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注中国自动化产业发展的先行者!
2024
2024中国自动化产业年会
2023年工业安全大会
OICT公益讲堂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资讯频道

我国风能开发二十年仍没长大
  • 点击数:2817     发布时间:2005-04-01 14:02:10
  • 分享到:
关键词:

 

    在不断持续的能源紧张与日益加大的环境压力下,越来越多的人把目光投向同一个目标:风能资源开发。但作为全球风力资源最丰富、最早开发风能的国家之一,我国风能虽经过20年的开发却只有区区数十万千瓦,远远落后于和我国同时起步的其它国家。每年有数亿吨的“蓝天白煤”随风而逝。

  每年数亿吨“蓝天白煤”随风而逝
 
  我国风力资源十分丰富,据国家气象局提供的资料显示:中国陆上50米高度可利用的风力资源为5亿多千瓦,海上风力资源也超过5亿千瓦,远远超过可利用的水能资源的3.78亿千瓦,与储量相比,我国风能资源利用在庞大的能源消费中不值一提。据统计,截至2004年末,我国风力发电总装机容量为76万千瓦,仅占全国电力装机总量的不足千分之二。

  我国风能开发利用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至今已历20多年。然而不论是从风能市场占有率、风能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还是从风力利用设备制造水平看,依然表现出严重不足。与稍先于我国开发风能的丹麦、德国等发达国家及后于我们开发风能的印度相比,我国风能利用始终是一个“长不大的婴儿”。世界风能协会有关机构近日发表一项公报宣布,到2004年,世界风力发电能力达4700多万千瓦,同比增长20%。风力发电的世界冠军是德国,达1660万千瓦,西班牙第二,为820万千瓦,美国以674万千瓦位居第三。在亚洲,印度以300万千瓦居首位,我国仅为印度的不到四分之一。

  我国风能资源开发利用跑得如此缓慢、如此无力,业内人士一致认为是输在起跑线上,这个“起跑线”就是市场机制。内蒙古风电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徐成龙称,由于上网电价、进口设备关税、贷款、税收等优惠政策与扶持措施不到位,我国的风电产业化从市场这个“源头”被束缚住了。因为我们重视不够,风力发电始终没有市场,投资风电无利可图。

  内蒙古风力资源得天独厚,设备年有效利用达到2400小时左右,每度电成本降至华东、南方一些电网火电成本以下,却仍受电力市场分割的制约,风电只能在蒙西电网内销售,无法进入大区电网来开拓目标市场、进一步“摊薄”发电成本;进口设备时,根据有关规定,300千瓦以下的机组可以关税减半,而目前的主流机组均达到600千瓦以上,所以关税优惠形同虚设;风电企业的银行贷款期最长只有七八年,与风电设备20年的寿命极不适应;增值税虽然有减半征收的政策,却也由于风力发电没有进项税抵扣,本身就不应该收。徐成龙说:“与其它国家相比,我们不是在平地上跑,而是‘跨栏’跑,要上一个风电项目,就得跑审批、跑贷款、跑关税、跑电价……直到跑得你筋疲力尽。想装一台风力发电机都这么难,风电产业化从何谈起?”

  让中国经济在双重压力下突围

  伴随着日益严重的“煤电油运”紧张,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日渐突出。为此,我国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期控制能源消费总量过猛增长并改善消费方式。同时,以风能、太阳能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开发紧迫性突然增强。

  如果说以前我们的风能利用推进缓慢是由于“不需要”,那么现在我们“需要风能”就成了产业发展最充足的理由。

  到2004年底,全国电站总装机容量达4.4亿千瓦,年发电总量同比增长14.8%,电力发展速度已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然而缺电现象并未因此而缓解,按照国家权威部门的说法,“由短期缺电转变成为长期的、季节性的缺电”。

  分析表明,到2020年,我国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的战略目标,在充分考虑技术进步、结构调整、有效节能的前提下,能源需求量也将达到25亿吨到33亿吨标准煤。届时,我国能源资源供应将面临很大压力,石油的进口依存度将超过50%

  环境压力方面,2月16日,联合国限制各国污染物排放的《京都议定书》生效,尽管我们分到的排放“指标”不少,似乎还能乐观一阵子,但严峻的形势让人无法轻松:目前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为世界第一,温室气体排放量为世界第二。更大的压力来自全球范围内的“分工”正在把我们变成高污染、高耗能工业区,不仅我国自身跨越工业化阶段需要大量重化工产品,而且一些发达国家为减少环保压力,鼓励污染与耗能工业向域外转移。

  在竞争中做大风能产业蛋糕

  当不少国家的风能利用已在“新世纪能源”中占有重要地位时,我们发现风能利用的商业化、产业化已经迫在眉睫。

  新疆、内蒙古在我国风能利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两地风力发电装机容量约占全国一半,在风能利用产业化、商业化方面也走在前列。内蒙古风电能源有限责任公司经理刘滨述、新疆风能公司总经理王黎明等业内人士认为:尽管我国风能利用现状不尽如人意,然而从当地经验看,我国风能利用已经具备了坚实的商业化基础。

  “我们的‘基础’主要表现在风力发电成本、人才与技术、外部政策环境,以及市场需求等方面。”王黎明说,截至2004年底,新疆风能装机总容量12.8万千瓦,约占全国23%。2005年,新疆托里县和达坂城在建风能项目有2个,装机容量共为6万千瓦。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新疆风电上网平均价格0.47元/度。在内蒙古,各主要风力发电场的每千瓦时发电成本也降至0.5元以下。所以,从至关重要的“算账”层面看,风力发电甚至已经具备了与南方一些火力发电厂同台竞争的条件,只要从政策上稍加鼓励,就可以做到“有钱可赚”。

  更为可喜的是,将于2006年开始施行的《可再生能源法》为风能开发利用搭建了法律平台,风力发电的上网电价、进口设备关税、对企业的金融支持等问题的解决已提上日程。由于社会各界对风能利用的认识逐步统一,我国风能利用正在扫清重重障碍,迎来发展“黄金时代”。

  不少敏感的投资者早已嗅到风能利用中蕴含的巨大商机。刘滨述说,在国内举办的一些风力发电项目招投标会议上,投资者对项目的争夺十分激烈,有的投资方甚至喊出“血本价”,以求得到项目。另有迹象表明,各大能源开发公司“圈占”风能资源的苗头已经显现,可以看出,我国风能开发利用在经过长期的沉寂之后,正在迎来高速发展期。

  经近一年的前期准备,由加拿大埃伏隆电力公司投资12亿美元的“中国二连浩特北美风电园区”将于近期破土动工。据介绍,这个风电园区设计装机容量100万千瓦,计划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前完工并投入使用。

  过去一年中,位于内蒙古包头市北部的达尔罕草原上前来考察风能利用项目的投资者络绎不绝。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电力投资有限公司、美国金州公司、加拿大风能开发公司、德国英华威公司等大型能源、新能源企业纷纷看好这里的风力发电前景。根据规划,5年以后,这里将建成100万千瓦的风力发电机组。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提出,到2010年,全区新能源利用在全国的比重将从目前的14%提高到30%,到2020年提高到40%。为实现这一目标,内蒙古正在筛选出10个新能源开发利用控制性技术项目,联合国内尖端科研力量进行联合攻关,努力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争取使新能源产业在全国乃至世界占有一席之地。

  新疆风能公司总经理、高级工程师王黎明说:在推进风能利用商业化、产业化的过程中,各大风能企业既是竞争对手、又是合作伙伴。他认为,国家已经为风能开发搭建了政策、法律、市场的平台,各家参与风能开发的企业只有通过激烈的市场竞争才能从中分到多一份“蛋糕”,也只有竞争才能从总量上做大这块“蛋糕”。

来源于:经济参考报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

x
  • 在线反馈
1.我有以下需求:



2.详细的需求:
姓名:
单位:
电话:
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