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铁矿石谈判的国际惯例及近期变化
1、国际铁矿石谈判的历史
全球铁矿石价格是根据国际三大铁矿石生产商与主要钢铁生产商商定的合同价格确定的。该谈判定价体系自1981 年起运行,至今已有28年。根据惯例,每年第四季度开始,由世界主流铁矿石供应商与其主要客户进行谈判,决定下一财政年度铁矿石价格(离岸价格),任何一家矿山与钢厂达成铁矿石买卖合同,则其他各家谈判均接受此结果。谈判分为亚洲市场和欧洲市场。
但在最近几年,谈判机制发生了一些变化。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2003年底起,宝钢作为中国钢铁业的代表,开始参与亚洲铁矿石价格谈判(2004矿石年度),谈判格局是三对三,即供方--澳大利亚的必和必拓(BHP-Billiton)、力拓(RIO Tinto)和巴西淡水河谷(Vale),对需方--宝钢、新日铁和欧洲钢厂,供方与需方以交叉捉对形式谈判。
2002年开始的谈判持续到2003年的5月以后,经过艰苦谈判淡水河谷向德国蒂森-克虏伯钢厂妥协,价格下跌2.4%,这是进入21世纪以后,国际铁矿石价格惟一一次下跌。
2003年底,宝钢开始参与国际定价谈判,但没有发挥实质性的作用,接受了新日铁公司的谈判结果:价格涨幅18.6%。
2005年,国际铁矿石供应价格暴涨71.5%,中国钢铁企业为此多付出大约200 亿到300 亿元人民币的进口成本。
2006年的铁矿石谈判是从2005年10月24 日开始的,历经7 个月最终达成协议,19%的涨价幅度仍高于市场预期,这使2006年我国进口铁矿石成本增加了70 亿到80亿元人民币。
2007年的铁矿石谈判是2006年11月开始的。由于中国钢铁企业走向联合,中国企业首度取得首发定价权。12月22日,代表我国钢铁企业的宝钢集团与巴西淡水河谷公司就2007年国际铁矿石价格谈判达成一致,铁矿石价格上涨9.5%。
多年的铁矿石谈判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国际铁矿石定价惯例,它主要包括以下原则:
(1)同品种同涨幅:即只对各品种的矿石确定价格,不考虑该品种矿石中不同品质矿石的差异。2003 年至2007 年连续5 年的谈判结果中,每个品种内只有一个涨幅,并且除淡水河谷的BF 球团矿外,各公司其余品种矿石的价格涨幅都是相同的。
(2)跟随:第一场谈判达成一致的首发价格将被其余各场谈判的谈判方们接受,成为全年的定价标准,并且买方不会在以后的谈判中确定以更高的价格向其它卖方采购,卖方也不会在以后的谈判中确定以更低的价格向其它买方出售。
(3)离岸价:铁矿石价格以离岸价确定,不包含海运费等费用。
(4)合同价:即长协价,国际铁矿石价格一旦确定,那么下一财年的国际铁矿石均以此价格买卖,不受现货价格波动的影响。
(5)年度定价:价格谈判为一年一次,每年第四季度开始下一矿石年度的谈判。每个矿石年度的起止时间为当年的4 月1 日至次年的3 月31 日。
2、2008年发生的重大变化
2008年2月18日,日本钢厂新日铁(Nippon)宣布,该公司及其合作伙伴韩国浦项制铁(Posco)已与巴西淡水河谷公司就2008财年两种铁矿石基准价格达成协议,其中南部铁精粉涨65%,卡拉加斯粉涨71%。这改变了以往"同品种同涨幅"的惯例,把铁矿石定价机制撕开了一个小口。而力拓并未如往年那样不久就在谈判中跟随首发价格,而是表示将对出售给亚洲钢铁制造商的铁矿石征收超额运费。
在宝钢继续与两拓进行艰难的谈判期间,铁矿石的供需双方都在为各自的谈判营造有利的气氛。
矿山方面,必和必拓和力拓不时地报出由于天然气爆炸、矿山或码头发生事故影响正常的铁矿石生产和运输的消息;并且宣布减少合同矿供应量,投入更多的铁矿石到现货市场销售和打算改变定价体制为参照铁矿石指数定价;同时必和必拓积极推进两拓合并。印度也将铁矿石出口关税的征收方式由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变相提高了铁矿石的出口关税。
钢厂方面,中钢协举证说明力拓对21家中国钢铁企业的合同执行率仅为86.24%,未达到90%的供应兑现率,并呼吁抵制力拓对中国市场推销现货贸易铁矿石的活动;并联合中央有关部委以行政命令的方式疏散迅速增加的港口堆存的进口铁矿石,以打压矿价和海运费。中铝暗渡陈仓入股力拓,成为其最大单一股东,掣肘两拓合并。中钢与默奇森竞购澳大利亚铁矿石公司中西部矿业。中国钢铁企业开始从FMG 进口铁矿石。
6月23日,宝钢与力拓公司就2008年度粉矿块矿基准价格达成了一致,将在2007年基础上分别上涨79.88%和96.5%。这打破了沿袭多年的价格跟随规则,使铁矿石谈判机制的破裂成为各方的共识。虽然名义上这次的谈判结果保留了合同价,即长协价的条款,但众人皆知这本质上是部分满足了力拓"海运费补偿"的要求,实际上已经改变了离岸价原则。
1、国际铁矿石谈判的历史
全球铁矿石价格是根据国际三大铁矿石生产商与主要钢铁生产商商定的合同价格确定的。该谈判定价体系自1981 年起运行,至今已有28年。根据惯例,每年第四季度开始,由世界主流铁矿石供应商与其主要客户进行谈判,决定下一财政年度铁矿石价格(离岸价格),任何一家矿山与钢厂达成铁矿石买卖合同,则其他各家谈判均接受此结果。谈判分为亚洲市场和欧洲市场。
但在最近几年,谈判机制发生了一些变化。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2003年底起,宝钢作为中国钢铁业的代表,开始参与亚洲铁矿石价格谈判(2004矿石年度),谈判格局是三对三,即供方--澳大利亚的必和必拓(BHP-Billiton)、力拓(RIO Tinto)和巴西淡水河谷(Vale),对需方--宝钢、新日铁和欧洲钢厂,供方与需方以交叉捉对形式谈判。
2002年开始的谈判持续到2003年的5月以后,经过艰苦谈判淡水河谷向德国蒂森-克虏伯钢厂妥协,价格下跌2.4%,这是进入21世纪以后,国际铁矿石价格惟一一次下跌。
2003年底,宝钢开始参与国际定价谈判,但没有发挥实质性的作用,接受了新日铁公司的谈判结果:价格涨幅18.6%。
2005年,国际铁矿石供应价格暴涨71.5%,中国钢铁企业为此多付出大约200 亿到300 亿元人民币的进口成本。
2006年的铁矿石谈判是从2005年10月24 日开始的,历经7 个月最终达成协议,19%的涨价幅度仍高于市场预期,这使2006年我国进口铁矿石成本增加了70 亿到80亿元人民币。
2007年的铁矿石谈判是2006年11月开始的。由于中国钢铁企业走向联合,中国企业首度取得首发定价权。12月22日,代表我国钢铁企业的宝钢集团与巴西淡水河谷公司就2007年国际铁矿石价格谈判达成一致,铁矿石价格上涨9.5%。
多年的铁矿石谈判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国际铁矿石定价惯例,它主要包括以下原则:
(1)同品种同涨幅:即只对各品种的矿石确定价格,不考虑该品种矿石中不同品质矿石的差异。2003 年至2007 年连续5 年的谈判结果中,每个品种内只有一个涨幅,并且除淡水河谷的BF 球团矿外,各公司其余品种矿石的价格涨幅都是相同的。
(2)跟随:第一场谈判达成一致的首发价格将被其余各场谈判的谈判方们接受,成为全年的定价标准,并且买方不会在以后的谈判中确定以更高的价格向其它卖方采购,卖方也不会在以后的谈判中确定以更低的价格向其它买方出售。
(3)离岸价:铁矿石价格以离岸价确定,不包含海运费等费用。
(4)合同价:即长协价,国际铁矿石价格一旦确定,那么下一财年的国际铁矿石均以此价格买卖,不受现货价格波动的影响。
(5)年度定价:价格谈判为一年一次,每年第四季度开始下一矿石年度的谈判。每个矿石年度的起止时间为当年的4 月1 日至次年的3 月31 日。
2、2008年发生的重大变化
2008年2月18日,日本钢厂新日铁(Nippon)宣布,该公司及其合作伙伴韩国浦项制铁(Posco)已与巴西淡水河谷公司就2008财年两种铁矿石基准价格达成协议,其中南部铁精粉涨65%,卡拉加斯粉涨71%。这改变了以往"同品种同涨幅"的惯例,把铁矿石定价机制撕开了一个小口。而力拓并未如往年那样不久就在谈判中跟随首发价格,而是表示将对出售给亚洲钢铁制造商的铁矿石征收超额运费。
在宝钢继续与两拓进行艰难的谈判期间,铁矿石的供需双方都在为各自的谈判营造有利的气氛。
矿山方面,必和必拓和力拓不时地报出由于天然气爆炸、矿山或码头发生事故影响正常的铁矿石生产和运输的消息;并且宣布减少合同矿供应量,投入更多的铁矿石到现货市场销售和打算改变定价体制为参照铁矿石指数定价;同时必和必拓积极推进两拓合并。印度也将铁矿石出口关税的征收方式由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变相提高了铁矿石的出口关税。
钢厂方面,中钢协举证说明力拓对21家中国钢铁企业的合同执行率仅为86.24%,未达到90%的供应兑现率,并呼吁抵制力拓对中国市场推销现货贸易铁矿石的活动;并联合中央有关部委以行政命令的方式疏散迅速增加的港口堆存的进口铁矿石,以打压矿价和海运费。中铝暗渡陈仓入股力拓,成为其最大单一股东,掣肘两拓合并。中钢与默奇森竞购澳大利亚铁矿石公司中西部矿业。中国钢铁企业开始从FMG 进口铁矿石。
6月23日,宝钢与力拓公司就2008年度粉矿块矿基准价格达成了一致,将在2007年基础上分别上涨79.88%和96.5%。这打破了沿袭多年的价格跟随规则,使铁矿石谈判机制的破裂成为各方的共识。虽然名义上这次的谈判结果保留了合同价,即长协价的条款,但众人皆知这本质上是部分满足了力拓"海运费补偿"的要求,实际上已经改变了离岸价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