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
关注中国自动化产业发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业安全大会
OICT公益讲堂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资讯频道

理顺体制机制是园区“转方式调结构”的关键
  • 点击数:702     发布时间:2012-12-21 17:14:00
  • 分享到:
党的十八大的召开,为我国经济社会新一轮腾飞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早在2010年湘潭市委十届十次全会上,湘潭市就作出了打造两个“千亿园区”、加快湘潭转型发展的战略部署。湘潭高新区工作只有乘势而上,勇于创新,盘活机制,才能破解发展的桎梏,在千帆竞秀中抢占有利的位置。
关键词: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湘潭高新区一角

    湘潭高新区纪工委副书记、纪检监察室主任 陈真

    党的十八大的召开,为我国经济社会新一轮腾飞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早在2010年湘潭市委十届十次全会上,湘潭市就作出了打造两个“千亿园区”、加快湘潭转型发展的战略部署。湘潭高新区工作只有乘势而上,勇于创新,盘活机制,才能破解发展的桎梏,在千帆竞秀中抢占有利的位置。

    当前园区“转方式调结构”的桎梏在哪?

    转方式,就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增长到集约型增长,从低级经济结构到高级、优化的经济结构,从单纯的经济增长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经济发展的转变。调结构,就是通过调整国民经济各组成部分的地位和相互比例关系,使其更加合理化、高级化,适应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不仅包括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同时涉及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消费行为、文化、人与人的关系等各个方面。经济结构的调整,不仅包括宏观上社会总需求结构、所有制结构、分配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也包括微观上企业组织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

    那么,就当前湘潭市园区工作的实际情况而言,“转方式调结构”的桎梏究竟在哪?我从一名园区工作者的角度分析,认为大致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园区的战略定位还不十分明确。表面上看,湘潭市八大园区都有自己的发展定位。但仔细分析,其特色都不十分明确,结构相似、方式雷同,有的甚至仍然束缚在传统的观念里,难以形成独特而有效的创新突围效应。

    二是园区的发展规划刚性不强。各个园区都有自己的“产业发展”、“开发建设”等一系列规划,但科学性不够,特别是在执行过程中随意性大,重“眼前效应”、重“政绩效应”、重“领导意识”,导致规划不“规”、执行不力。

    三是尚未形成完善的与之配套的政策支撑体系。就党政机关而言,对园区工作领导很重视,部门很支持,发的文件也不少,但往往切实可行的东西并不多,部门权力利益化现象仍然存在,完善的支撑体系尚未真正形成。

    上述问题,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体制还不健全,机制还不灵活。

    园区“转方式调结构”的关键是什么?

    上世纪90年代中期,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格曼曾讥讽亚洲的经济(实际上也包括中国)奇迹是靠流汗得来的,而不是靠灵感。此话不无道理,但不全面。过往30年间,中国的经济,特别是工业实现爆发式增长的动力,很大程度上是廉价的经济资源投入:低工资的农民加入了工业劳动大军;在只付出很低,甚至零成本的情况下,工业建设用地的开辟;在有水快流的指导思想下,加速开采国内矿产,同时大量进口当时还算便宜的石油、铁矿石。抓住西方国家产业转移的时机,将引进的先进制造、管理以及营销技术与廉价经济资源相结合,令中国生产能力获得奇迹般的提高。在现代商品生产条件下,增加产量还不是多大的难题,更大的难题是生产出的那么多产品如何完成马克思所说的“从商品到货币是一次惊险的跳跃。如果掉下去,那么摔碎的不仅是商品,而是商品的所有者。”在金本位结束,西方国家产业转移的情况下,中国所生产出来的大量产品越来越多地在海外市场顺利实现从商品到货币的惊险跳跃,出口增长速度长期高于经济增长速度。

    以上表述,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结构及其发展方式勾勒得十分中肯。湘潭经济,特别是湘潭市的园区经济,正是这一宏观大势的产物。所以,“转方式调结构”对园区工作来说,不仅是园区经济及其工作领域的一场变革,实质上关系园区整个开发建设的全局。

    从管理的角度来看,决策者的战略意识,包括战略眼光、战略目标、战略思路,凡有战略意识的战略决策得到贯彻实施的地方,就一定发展快;反之,发展一定滞后。这是一个客观现实,也是一条经济规律。在发展实践中,我们也常常感到行政主导与市场主导、公共服务与社会服务在不同的场合的特定意义。

    这一切其实都是一个体制机制的问题,要改变这一状态,就必须跳出传统的思维定式,从体制上治本,建立长效的机制。

    怎样理顺园区“转方式调结构”的体制机制?

    对于湘潭高新区而言,理顺体制机制,就是营造一个干事创业的环境,就是要保证政令畅通。

    一是要切实激活战略机制。把握国际国内的宏观发展大势,主动融入国家、省、市发展战略,明确加快发展的战略理念、战略定位、战略目标及战略思路。当前,湘潭高新区全部工作的落着点就是尽快提升区域自主创新和产业超常规发展两个能力,建设具有地方特色、能不断提升规模与档次的创新型产业园区。围绕这一目标,立足改革驱动,强化领导机制,健全决策机制,理顺政策机制,为湘潭高新区的腾飞提供强大的引擎。

    二是要不断完善开发建设机制。按照政府主导、市场主体的原则,进一步创新园区开发建设模式,积极探索“管委会—园区—开发公司”的运行机制,突出市场化运作的主体地位,构建现代企业管理新体制。在开发建设中,突出完善三大机制。引进机制:以大开放促大招商,不仅引进产业及其链群项目,引进多元投资,也要引进先进管理经验和先进的管理、技术人才;推进机制:按照工作项目化、项目责任化、责任实细化的要求,明确责任领导、责任部门及责任人员,采取定质、定量、定时限的办法,实行“六保”推进机制,即保策划、保招商、保开工、保进度、保投产、保环境;环境机制:通过改进工作的方式、方法,有效构建推进征地拆迁和化解项目周边社会矛盾的长效机制,为开发建设营造优良的社会环境。

    三是要着力理顺管理机制。就园区的建设发展而言,主要有园区经济管理、团队内部管理、社会事务管理三大体系。园区经济管理包括规划、国土、财政、环保、工商等系列行政审批及经济管理事项。在湘潭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明确湘潭高新区的管理权限后,就应有相应的执行、保障机制促落实。社会事务的管理按照托管的方式,享有县、区级政府社会事务管理权限,应从有利于产业发展与开发建设的角度,与园区所在行政区进行有效沟通,实现双方的互利共赢。团队内部管理核心是用人、理财、管事,而用人机制则是核心中的核心。如何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工作环境,如何使真正的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顺,应在激励、培训、约束、责任追究、考核奖惩等方面更细、更实、更有成效,才能使一切积极因素真正调动起来,一切消极因素真正消除殆尽。

    四是要致力创新服务机制。首先是基础服务优质化,湘潭高新区以勇当“职业保姆”的精神,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特别是政务代理、关系理顺、矛盾协调等环节,要做到随喊随到,随到随办。其次是专业服务高端化,通过构建创新、培训、人才、信息、融资、检测、产学研结合等公共服务及技术平台,为园区及其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专业服务。同时积极实施龙头骨干企业发展行动计划、名优特品牌推广行动计划、新技术新产品开发行动计划等,实行分类指导、重点扶持,催发创新孵化,壮大主导产业,培育新兴战略产业。再次是人文服务情感化。把园区企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产业工人当成兄弟姐妹,多一些理解,多一份尊重,多一丝牵挂,多一点关怀,个人的亲和力将越来越大,工作的凝聚力将越来越强,创新创业的软环境越优化,发展的速度就会越快。

    五是要进一步健全行政问责机制。不同于普通的行政管理,湘潭高新区工作服务的对象与目的都是园区的创新发展。从事园区工作必须要有一股激情,要有一股子虎劲。因此,园区工作更应重视行政问责。一方面,让那些干事创业的人永葆激情、永葆虎劲;另一方面,让那些这也可以、那也可以的“稀泥干部”,那些盯着位子、想着票子的“禄蠹干部”,那些你算什么、他算什么的“霸王干部”,那些拿点应当、贪点没事的“蛀虫干部”,感到空前的压力,食无味、坐不稳、寝难安,真正把心思和精力集中到干事创业上来。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

x
  • 在线反馈
1.我有以下需求:



2.详细的需求:
姓名:
单位:
电话:
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