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收官在即,多晶硅价格依然惨淡,最新报价约18美元/千克,低于生产成本,较3年前的400美元/千克跌去逾九成。中国多晶硅企业90%停产。
在市场化的肥沃土地上野蛮生长,又始终衔抱着政府补贴的“奶瓶”;一度在欧美市场乘风破浪,最风光时却碰壁回归;短短几年时间迅速崛起,缔造一个又一个令人神往的财富神话,如今却集体陷入困境……在中国,还有哪个行业的命运比光伏更能折射出战略新兴产业和新能源政策的希望与失落?
12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门研究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除了过往提到的扶持和补贴,尤其指出:要利用市场“倒逼机制”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减少政府干预、禁止地方保护。国务院直指产业弊端,能否扫除光伏阴霾?
艰难越冬
11月底的合肥,位于市区最边缘的明珠大道尽头,大风扬起的尘土、稀疏枯黄的草木,带来了冬日的丝丝寒意。这里,是合肥最大的两家光伏企业所在地。
干净整洁的厂区、一字排开的现代化厂房,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合肥有限公司(下称“赛维合肥”)厂区大门紧闭。门前大道上鲜见车辆来往,曾经开通的一趟专线公交车如今踪影难觅。不远处,已经建成的几栋员工宿舍尚未有人入住。“现在都放假了,没人。”赛维合肥厂区门卫说。何时复工呢?“明年3月份再看吧。”
11月初,赛维合肥取消了校园专场招聘。此前几天,赛维合肥在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合肥赛维国有化开始倒计时。彼时,赛维总部所在地江西新余市国资委已介入。更早前,商务部等四部委连同36家银行开会,对光伏企业“保大弃小”,赛维是指定的“六大”之一。
赛维合肥数百米之外,另一家“六大”光伏巨头——合肥晶澳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晶澳合肥”)日子不算太难过。办公区内穿梭忙碌的员工,车间内隆隆运转的机器,正在等待的又一拨访客……刚刚公布的三季报显示,这家不久前被列为重点信贷保障对象的光伏企业国内出货量环比翻番。
“国内市场的起来对晶澳来说是一个利好消息。”晶澳合肥总经办曹明镜对证券时报记者说,“2013年对晶澳是一个机会,因为2012年我们国内市场的开拓做得不错。”他预计,到2013年晶澳太阳能整体将扭亏为盈。
作为另一个大企业业,“12月21日一大早,苗总(英利集团董事长苗连生)就召集公司全体高管开会,研究、学习了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王志新向记者介绍,“事实上,早在此前,我们也制定了一些企业战略,用于应对欧美 双反 ,这次看来,其基本上能够与国家宏观政策相结合”。
此前,英利曾将自身光伏产品的市场分布限定为30%地面,30%屋顶,40%分散式、独立式。
“走地面,主要是为了走量,它的缺点是回款慢,利润低;走屋顶,则更为清洁高效;分散式独立系统,实为一家一户,是未来的方向”,苗连生此前曾介绍。
而为配合这一称之为“334”的战略,特别是配合分散式独立系统,英利还采取了“一站式”的销售模式,即是采取居民自提产品、自主安装的方式。“英利在西班牙建了第一个示范中心,在那里我们将各种组件、电缆、逆变器等都摆在那里,当地的居民只要来拿走,就能回家安装”,苗连生说。
王志新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今后我们将继续在加大创新、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方面做出表率。同时,加强对国内市场的研究及开拓力度,坚持生产老百姓用得起的绿色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