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频道中国的机器人市场发展主要经历了两个不同的阶段。20世纪90年代机器人开始在汽车行业出现普及性应用,主要是大型机器人用于焊接、喷涂作业, 随着汽车业的迅猛发展,带动了此类机器人在中国的突飞猛进。进入21世纪,尤其是最近几年制造业人工成本明显上升,转型升级需求迫切之时,机器人再次受到关注,大、小型机器人都开始扩大应用范围,三菱电机非常看好中国机器人市场的发展前景,正是在这一阶段进军中国市场。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推进,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公认的制造业大国。然而,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已经成为阻碍我国制造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业界一致认为,发展以工业机器人为核心的智能制造技术将成为必由之路。因此,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制造,正逐渐成为全球新一轮生产技术革命浪潮中最澎湃的浪花,推动着我国经济发展的进程,同时,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企业瞄准这个商机。
除了强大的机器人和智能机器产品外,上海发那科还致力于为中国用户提供性价比高、系统性强的机器人系统解决方案。去年年底,上海发那科宝山二期工厂全面竣工投产,新的机器人技术中心大楼、各类实验室,以及系统工厂,全面提升了上海发那科的硬件实力。上海发那科可在其新工厂和实验室中为客户提供整条自动化线的方案设计、系统集成、安装调试和项目验收。刘一莲告诉记者:“在《中国制造2025》的大背景下,致力于中国‘智’造,是上海发那科的使命,也是今后不懈努力的方向。”
随着机器人智能水平的提升,机器人将会越来越大范围地解放人类劳动,使人类可以专注于更多创造性的工作。在产业化方面,未来机器人将逐步向轻型化、模块化、开放式方向发展,机器人硬件也将向标准化发展,实现批量化生产,从而进一步降低成本。机器人软件将逐步开放甚至开源,实现运行平台的统一,会有越来越多的非专业人员参与到机器人的应用当中,实现机器人更广范围的发展。”
目前,中国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而工业机器人作为先进制造业中不可替代的重要装备和手段,被称为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虽然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但相较于其它发达国家来说,在机器人的应用上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关于这一点,作为全球知名机器人制造商的ABB似乎更有发言权:“西方国家发展机器人技术已经持续了40年,因此,制造商们相较来说,对于机器人技术及应用都更为了解。中国工业机器人起步较晚,在机器人的安装数量和机器人密度方面都与发达市场尚有差距。但我们相信,伴随着本土市场对于机器人应用的教育和培训的展开,以及应用行业不断扩展,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将更加成熟和健康。”
市场的巨大潜力与国产机器人较低的市场占有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对此,宋晓刚有着自己的思考:“一定要从机器人本体的技术性能、关键零部件以及集成应用三方面尽快提高我国国产机器人的产业化能力。其中集成应用是关键,也是国产机器人厂商的优势所在。
为应对“工业4.0”愿景和“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规划的挑战,西门子正大力推进数字化企业发展。而若想走向数字化企业,需要走好这四步:应用数字化企业软件套件、部署工业通迅网络、确保在工业环境下工厂与网络的安全和系统的完整性,以及面向特定业务的工业服务。其中,工业通讯是至关重要的基础。
当前,制造业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人说,这是以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引发的新一轮变革,也有人说这是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无论是哪一种说法,这终将是一场我们从未经历过的制造业变革,并且,这场变革必将对全球制造业的发展及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变频是实现节能减排有效且关键的技术,但变频器产品并不是万能的。达到中国工业节能减排的目标仍需要我们从多方面入手,全方位考虑,各部门各环节通力合作,才能实现中国制造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助力我国顺利完成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