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中国人民银行2012年5月12日宣布,自2012 年5月18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本次下调后,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降至20%,中小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降至16.5%。此次降准后,将会给市场带来4200亿元左右的流动性。
点评:这是自2011年底以来央行第三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也是2012年再次存准率下调,印证了我们此前“基于4月份经济数据,央行将作出下调存准率的决定”的判断,同时也与央行此前“将运用正回购、逆回购、央行票据、存款准备金率等各种流动性管理工具组合, 灵活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的表态相一致。
一般情况下,央行在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上主要参考经济基本面和流动性两个指标。由于刚刚公布的4月份经济数据并不理想,直接触发央行作出再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决定。众禄基金研究中心认为,央行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是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经济增速下滑超出预期,二是流动性偏紧局面再现。
经济增速下滑超出预期,增长缺乏动力。4月份的宏观经济数据不容乐观,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动力不足,投资、消费和出口数据继续回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从前三月的20.9%回落到前四月的20.2%,创下2003年以来的最低值,其中房地产投资当月增速下滑10个百分点,房屋新开工面积下降14.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从3月份的15.2%回落到4月份的14.1%;出口增速从3月份的8.9%回落到4月份的4.9%,大幅低于市场预期。在生产方面,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扣除价格因素同比实际增长9.3%,比3月份回落2.6个百分点,是自2009年6月以来首次出现月度同比个位数增长。经济增速的放缓,主要原因在于在出口和投资等经济增长自身动能疲弱的情况下,政策松力度低于预期,对经济增长的支持作用未能充分体现。4月全国财政收入10774亿,增幅同比回落20个百分点,尤其是税收收入增幅下降更多,主要受经济增长趋缓、价格涨幅回落、企业利润下降、实施结构性减税等因素影响。由于一季度经济增速已经下滑至8.1%,而随着下滑趋势的延续,4月份GDP或已经破8,并有可能向7.5%的政策目标靠近,整个宏观经济仍处于寻底过程中。
流动性偏紧局面再现,难以满足实体经济发展需求。社会融资规模出现大幅萎缩,4月份社会融资规模为9596亿元,比上年同期少4077亿元,人民币贷款、外币贷款、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企业债券及股票融资均出现回落。从信贷数据看,4 月新增信贷规模为6818亿,同比少增612亿,远低于市场预期的8000亿元的规模,为今年最低水平,反映当前信贷需求不足与经济增长放缓,其中企业长期贷款下滑明显。4月份M1同比增速仅为3.1%,相比3月的4.4%出现大幅回落,已触及今年1月的低点,表明企业流动性的下滑,而M1增速回落与工业下滑一致,反映经济正加速探底。季初财政存款上缴也给流动性带来较大的压力,4月份财政存款增加4343亿元,而5月份、6月份公开市场到期资金量减少,加重了市场流动性紧张的局面。
此外,2012年4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3.4%,较上个月回落0.2%,说明通胀水平仍然在下降通道中,也为本次存准率下调创造了条件。
本次存准率下调或成为货币政策宽松的信号,宏观调控政策预调微调步伐有可能进一步加快。当前我国经济面临来自内忧外患的压力,内需不足、投资下滑,外部需求萎缩致使出口增速放缓,这势必会打压实体经济的增长势头,经济增速下滑趋势仍有可能延续,而要刺激经济发展,必须给予实体经济充分的流动性支持。经过本次降准之后,央行将会向社会释放4200亿元左右的流动性,不过4月份财政存款增加了4343亿元,此次释放的流动性基本上填补了因财政存款增加导致的流动性缺口,所以市场流动性并不会因为存准率下调而出现明显改善,尤其是新增贷款规模萎缩和二季度公开市场到期资金量减少的情况下,市场流动性偏紧局面或仍将延续。由于降准不会给市场流动性带来明显改善,因此,本次降准对市场的影响呈中性,其不会刺激大盘出现明显上行,而表现出来的更多是对市场信心的“维稳”作用。央行此前表态过“将运用正回购、逆回购、央行票据、存款准备金率等各种流动性管理工具组合,灵活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因此,为维持未来一段时间内流动性平稳宽松地增长,央行仍会通过逆回购和降准的政策组合向市场释放流动性。在严峻的国内国际经济形势下,不排除央行在二季度再有一次降准动作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