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
关注中国自动化产业发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业安全大会
OICT公益讲堂
当前位置:首页 >> 访谈 >> 访谈详情

访谈频道

新技术、新应用、市场建设仍将成发展重点
  • 厂商:和利时集团
  • 作者:顾硕
  • 点击数:3079     发布时间:2012-03-06 16:44:00
  • 分享到:
光伏产业、风电产业、生物质能产业仍将是国内新能源产业建设重点。其中的新技术、新应用和市场建设将贯穿各个细分产业发展的每一个环节。以光伏产业为例,光伏产业的原料多晶硅提纯技术、太阳能电池制造技术、薄膜太阳能技术、光伏发电系统技术、逆变器技术、光伏建筑一体化、风光互补系统应用以及为推动光伏市场发展进行的电网基础设施建设等内容都可能成为未来光伏产业发展重点。
关键词:


被采访者:北京和利时机器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营销中心总经理 王维

 

控制网:贵公司主要发展的新能源有哪几方面?所提供的主要产品有哪几类?主要用在哪部分工艺上?

    王维:目前和利时PLC在新能源领域发展方向为:太阳能、风电、燃气(废弃瓦斯回收)发电机组配套所提供的产品主要为:PLC、触摸屏和变频器等,在太阳能和风电领域,我们提供整套解决方案和控制系统。

    主要应用工艺:在太阳能行业,我们主要集中在太阳能层压板生产线的配套、太阳能光伏发电厂的太阳能板支架的追日系统,以及太阳能电池的生产线配套等;在风电领域,我们提供风力发电机的变桨控制柜,和针对太阳能叶片生产企业,提供生产线控制系统。在燃气发电领域,我们针对整个发电机组的单机和集中控制系统,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

控制网:风能、太阳能与核能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有些新能源还处于发展阶段。您如何看待生物质能(利用动植物有机废弃物的技术,如木材、柴草和粪便等)的发展?

    王维:生物质能,如秸秆发电、垃圾发电等技术,目前在国外发达国家的应用已经相对比较普遍,而我国正处于探索初期,由于生物发电既可以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同时由于发电材料来源广泛,可以就地取材,同时发电工艺相对简单,因此,此项技术在我国,尤其是一些城乡结合地区,有着非常良好的前景。生物质能的原料种类很多,产品种类也很多,地域差异大,生产规模宜以中小型为主。中国发展生物质能产业,主要有三点优势。首先是原料丰富。我国国土面积广大,从北温带到热带,生物质能的原料种类和 量都很丰富,年产能可达到相当于约9亿吨标煤。其次是生物质原料的能量密度低,较为分散,适合中小规模的分布式发展,而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对发展生物质能非常有利。最后是中国在发展生物质能方面具有较好的工作和技术条件,不存在技术障碍。近10年来,巴西、美国、欧盟等在发展生物质能的实践中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和经验,就是它的一个重要功能可以显著促进本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和提供大量劳动岗位。美国目前的200多个乙醇厂绝大多数建在农村,由农民自办,发展玉米乙醇的最大受益者是美国农民。中国是个有8亿农民的农业大国,解决“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发展生物质能可以给“三农”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加农民收入,提供工作岗位。生物质能产业发展得越好,农民一定越高兴。

控制网:光伏并网问题始终没有完善的解决方案,您认为主要的阻碍是什么?

    王维:主要阻碍是太阳能发电效率比较低下,建设太阳能电厂前期投资过大,难以在短期内得到回报,并且我国是煤炭大国,火力发电的成本相对较低,目前太阳能发电和火力发电的一度电的成本大约要高出2倍,所以现在投资太阳能电厂的企业不是很多,大家还都处于一种观望态度。并且太阳能发电本身也有局限性,很依赖阳光资源,同时依赖电池等电力存储技术,如果再阳光照射不充分的情况下,发电机组的发电效率会受到很大影响,如果想并网,必须保证电力频率在一定范围内不能有太大波动(50Hz上下),目前还没有很好解决。

控制网:您认为目前中国的新能源行业发展如何?未来会有怎样的发展趋势?

    王维:清洁能源会越来越多,并且如利用矿井废弃瓦斯发电等技术会越来越成熟,同时会更加充分的利用太阳能和风能,甚至潮汐能等,新能源的范围会越来越广。

    (1)产业规模增长稳步,产业发展面临内外竞争 ,
    “十一五”期间,中国新能源产业高速发展,2005~2009年,中国中国太阳能电池产量年均增长率高达123%;风电装机年均增长率高达133%。在经历“十一五”的快速发展后,未来三到五年,中国新能源产业将进入平稳发展期,太阳能电池容量的年均增长率有望达到50%左右;新增风电装机增长率保持在40%左右。十二五期间,我国新能源产业竞争态势将日趋激烈。对于风电产业,发改委已正式取消了有关“风电设备国产化率要达到70%以上”这一政策规定。意味着国外更具备竞争实力的大型风电企业将会长驱直入进入中国,中国企业需要面临国内外双重竞争。对于太阳能电池制造企业,长期出口导向的光伏产业使国内光伏企业一直在国际市场竞争。未来,光伏产业将由产业规模、产品质量竞争过度至技术、成本和品牌竞争。对于光伏企业来说,降低发电成本,大规模、新技术、高质量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2)行业准入建设将加强, 
    新能源标准渐成体系行业准入、技术标准、检测标准等标准体系建设是新能源产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未来,中国政府、协会、企业和研究机构将成为中国新能源产业标准体系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而标准体系的建设有可能将对没有核心技术实力的企业产生灾难性后果。现有新能源企业需要及时调整企业战略,加大科研投资力度,提高企业技术水平。 

    (3)新能源配套产业发展提速,国产化程度有望提高 
    目前,中国90%以上的新能源核心配套产业依赖进口。国内新能源产业配套技术,如风电产业的核心零部件技术、光伏产业的组件封装材料制造技术,技术难关迟迟没有攻克。由于这些配套产业多靠进口,具有价格高、技术壁垒高、企业数量少的特点。因此,国内新能源配套产业利润率要高于现有新能源制造业利润率的平均水平。在高利润率的驱动下,未来将有更多的企业和投资机构进入该领域,市场的大力投入将迅速提高我国新能源配套产业的国有化水平。 

    (4)新技术、新应用、市场建设仍将成发展重点 
    光伏产业、风电产业、生物质能产业仍将是国内新能源产业建设重点。其中的新技术、新应用和市场建设将贯穿各个细分产业发展的每一个环节。以光伏产业为例,光伏产业的原料多晶硅提纯技术、太阳能电池制造技术、薄膜太阳能技术、光伏发电系统技术、逆变器技术、光伏建筑一体化、风光互补系统应用以及为推动光伏市场发展进行的电网基础设施建设等内容都可能成为未来光伏产业发展重点。中国具有发展新能源产业得天独厚的资源和条件。同时,中国也初步具备了发展新能源产业的“软”“硬” 技术实力。在未来中国政府政策激励和企业不断创新的双重驱动下,中国新能源产业必将进入下一个稳步发展期。

控制网:贵公司在新能源行业中的市场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未来会向哪个方面或哪个领域拓展?

    王维:某位著名的经济学教授曾经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性作了界定,认为它必须具备5个特点:“偷不去、买不来、拆不开、带不走和流不掉”。有了稳定和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从事任何行业的企业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持之以恒。经历了多年风风雨雨的和利时,拥有在新能源行业一贯的良好口碑和羡煞旁人的团队凝聚力,和利时最大的优势是有自己的产品研发团队,有自己的生产体系,同时基于和利时多年在火电、化工等行业的工程技术积累,有自己的专家队伍,及新能源开发专业团队,如风电。

    未来主要集中在:太阳能、燃气发电机组、垃圾发电站、风电、电力汽车的电池生产厂等。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