融合分布式软总线技术,实时接入路侧鸿蒙AI相机采集的结构化交通数据,通过内置智能算法,动态调整红绿灯配时,在高峰时段自动延长绿灯相位或生成“绿波带”,使本路口通行效率提升25%,路段通行时间缩短15%~20%。

(2)协同控制能力

实现两个路口联动调度,打破传统信号机单点控制的局限。通过鸿蒙的分布式架构,相邻信号机共享车流数据并协同决策,减少车辆重复启停,路口平均延误降低30%以上。

4.2 安全与可靠性增强

(1)网络安全提升

软通鸿蒙信号机内置防火墙和路由器模块,通过设备白名单的机制,有效封堵了非认证设备的破坏性接入,大大提高网络接入安全。

(2)数据安全加固

软通鸿蒙信号机采用国产化CPU芯片及鸿蒙操作系统内核,实现底层代码自主可控。结合国密加密芯片加密传输交通流机设备控制等敏感数据,全程防泄露,保障系统安全。

4.3 运维成本显著降低

(1)设备统一接入

鸿蒙分布式架构统一设备协议标准PDMP,支持不同品牌传感器设备即插即用。减少30%硬件兼容性调试成本。PDMP设备可根据组网情况和网络负载情况,灵活选择发现方式广播或单播方式发现设备,不仅支持主动发现网络内其他设备,同时支持被动通知方式高效感知设备在线状态。

(2)智能运维减负

鸿蒙信号机支持可靠的请求响应式连接,以及实时的订阅发布式连接,除了传统TCP可靠连接,还支持弱网下UDP可靠连接,整体可靠性提升20%。同时,系统提供可视化终端实现设备状态远程监控与AI预警,传统现场人工巡检频次降低50%,系统故障排查效率提升40%,运维人力成本节约显著。

5 项目意义

本次鸿蒙交通信号机试点项目作为中国智能交通转型的关键实践,不仅验证了国产操作系统在核心基础设施领域的落地能力,更在技术自主、城市治理、产业生态等方面具有深远意义,具体体现为以下三大核心价值:

(1)技术自主可控的里程碑突破

传统交通信号系统长期依赖国外操作系统,存在安全与升级隐患。鸿蒙信号机以OpenHarmony产技术底座为核心,实现从芯片、操作系统到应用层的全栈自主可控。破解了交通设备“多国多制”的碎片化困局。这一突破标志着中国在交通关键基础设施领域的技术主权确立,为行业国产化替代提供标准化范本。

(2)全域协同效率的颠覆性提升

试点项目验证了鸿蒙分布式架构对交通流优化的革命性影响。通过路侧传感器、互联网交通数据等多源数据融合,信号机实现毫秒级决策,系统根据实时车流动态调节配时,通行效率提升26%,高峰期拥堵缩短40%。

(3)产业生态共建的催化引擎

本次试点项目推动形成“技术底座+场景应用”的开放生态;

标准化接口:使用华为提供鸿蒙底层能力与开发工具,软通智慧基于统一标准开发行业应用,降低30%设备兼容成本;

区域协同创新:软通鸿蒙信号机采用生态共建模式开发,解决了传统交通系统“重复建设、数据孤岛”痛点,激发产业聚合效应;

鸿蒙交通信号机试点项目的核心意义,在于以“全域智能”替代“机械控制”;

技术层面:奠定国产化数字底座,破解“卡脖子”风险;

经济层面:提升效率降本增效,孵化智慧交通新业态;

社会层面:推动城市治理向实时化、人性化跃迁。

随着本次软通鸿蒙信号机的实景落地,试点经验正加速复制,成为中国从“交通大国”迈向“交通强国”的核心引擎。

摘自《自动化博览》2025年6月刊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

x
  • 在线反馈
1.我有以下需求:



2.详细的需求:
姓名:
单位:
电话:
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