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印刷工艺转向工业化发展,印后加工产业也跟随持续不断的向前发展着。然而甚至就在几年前,印后工艺发展还十分缓慢,但当今形势已大有改观。这其中缘由正是由于传统胶印,不论是更高速的单张和卷筒纸印刷幅面越来越大,还是服务于按需印刷或网络印刷的数字化印刷,其印刷能力也不断提高,难道眼睁睁看着印后工艺不能与这些印刷技术的发展相匹配,或者是将在印刷环节节省下来的时间又都耗费在印后加工上面吗?
印后加工一直被认为是印刷产业链中最不重要的一环,但每一张印刷品最终都会或多或少地进行印后处理。越来越紧的交货时间、日益下降的印刷工价,以及对纸张节约的需求,都使得印后加工必须引进现代生产技术。在某种程度上,印后加工的形式应该与所采用的印刷生产方式相适应。如,在线印后加工系统很少在单张纸印刷机中使用,而更多地使用在卷筒纸印刷机。所以,印后加工设备必须与印刷机保持同步的发展。
印刷需求的持续上升,意味着印后加工必须提供更高的自动化水平以及更稳定的生产,以实现与上游印刷速度和印刷性能的提升的吻合。此外,更短版的印刷需求和每日不断上升的订单数量,都需要大大缩短印后加工设备的准备时间。除此之外,自动化程度的提升和准备时间的缩短,使得印后加工设备必须具备更高的灵活性,模块化的设计也使得印后加工设备有机会整合到印刷系统中。
全球印刷业的深刻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印后加工系统。数字媒体,如手机、网络的快速发展,使得全球印刷容量呈现停滞,甚至萎缩的势头。这使得印刷向短版、个性化、小批量,甚至一份印量的趋势发展,数码印刷的快速发展对于连线和近线印后加工产生了大量的需求。
在这种情况下,印后加工设备生产企业和印后加工企业都需要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调整,而印后加工自动化的提升和流程的优化也为这些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在drupa2012展会上,这种变化更加明显。
自动化裁切系统
可靠性、精确性和程式化预设--这些都是现代裁切系统最重要的需求。目前,大部分裁切系统均使用裁切刀,而非激光等其他裁切工具。
一般来说,自动化的裁切和闯纸流程可以大大提升生产效率,并降低人工成本。程式化的裁切自动化系统可以将裁切系统的准备时间降至最低。外围设备,如纸堆升降机、自动闯纸系统、自动装载机和自动纸边去除系统,都对于提升裁切效率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裁切自动化一般不受重视,但它可以通过优化最大程度地减少员工的体力劳动。对于Baumann Maschinenbau公司来说,他们在裁切机上安装了许多小型的空气喷嘴,从而形成气垫以帮助纸张在裁切机上移动。相比于旧的设备,他们不再使用传统的滚珠,并在单位面积内增加了更多的空气喷嘴,这意味着员工在操作的过程中将更加省力。
然而,并不是所有公司都适合使用全自动的裁切系统。在很多情况下,自动化的裁切系统配合传统的闯纸系统已经够用,当裁切机进行自动裁纸的同时,操作者可以完成下一组准备裁切的纸张的闯纸工作。当然,自动化闯纸机可以有效地降低操作者的身体负担。企业究竟应该采用什么样的自动化水平取决于订单的大小和每组需要裁切的纸张数量,不可盲目认为设备的自动化水平越高越好。
折页流程的优化
除了裁切系统以外,折页也是频繁使用的印后加工流程。在进行折页规划前,必须熟悉折页的拼大版方式。整个印刷流程的把握和正确拼大版方式的选择,对于提升折页的生产效率和优化包括折页在内的整个印刷生产流程非常重要。
在drupa2012,海德堡展出了斯塔尔TH 82折页机。这款折页设备采用PFX纸台输纸机以及气动双书帖流转换形式,可以将折页的生产率提升50%。如果使用全新的拼大版方式,斯塔尔TH 82折页机还可以实现在整个活件的生产流程中12%的生产率的提升。
相比于传统的折页设备,新的折页机可以节省90%的折页准备时间。然而,虽然新的折页机可以降低流程的成本,提升效率,但折页设备也变得非常昂贵。所以,在实现折页自动化之前,企业需要考虑清楚这笔支出是否真正值得。自动化提升的目的不是为了提高折页速度,而是为了减少折页准备时间。自动化的另一个目的是使得折页机的操作变得更加容易,可以让折页专家们有更多的时间完成其他工作。
高度自动化的配订联动线
配订联动线可以实现配页、装订,并通过三面切书机的裁切最终生产出一本完整的图书。传统的配订联动线一般都会排成一个很长的队列。如果需要更高性能的设备,那么基于滚筒的系统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为了降低配订联动线的准备时间,操作者需要评估什么样的设备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从而根据这种需求选择不同自动化水平的设备。目前,最高性能的配订联动线来自于Ferag公司生产的设备,其Ferag Uni-Drum 350滚筒式联动线可以提供高达每小时40000份的配页速度,并安装有2个、6个或9个配页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