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
关注中国自动化产业发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业安全大会
OICT公益讲堂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资讯频道

民营经济: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力量
  • 作者:李佳霖
  • 点击数:1231     发布时间:2012-11-28 19:30:00
  • 分享到:
近10年来,民营经济快速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最耀眼的企业群体、中国改革开放的显著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重要力量。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成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两个同样重要的“轮子”。
关键词:

    来源:《经济日报》

    近10年来,民营经济快速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最耀眼的企业群体、中国改革开放的显著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重要力量。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成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两个同样重要的“轮子”。

    政策助力大发展

    更加宽松的政策环境和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激发了民间投资的动力和活力,助推民营企业进入大发展时代
 
    2005年2月,国务院出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经济36条政策,把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通过文件的形式进一步政策化、具体化。“36条”的重点在于放宽非公有制经济的市场准入条件,为非公有制经济提供了更加宽松的政策环境和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一年,内资民营经济在GDP中的比重约50%。

    2009年9月,国务院又出台政策,即“中小企业29条”。2010年5月,国务院又发布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36条意见,进一步拓宽了民营经济的投资空间,推动非公经济投资方面的内容进一步具体化。今年上半年,国务院各部门密集出台了42项“民间投资36条”配套实施细则,“民间投资36条”的真正落地,对充分激发民间投资的动力和活力具有重要意义。

    至2011年9月,全国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注册资金总额近25万亿元,民营经济占我国GDP比重已超过70%,在部分沿海发达地区甚至达到80%。

    2012年4月19日,国务院首次就小型微型企业出台了纲领性文件,强调小型微型企业是非公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部门正陆续出台实施细则,在加大财税支持、缓解融资困难、推动创新发展、支持开拓市场、加强公共服务等方面给予小型微型企业强有力的支持。可以预见,小微企业将进入一个大发展的时代。

    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

    中小企业遍布各行各业,产业结构日趋优化合理,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主力军
民营经济是拉动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强劲动力。目前我国个体工商户超过3800万户,10年来保持了年均5%以上的增长率;目前私营企业超过1000万户,10年来实现了年均近20%的高速增长,占我国全部实有企业总数的75%以上,是市场主体中的最大群体。2011年,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累计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7.6万亿元,占比58.2%;非公有制企业出口总额达6360.5亿美元,占比33.5%,占全国的三分之一。非公有制经济的投资、出口10年来始终保持高速增长,为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以民营经济中的中小企业为例,中小企业遍布各行各业,它们约占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二。以工业为例,2010年,全国规模以上中小企业44.9万家,比2005年增长了50.1%,年均增长8.5%,占规模以上企业数量的99.3%;全国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长17.5%,占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工业增加值的69.1%;实现税金1.5万亿元,占规模以上企业税金总额的54.3%,年均增长13.1%。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

x
  • 在线反馈
1.我有以下需求:



2.详细的需求:
姓名:
单位:
电话:
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