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中国科技网 作者: 赵金城
2009年6月,江西省委、省政府决定实施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即主攻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100个创新型企业、实施100项重大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项目、建设10个国家级研发平台、办好10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特色基地、组建100个优势科技创新团队。经过近两年的实施,“六个一”工程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创新型企业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实施以及特色基地、研发平台、创新团队建设等方面均已取得了显著成效。实践证明,实施“六个一”工程,不仅是推动我省经济超常规发展的重大举措,也是加快我省科技管理观念、体制、机制和方法的重大创新。
一、实施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是科技管理观念的重大创新
长期以来,由于受历史与旧观念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我省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现象比较突出,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相脱节、创新链与产业链不耦合的矛盾,导致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速度不快。实施“六个一”工程,就是在科技管理上牢固树立科技经济一体化的新观念,把科技工作当做经济工作来抓,围绕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来开展科技创新,着力解决科技落地问题。
一是把培育和壮大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六个一”工程的核心,作为科技工作的中心任务。当前,世界各国都把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应对金融危机、加快经济复苏的重要举措,其发展势头非常迅猛。作为经济欠发达但生态环境良好的江西,只有通过加快发展符合低碳与生态经济要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才能实现跨越发展、绿色崛起。发展新兴产业,主要依靠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成果的不断涌现和广泛应用。因此,科技工作必须把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中心任务,加快科技创新,才能充分发挥科技的先导、引领和支撑作用。
二是把创新型企业作为“六个一”工程的实施主体,作为科技工作的主要服务对象。国际化、集约化、多元化、现代化的强而大的企业集团决定着经济发展的实力和后劲,市场潜力大、技术水平高、“四率”领先、竞争力强的高新技术企业决定着经济发展的优势和地位。只有企业强,才能产业强;只有产业强,才能经济强。因此,我们必须把大企业、大集团和优势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成创新型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和发展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龙头企业。
三是把重大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项目作为“六个一”工程的主要抓手,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没有项目就没有后劲,没有大的项目就没有强的后劲。要瞄准国内外同行先进技术,按照“整合资金、捏紧拳头、有限目标、重点扶持”的原则,抓好一批与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重大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项目,积蓄实力,凝聚爆发力,增强发展后劲。
四是把科技创新研发平台、高新技术产业特色基地和优势创新团队作为“六个一”工程的重要支撑,作为科技工作的重点任务。研发平台是创造科技成果的重要源泉,特色基地是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重要基础。是否拥有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及地位的研发平台和特色基地是衡量一个地区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要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必须拥有一批高水平的研发平台和特色基地。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无论是经济社会发展,还是科技自身发展,都离不开一大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优势科技创新团队,特别是高水平的科技经营型、经营科技型复合人才的培养、集聚和使用。
二、实施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是科技管理体制的重大创新
过去,我省在科技管理上存在政出多门、条块分割、资源分散的问题。实施“六个一”工程,在科技管理上创新体制,成立各种跨部门、跨区域的协调推进组织,切实解决政府宏观管理分散造成整体创新效率不高的问题,形成和谐悦耳的科技大合唱。
一是建立高位推进的组织体系。成立省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领导小组,由省主要领导任组长,五位副省级领导任副组长,省直27个部门和单位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科技厅,负责统筹、部署、指导、协调全省“六个一”工程实施的各项工作。
二是建立相应的协调推进机构。省工信委成立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工作领导小组,会同有关行业部门,根据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按照“十百千亿”工程的推进机制,协调推进十大新兴产业的发展。省发改委成立重大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项目协调机构,负责重大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项目实施。此外,创新型企业、自主创新产品认定等也建立了相应的协调推进机构。
三是各成员单位建立组织领导机构。为了加强本单位、本系统“六个一”工程的组织实施,各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相应成立了“六个一”工程领导小组。省国资委在成立委领导小组的同时,还要求各出资监管企业成立由企业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六个一”工程领导小组。
四是各设区市建立组织领导协调体系。全省11个设区市均成立了以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有关职能部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并成立了领导小组办公室,建立健全了组织协调体系。
三、实施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是科技管理机制的重大创新
在实施“六个一”工程之前,我省科技管理工作存在目标量化不够、抓手不多、部门协调困难等问题。实施“六个一”工程,建立科技管理新机制,使我省科技管理目标责任更加明确,交流协调更加顺畅,进展调度更加有力,工作手段更加有效,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整体创新效率。
一是建立目标责任制。坚持实行目标管理,突出抓好总体目标和年度目标,注重目标具体量化、直观,可操作性。结合“六个一”工程各个组成部分的自身特点和省委、省政府的总体要求,科学制定“六个一”工程的总体目标。把总体目标分解成年度目标,提出年度组织实施的具体项目,并把各项目细化分解到各部门、设区市和有关单位,便于督促检查。
二是建立进展调度制。建立产业、企业、项目、平台、基地、团队调度制度。通过召开综合调度和专项调度会等形式,对各地、各成员单位实施“六个一”工程的进展情况和完成年度重点工作情况,每季度进行综合及分项调度。
三是建立交流协调制。通过不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联席会议、工作交流会、现场办公会和座谈会等方式,及时交流各地、各成员单位推进“六个一”工程的经验和做法,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协调解决。
四是建立统计考核制。建立“六个一”工程统计指标体系和考核指标体系,对各地、各部门“六个一”工程实施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和年度考核,并将“六个一”工程目标任务考核纳入省政府对市、县政府考核评价体系。同时,加强工作的指导和督促检查,实行全程目标评估考核,形成平时督查、年度考核和三年总体评价相结合的管理机制。
四、实施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是科技管理方法的重大创新
实施“六个一”工程,围绕做大做强产业链,聚集各类创新资源形成创新链,将创新要素进行整体考虑,用系统的方法去设计,用工程的方法去推进,用项目的方式去管理,创新了三大科技管理方法:
一是系统设计方法。围绕培育和壮大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顶层设计,制定产业发展规划、产业链延伸规划、产业科技创新规划以及相关配套政策,将优势产业、拳头产品、骨干企业、重大项目、研发平台、特色基地、创新人才等进行统筹考虑和整体布局,整合地方、部门资源,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完善创新机制,落实激励政策,推进开放合作,整体推进“六个一”工程建设。
二是工程推进方法。在实施“六个一”工程中,我省创造性地运用工程方法,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来推进全省科技创新。省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领导小组根据工程的阶段目标和总体目标,确定相应时间节点,加强进展调度,突出目标考核,推动工程科学、有序、顺利实施。
三是项目管理方法。实施“六个一”工程,围绕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所有目标任务项目化,突出操作性和时效性,无论是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项目,还是创新型企业、研发平台、特色基地和创新团队,都明确为一个个项目,落实到具体责任单位,实行项目化管理。
实施“六个一”工程,加快推进科技管理创新,使我省科技工作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近两年来,全省各级领导干部的科技意识明显增强,科技部门的地位明显提高,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更加紧密,科技创新的环境更加优化,科技创新成果更加丰硕。2011年是实施“六个一”工程的关键之年,我们要继续加大改革力度,创新科技管理模式,为实现江西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