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的尿素价格已下滑到了1700元/吨左右,生产企业已经不敢去回想今年2500元的高位,要考虑的问题已经是会不会跌破成本价。令人担忧的是,这种下行的势头如今并没有改变的迹象,继续下滑成为业内不得不接受的事实。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停产检修厂家的增多,加上冬季储备的启动,尿素的供求矛盾将有所缓解。但短期内在供求关系失衡的剧烈冲击下,尿素价格有可能跌破成本价。
出口关税重棒打击
2007年上半年,尿素行业的严峻形势令人始料未及。尿素价格在2006年下跌的基础上继续大幅下跌,成本与价格倒挂使许多尿素生产企业命悬一线,几乎陷入全行业亏损的境地。为此,中国氮肥工业协会去年8月紧急召开全行业扩大理事会议,谋划限产保价。
不过,受国内煤炭价格上涨和国际尿素价格高位运行支撑,以及四季度出口关税由30%降为15%,氮肥出厂零售价从去年8月份开始走出谷底,并开始持续飞涨,从成本区的约1500元/吨一路涨到2500元/吨。同时,今年以来,国际化肥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国际化肥价格大幅上涨,国内外尿素差价超过了1倍,为出口带来较大的利润。
发改委在“2008年7月份外贸形势分析”中特别提及,1-6月矿物肥料及化肥出口778万吨,增长71%,其中尿素出口378万吨,增长206.9%。
为减少出口,保证国内供应,政府数次上调了出口关税。在今年4月20日至9月30日的用肥旺季内,所有贸易形式、地区、企业出口的所有化肥及部分化肥原料在现有出口税率基础上,就已经加征了100%的特别出口关税。受此影响,第二季度我国尿素出口环比大幅下降。从9月1日起,氮肥及合成氨的特别出口关税再次上调至150%,并实施至2008年12月31日。
同期,国际能源价格的下跌、农产品价格下跌以及全球经济形势放缓,也给相对刚性的农业需求带来影响。
同时,2006-2007年是我国的尿素产能增长高峰期,全国新增产能约在1000万吨左右。到2007年底,全国尿素产能(实物量)约为5500万吨,折纯量2500万吨以上,2007年我国实际生产尿素2485.6万吨,同比增长11.3%,这是尿素连续两年出口增幅在10%以上,出口量525.4万吨,同比增长了284%。2007年尿素出口量占全国尿素产量的比例为21.14%,达到了五年来新高,国内的尿素产能增速超过了需求增速,新增产能主要通过出口释放。
在这样的内外形势下,国内尿素价格从高位大幅跌落,直冲向成本线。
后市仍将低迷
冬季是化肥销售淡季,不过在一直到年底高达150%的特别出口关税重压之下,今年的寒冬格外严酷。
国泰君安研究员魏涛指出,经过去年煤炭、电力、蒸汽等价格的上涨,国内每吨尿素的成本已经高达1800元-1900元。
但是东方证券研究员指出,上周国际尿素市场依旧没有起色,各港口尿素价格继续大幅下滑,其中阿拉伯湾非美国方向大颗粒尿素离岸价格再跌100美元/吨至245美元/吨。国内大部分地区尿素市场价格继续回落,其中江苏地区价格再跌60元/吨至1720元/吨左右,广西地区尿素价格回升至1760元/吨左右。
而这种下行的势头还在延续着,国内市场销售低迷,经销商持观望态度。
在特别出口关税重压之下,8月国内的尿素出口量已经从年初的月均122.5万吨下降到了18.7万吨。9月以来总计185%的高额特别关税,将使出口量进一步下降,接近于停止。预计全年出口量将维持在410万吨左右,比去年同期下降22%。
中国石油与化工协会有关人士对记者表示,过高的特别出口关税已经给化肥行业带来极大困难,协会可能向有关部门申请降低该税率。
而国际和国内石油、煤炭等能源价格近期有所回落,也使得尿素生产成本压力得到一定缓解。停产检修的厂家越来越多,市场供应量降低将使供大于求的矛盾逐步得到缓解,再加上各地冬储的逐步启动,尿素市场可能跌幅有限。
安信证券研究员刘军预计,后市尿素市场将保持低迷状态,主要是由于国际尿素价格下跌,而原料价格仍处于高位,企业对后市持悲观心态,不敢做大规模淡储。他认为,长期看,尿素成本会成为市场价格的支撑,但短期内在供求关系失衡的剧烈冲击下,尿素价格完全有可能跌破成本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