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落后的生产方式,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企业低利润,没有产品低利润率。在这个问题上,著名经济学家樊纲的认知,我非常赞同。12月27日,他在杂志上撰文指出:中国制造业至少需要再发展30到40年,才能解决中国的就业问题,才能实现中国的工业化,完成中国的劳动力转移。
有人说,中国的产业可以实现直接跳跃式发展,例如发展高新科技、高端服务业。然而你会发现,皮鞋袜子、高楼大厦、钢材水泥是没办法直接在高端产业中生产出来的。只要市场需要钢材水泥,我们就得考虑由谁生产的问题。如果中国不生产,印度和美国就会生产。皮鞋袜子也一样,中国不生产,意大利和孟加拉国就会生产。为什么我们要把制造业的就业机会拱手让给别人呢?我们有什么权利放弃国际市场的争夺?没有一个全球性的市场,中国如此庞大的劳动力群体去哪儿吃饭?我认为,我们要升级、要转型,但那仅仅是一部分,而不可能是全部,甚至不可能是主要的部分。
的确,我国目前虽然在向高端制造业转型,并且在追求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自动化发展程度。但受于我国人口基数的影响,传统的中低端制造业还是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处于人力密集型产业发展的期间,这对减少国家的就业压力也会有很大的帮助。所以,我国的高端制造业发展,并不影响未来我们的中低端制造业的发展,其还会维持相当一段长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