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浮山上望去,芜湖人争取了30年的响水涧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正展现在我们眼前。项目于2006年12月8日 正式开工建设,总投资38亿元,安装4台250MW可逆式水泵水轮机发电电机机组,是芜湖打造安徽乃至中国电能基地的标志性项目之一。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芜湖人便开始为这个项目奔走。1993年,项目的可行性报告通过了当时的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的审查,地质勘探和测量通过了原电力工业部的审查。但是,由于多种原因,项目未能最终定下。
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华东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电力日趋紧张,华东电网也多为火电,电源结构不甚合理。芜湖经过持续多年不懈的争取,终于使响水涧工程重新启动。2003年,国家电力体制改革后,响水涧工程的初步设计、华东电网公司的复核报告先后得到批复。2005年3月,经有关单位起草的可行性复核报告获得通过,直至获国家发改委批准开工。
那么,响水涧工程作为省861计划之一和市重点工程,到底有何重大意义?响水涧电站有关人士介绍,电力的生产、输送和使用是同时发生的,一般情况下不能储存。一天中,白天和前半夜负荷较大,后半夜往往只有白天高峰时的一半甚至更少,如果采取频繁停机开机来适应峰谷显然不合适。抽水蓄能电站则可利用低谷时多余的电量,抽水到上水库,在高峰时将水放出发电,起到了间接储电的作用。不仅如此,作为日调节纯抽水蓄能电站,响水涧电站是华东电网调峰电源之一,为系统调峰、填谷和提供事故备用,同时担任系统调频、调相等任务,以缓解调峰矛盾,改善系统火电、核电运行状况,提高系统供电质量,为电网安全运行提供保证。从华东电网2010年电力平衡成果看,即使“十一五”期间大批电源投产,仍存在较大缺口,这为响水涧工程提供了广泛的市场空间。
有关人士告诉记者,响水涧土方工程量巨大,但在实施中尽量减少了耕地占用。开挖上下水库出来的土方,只增加了周围土地的高度,3年后填埋区仍可作为耕地。抽水蓄能电站无防洪、灌溉和航运等综合利用要求,建设周期比一般水电站短,运行成本比火电站低,其调峰能力是常规调峰水电的2倍,燃机电站的2.8倍,煤电机组的4倍,能减少电网煤炭消耗量,有利于环境保护。此外,响水涧还是国内第一个主设备完全国产化的抽水蓄能电站。
预计2011年12月,响水涧工程第一台机组投入商业运行,2012年全部建成投产。与此同时,响水涧工程还将进行景区开发,建成后芜湖又将多个旅游的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