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一直迅猛前进的广东,近年来似乎感到了道路的坎坷。2008年上半年,以世界制造业基地闻名遐迩的东莞,经济却出现了多年没有的下滑现象,然而,高新技术产业却以20%%以上的速度在增长。
从邓小平对广东提出“杀出一条血路”之后,广东人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杀气”似乎一直没有削减。
先是“杀出重围”,杀进了世界市场的经济圈,广东的珠三角成为大大小小的世界市场生产基地。因为基础差,缺乏创新能力,广东人在国际产业链中,只能屈居附加值较低的末端。
这是痛苦的,也是必须的,但不能是永久的!
在珠三角这个世界制造业的生产基地上,面对国外、境外的核心技术、关键设备、现代管理,广东人没有临渊羡鱼,而是悄悄退而结网。
广东人要结一张科技创新之网———要到世界的海洋捕鱼,就要有世界的眼光;要有世界的眼光,就要有世界的胸怀。
2008年4月,乌克兰基辅。一行中国人在乌克兰国家科学院做客。前苏联国家科学院院长,现任乌克兰国家科学院院长、德高望重的鲍里斯?叶辅根耶维奇?巴顿院士亲自授予广东省科技厅厅长李兴华和广州白云化工公司李和昌董事长“合作突出贡献奖”的称号,并颁发奖章和证书,这在国内尚属首次。
原来,在广东省科技厅的支持下,广州白云化工公司与乌克兰国家科学院长期建立了合作关系。乌克兰的技术在广州白云化工公司得到了最好的产业化结果。与乌克兰技术合作的“白云胶”已经打遍世界,北京奥运会的“鸟巢”“水立方”等十几个场馆都使用白云胶。汶川地震中,凡是使用白云胶的玻璃幕墙建筑,无一例因玻璃脱落造成人员伤亡!
李兴华此行,是与乌克兰科学院洽谈在广东建立中乌研究院。
走出去。整合世界资源,谋划广东。这是广东新时期科技发展的战略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