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是中新两国政府间重要的合作项目,被誉为苏州市“改革开放的亮点”和“现代化城市的一张名片”。
在9月初召开的第十次中新协调理事会上,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高度评价苏州工业园区近年所取得的成就,认为“园区无论是经济总量、增长速度,还是发展水平,都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园区加快转型优化提升步伐,实施了国际化、信息化、人才强区、区域协调“四大战略”,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不断推动园区实现新的跨越,成为国内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开发区之一。
近年来,园区不断加大科技创新的聚焦力度,整合各类资源,重点突破科技招商,大力完善区域政策环境,着重培育亮点企业,全力以赴推进科技创新跨越发展,自主创新成为支撑和引领区域持续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
在中新合作双方共同努力下,苏州工业园区建区14年来一直保持着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幅超过30%,累计上交各类税收超1027亿元。
去年召开的第九次中新协调理事会,提出把园区建设成为科技创新、现代物流、环境生态、服务外包四个示范区的发展目标之后,园区坚持“转型、优化、提升、创新”的发展方针,更加注重资源集约利用,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创新,更加注重现代服务业发展,区域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国际竞争力持续提升。
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呈现出集群式、基地化发展趋势,先后建成9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形成了以集成电路、光电、航空及汽车零部件、软件动漫、生物医药、纳米技术为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集成电路产业是园区的龙头产业,已拥有从IC设计、芯片制造到封装测试的完整产业链,产值占全国IC产值的18%,成为国内仅次于上海的集成电路产业基地。近期引进的12英寸晶圆项目,将进一步奠定园区在全国半导体产业中的领先地位。
光电产业是园区的优势产业,引进了三星、日立等知名企业以及数百家原材料供应商,形成由原材料、液晶面板到最终产品的完整产业及上下游配套企业,去年产业销售额达440亿元,成为目前国内最大的液晶面板制造基地之一。
航空及汽车零部件产业吸引了美西航空、新宇航空、金龙客车等知名企业与研发机构100余家,大型客车产能居全国前三。
目前,全区聚集了各类软件企业350多家,年产值超亿元企业达12家,预计今年软件产业产值将突破140亿元。从事软件外包业务的企业30余家,有5家进入江苏软件外包前10强,2家跻身中国软件外包出口20强;涌现出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集聚了40余家动画制作、游戏、数字特效企业,20余部原创动画影视片在制作过程中,今年原创动画影视片总时长预计将超过8000分钟。
生物医药产业在园区有雄厚的基础,现有企业120余家,去年产值80亿元,占苏州市生物医药产业的40%。
随着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园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迅速,去年达到1572亿元,增长30%。今年1—8月,园区成功引进了包括神州数码等重大项目在内的369个高科技项目;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274亿元,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62.2%。
未来三至五年内,园区将按照“调高、调软、调轻”的思路,坚持走高端化、高效益、高增值的产业发展之路,聚焦大项目,扶持大产业,抓紧引进培育形成一批基地化、产业链、集群式、地标型大企业、大项目,力争在龙头产业、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培育出4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打造更多知识密集、技术密集、资金密集的新兴产业集群,形成10家左右投资十亿美元以上的旗舰项目、10家产值超百亿元的规模企业,培育出一批代表园区品牌和形象的“顶天立地”企业。
园区正在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从“资源依赖”向“科技依托”、从“园区制造”向“园区创造”转型。
从筑巢引凤到亮点聚焦
苏州工业园区科技创新近年已从“筑巢引凤”向亮点聚焦深化,科技创新成为引领园区新一轮发展的核心要素。
创新载体建设更趋完善,专业化特色逐步显现。园区重点打造了国际科技园、中新科技城、生物纳米园、创意产业园等智力经济新亮点,科技创新载体面积达200万平方米。
苏州国际科技园是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软件园、国家级动画产业基地和中国软件欧美出口工程试点基地。总规划建筑面积达108万平方米,分5期建设。1至4期已全部交付使用。
以软件开发、集成电路设计和数码娱乐为特色产业,国际科技园全力打造一流的科技创业载体,广揽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在培育和完善创业服务体系上狠下工夫,已累计注册IC设计、软件及服务外包企业645家,吸纳就业人数15000多人。
科技园成为创业企业和创业人才高度集聚的现代化国际研发社区,集聚了苏州地区60%的软件开发企业、90%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和江苏省65%的中国软件欧美出口工程试点企业;销售额超千万美元企业达到5家;经认定的省软件企业累计已达120家,省认定软件产品458个,通过CMM认定的软件企业18家。涌现出了浩辰科技等一批在全国同行业位居前列的龙头企业和行业冠军。
生物纳米科技园是苏州工业园区生物科技、纳米产业发展的国际化创新基地,也是江苏省首个获得省级认定的生物医药专业孵化器。在纳微科技有限公司,创办人江必旺博士介绍:“以前纳米微球技术由日本等国家长期垄断,庞大的市场被老外瓜分。现在我们的产品已经出口到海外。”
今年以来,一批像纳微科技这样的生物医药、纳米技术企业扎堆涌进生物纳米园,入驻企业已由年初的20家激增到80多家。未来5年内,力争建立3个具有世界水平的产学研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3家国际联合重点实验室、3家国际化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形成年产值超100亿元的纳米技术产业集群。
创意泵站是园区经济成功转型的一个亮丽缩影,被国家广电总局确定为国家动画产业基地之一。数据显示,截至到今年上半年,创意泵站内已经聚集了一批如蜗牛电子、宏广动画、鸿扬卡通、汉文动画等30多家颇具实力的动漫游戏企业。
园区科技创新企业发展迅速的一个秘诀是,这里搭建了日趋完善的公共服务平台。作为政府出资兴建的非盈利性机构,服务平台体系有效整合了资源,为园内企业提供了非盈利性的技术支撑服务,大大缩短了企业的创业期和孵化期。
SaaS作为一种新型软件服务形式,正在全球兴起。今年,园区全面启动了国内首个与微软合作的SaaS产业化开发平台,利用国际科技园先进的硬件设施和网络环境,为企业提供良好的运营环境和条件,帮助企业把发明和成果尽快形成SaaS软件进入市场,推动新兴SaaS软件创业企业成长。国际科技园因此成为全国唯一荣获微软“创新英雄”大奖的科技园区。
围绕重点发展领域,园区近年先后建立了苏州中科集成电路设计中心、苏州市软件测评中心、苏州软件园培训中心、互联网数据中心、纳米公共技术平台、生物医药公共技术平台、动漫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和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等10大专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此外,综合数据服务中心、科技租赁等新功能平台正在积极筹建。
随着各类创新主体的加速聚集,园区区域创新高地逐渐隆起,创新研发能力持续增强。现已集聚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384家、留学生创业团队200多家、内外资研发机构128家。全区近年引进各级领军人才41人,其中省双创人才17人、姑苏人才9人、园区领军人才35人。
园区科技创新投入近年大幅增长,科技三项经费连续3年翻番,今年将超过3.8亿元;R&D投入占GDP比重每年提高0.5个百分点,今年将达3.9%。今年1—8月,区内企业已获得各类上级科技拨款近亿元。
截至目前,园区共推动实施各类科技项目601项。其中,科技部及火炬中心的重点科技计划117项,争取国家和省市科技拨款近6亿元,园区配套经费近3.9亿元。一批包括973计划项目、863计划项目、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等在内的国家级重点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
自主创新亮点加速凸现。苏大维格、宝时得、浩辰、金龙等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涌现出一批通过自主创新显著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引领区域科技创新的新典型。
苏州浩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国产CAD技术的首批探索者,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浩辰ICAD平台系列软件,已应用于重大的国家建设项目和民用工程建设。
浩辰ICAD平台软件一经问世,就打破了全球老大———美国AutoCAD对中国近500亿市场空间的垄断,为中国的软件用户实施正版采购降低了成本,提供了性价比更高的CAD平台软件。目前,该公司出品的设计软件已经占到国产同类软件市场的50%%以上。
园区依托区域良好的产业基础、完善的创新创业环境,不断拓展科技合作渠道与领域,大力促进高端研发与产业化项目及人才向园区集聚。先后与中科院、清华大学等知名高校院所开展科技合作项目90多项,设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家,建设重点实验室20余家,组建开发能力较强的紧密型产学研合作体近20家。
由中科院、江苏省和苏州市共建的中科院纳米技术与仿生材料研究所已挂牌运作,实现了苏州前沿发展领域国家级独立研究机构零的突破,将在园区创建中国最大的纳米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基地。
诱人的创新创业环境
“科技跨越计划”是园区近年实施的重点,包括科技创新投入大跨越、科技创新主体大跨越、科技创新人才大跨越、科技创新成果大跨越“四大跨越”。同时制定出台了“科技领军人才创业工程”和“风险投资跟进补贴办法”等一系列促进政策和扶持措施,使区域创新创业环境优上加优。
园区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相继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科技进步的政策文件,初步形成了人才服务、技术研发、产业促进、科技服务、知识产权等五大政策扶持体系。在全国率先开展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发展试点,118家企业通过认定。
以创投集团为核心,园区积极构筑覆盖企业不同发展阶段,集创业投资、产业投资、融资担保为一体的自主创新金融支持体系,设立总额为100亿元的“中新高科技产业投资基金”,建立科技型中小创业企业统贷平台,成立每年1亿元的“风险创投跟进投资与风险补贴基金”,已聚集各类创投机构54家,区域风险资金规模达150亿元。
苏州创投集团是一家拥有数个全国第一的创投企业:国内第一个非法人制的中外合作创业投资基金、第一个专业化的种子期投资基金、第一个按市场化运作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集团管理的资产和基金规模近80亿元,资产规模和投资能力位居国内创投公司前列。
在创新企业发展过程中,创投资金如及时雨般解除其成长的烦恼。网经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和艾诺通信(苏州)有限责任公司都是入驻园区一年多的新兴科技企业,其产品都拥有着国内国际先进技术。两位入选江苏省创业创新人才的公司老总说,企业之所以能够这么快地起步,苏州创投的资金注入是很大的帮助。
如今,苏州创投集团可以投资创新企业成长过程的各个阶段,分别投资处于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扩张期、成熟期的企业,另外还设有一家专门投资于创投基金的“母基金”以及一家担保公司。已投资的项目集中于半导体、IT服务外包、生物医药、通信、软件等高科技行业。
9月17日,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参观考察苏州创业投资集团时,对国有创投企业坚持市场化发展的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对创投集团支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
近年来,苏州工业园区以“科技跨越计划”为抓手,加快引进科技领军人才和项目,提升区域的科技创新能力。去年园区推出“科技领军人才创业工程”,取得了轰动效应。
为了让科技成果尽快产业化,园区对科技领军型人才或团队及其创业项目给予最大可能的支持,单个项目有机会获得100万元创业启动资金、100万元2年期优惠利率贷款、500万元种子期风险投资、100万元购房补贴以及流动资金贷款担保等资金支持,最多可超过1000万元。去年,园区向首届15名科技领军人才和他们负责的科技型项目注入资金1.2亿元,今年计划再引进500个各类创新创业项目。
园区把独墅湖科教创新区作为凸显自主创新亮点的主阵地,按照“集中资源、集聚科教、集约利用、集群发展”的要求,有效整合资金、技术、院校、人才、载体、平台等创新要素,努力促进“官产学研资介”的通力合作,将目光瞄准世界前沿领域和科技领军人才,着力打造成为高水平研发、高技术产业、高素质人才的集聚之地和园区科技创新示范区的核心亮点区域。
9月6日上午,武汉大学苏州研究院正式入驻独墅湖高教区,主要负责该校在苏州地区的科技成果转化和孵化工作和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的引进、组建与管理工作等,这是科教创新区入驻的第10所高等院校。
目前,独墅湖科教创新区聚集了中国科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西安交大等10所全国知名大学的研究院,每年培养本科以上人才达2万名。
在商务部对2007年全国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环境综合评价中,园区经商务部认定的培训机构就达31家,数量已跃居全国各开发区首位。
2007年,园区引进的硕士以上人才在原有高平台基础上增长了57%,大专以上人才总量名列全国所有开发区首位。昔日的人才洼地,正逐渐向人才高地演变,人才正成为园区的活力之源。
园区下一步的科技创新目标是:以建设全国水平最高、竞争力最强的园区为主线,以南部科教创新区为主阵地,以科技创新企业为主体,以“科技领军人才创业工程”为主抓手,加快实现从“耗能产业”向“智能产业”、从“园区制造”向“园区创造”、从“劳力经济”向“智力经济”的转变,力争率先成为国家创新基地,到2010年左右,将园区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园区和国际化、现代化、信息化的生态型、创新型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