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将熟悉的软件安装到新电脑上,只需点击几步。但若要将复杂的AI模型部署到成千上万个严苛的工业现场,并从成熟的海外平台迁移至全新的国产AI引擎,又需要几步?
这不再是简单的软件安装,而是贯穿硬件适配、软件移植与生态兼容的全链路挑战。因此,一个既能为强大AI核心提供稳定载体,又能为开发者铺平迁移之路的“桥梁”变得至关重要。
在此背景下,拥有四十余年工业积淀的研华基于昇腾Atlas 310P推出了国产高性能边缘AI产品系列。它并非单纯的硬件供应,而是以软硬整合的完整方案,为“国产AI引擎如何高效落地千行百业”这一复杂工程问题提供了答案。
这一整套方案,精准地解决了智能交通、智慧安防、智能城市、智能制造等领域在视频分析和多路推理上的核心难题,让客户得以高效、稳妥地完成智能化解决方案的自主构建。
边缘智能崛起,从“云端大脑”到“现场神经”
在智慧港口,边缘计算让无人运输车具备“条件反射”能力,实现精准避障和路径规划;在微创手术中,内窥镜影像通过边缘智能设备实时分析,在毫秒级时间内识别出重要血管、神经位置;在智能电网,边缘设备化身“急诊医生”,快速完成故障诊断和隔离,筑牢能源安全第一道防线……这背后离不开强大的边缘计算支撑。
Edge AI将AI从“遥远的云端大脑”变成了“现场的敏锐感官和快速反射神经”,已经成为深入港口、电网、工厂等核心场景的“神经末梢”。
然而,边缘环境部署分散、条件严苛,对硬件的长期稳定性、环境适应性及后续升级能力都提出了极高要求。
“边缘应用的核心痛点并非单纯的算力堆砌,而在于如何在分散、严苛的工业场景中,实现AI的稳定落地与高效部署。” 研华智能系统事业群产品经理查慧表示,随着智能交通、具身智能、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等行业的飞速发展,智能化升级的需求日益迫切。与此同时,面对全球产业格局的变化,构建安全、可靠、自主可控的算力底座,已成为从业者必须回应的问题。
面对国产化的时代呼声与复杂的市场环境,研华推出基于昇腾Atlas 310P的国产高性能边缘AI产品系列。
“华为作为国内AI芯片市场的领先企业,其构建的生态体系较为成熟,市场认可度也较高。” 查慧坦言,“我们非常看好昇腾310P芯片的产品实力。其算力高达176 TOPS,在工业场景中,是实现自主可控算力的优选之一。”
她指出,英伟达Jetson系列在全球市场的成功,已印证了边缘AI模组所具备的广阔前景。研华决定携手华为,引入高算力推理芯片,共同打造面向工业边缘场景的国产AI产品系列,旨在为市场带来一个性能强劲、生态开放、供应稳定的新选择。
从模组到整机,让AI部署“零门槛”
为满足市场对边缘AI日益多元化的需求,研华构建了一套覆盖“模组-开发板-整机”的产品矩阵,形成覆盖从技术验证到规模化部署的完整解决方案。

在工业应用中,细分场景极其分散,产品形态各异。作为面向工业端边缘推理市场的核心模组,AOM-7220采用了标准化设计理念。
“AOM-7220 AI模组采用了314-pin的标准化针脚定义、82×120mm的标准化尺寸和接口。这意味着当客户未来需要算力升级时,无需重新设计整个硬件平台,只需更换兼容的新模组即可实现平滑升级,极大降低了迭代成本。” 查慧介绍。
在设计上,该模组着重优化了视频接口与数据传输能力,以确保AI系统能够对周边环境实现低延迟、高带宽的精准快速响应。其314Pin金手指具备PCIe、SPI、SATA等丰富接口,支持多协议连接,能够灵活适配各类AI场景的实际需求。
在工业场景中,稳定性始终是客户关注的核心要点。“客户不仅关注算力指标,更看重系统能否在严苛环境下持续稳定运行。” 查慧补充道,“通过精良的硬件设计,这款紧凑型模组能够长期保持高性能输出。”
针对AI应用落地难的问题,310P开发板则提供了“开箱即用”的解决方案。
“我们发现,很多开发者拿到好的算法后,往往要花一到两个月的时间去部署,甚至因为环境配置问题而卡住,跑不起来。” 查慧表示,我们的开发板预装了完整软件栈,让开发者能够快速验证算法原型,真正降低了AI技术的应用门槛。”
边缘AI开发板MIC-ATL3D实现了“开机即推理”的便捷体验。开发者接入电源和摄像头后,可在短时间内运行Demo YOLO模型,快速验证算法效果。该开发板还搭载了研华自研的边缘AI管理界面,有效降低操作门槛。相比于从零开始的环境搭建,使用者可轻松完成视频处理和模型部署,极大地缩短了从想法到验证的周期。
面向工业现场部署需求,研华推出了310P边缘AI Box整机MIC-ATL3S,将算力、存储、网络与系统调度集成于紧凑机身中,具备较强的接口扩展性与工业级坚固特性。工业现场环境严苛,稳定性是第一要素。
“边缘AI Box整机聚焦工业现场的即插即用。” 查慧说,研华凭借四十余年工业硬件设计经验,在同样芯片基础上通过优化散热与电源设计,MIC-ATL3S整机支持-25℃至65℃的宽温工作范围,确保176 TOPS高算力在长时间高负载下稳定输出。在接口配置方面,整机提供4个LAN口与8个USB口,可同时接入多路摄像头,满足工厂质检、交通监控等多路视频并行处理的需求。
此外,在芯片基础上强化电源管理与抗震设计,使产品在持续振动、电磁干扰环境下仍能实现更稳定的长时间高负载运行。
研华自研的AI软件平台是310P系列的“隐形竞争力”。它支持性能评估、模型demo运行、NVR功能,并提供容器化部署与远程OTA升级功能。这套“软硬一体”的解决方案,有效解决了客户在模型跨平台迁移与异构部署中的实际难题。
场景驱动,赋能千行百业智能升级
凭借强大的产品力与清晰的定位,研华昇腾310P产品,在智能交通、智能制造及智慧农业等多个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智能交通和更广义的智慧城市领域,我们认为将是国产AI芯片最容易落地的应用场景。” 查慧直言,这类场景通常涉及大规模视频分析,同时对技术自主可控具有较高要求。
在交通场景中,310P边缘AI Box展现出高度适配性。该设备具备处理8路以上视频的能力,为车牌识别、车流量监控与违章检测等多种任务需求提供了强大算力支持。其宽温设计和防浪涌、抗干扰的电磁防护机制,确保设备能够在户外复杂环境下稳定运行。
在智能制造中,尤其是AI质检是边缘AI应用最成熟的领域之一。
310P边缘AI Box可以接入产线上的多个摄像头,并行执行缺陷检测、OCR识别等任务,有效降低人工误检率,提升产线效率。“310P系列高达176 TOPS的算力,对于日益复杂的质检模型而言,具备强大的吸引力。” 查慧说。
在农业场景中,310P系列可被集成于AGV等设备中,执行果箱识别、路径规划、自动避障等任务。
“农业场景往往又潮又脏,AI BOX整机系统不怕灰尘、不怕高温,能很好地适应这种严苛环境。”在查慧看来,智慧农业是一个前景广阔的新兴市场,随着规模化生产的推进,其潜力不容忽视。
共建生态,携手伙伴打造中国Edge AI开放未来
展望未来,中国Edge AI的持续发展,关键在于构建一个健康、开放、繁荣的产业生态。
“我们始终认为,技术的进步最终要服务于产业的整体繁荣。我们认为,构建一个足够开放的生态,远比一味追求更高的算力更为重要。” 查慧直言,这也是研华Edge AI战略的核心所在。研华将持续与国内优秀的芯片厂商、算法公司及行业伙伴深度合作,共同打造自主创新、开放共赢的边缘AI生态。

研华的长期规划十分清晰。查慧介绍,一方面,研华持续提供软硬一体化的产品策略,持续投入软件平台研发,将容器化、中间件、模型部署工具等能力深度整合,帮助客户在获得硬件后快速完成系统开发与部署,缩短项目周期,实现产品价值的高效转化。
另一方面,在算力布局上,研华正构建覆盖全场景的产品矩阵。除了以昇腾310P为代表的中高阶边缘产品,公司已经推出基于瑞芯微,即将推出基于算能芯片的轻量级方案,并布局服务器级别的高阶算力,逐步形成“端-边-云”协同的完整算力体系。
从单一硬件供应,到软硬结合的解决方案,再到开放共建的产业生态。依托四十年的行业经验,研华希望通过务实的产品布局与生态建设,为中国边缘AI的持续发展提供更多可落地的技术路径与产业实践。






资讯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