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中旬,航天机电公告称,公司拟转让持有的内蒙古中环光伏材料有限公司20%的股权,转让价格不低于评估后的中环光伏净资产的20%;而据记者了解,随着多晶硅行业竞争加剧,加之国家《多晶硅行业准入条件》的实行,川投能源或将剥离多晶硅资产;同时,市场传闻乐山电力也有可能在近期剥离多晶硅业务,转型纯水电型公司。
晶澳太阳能一位人士向记者表示,“目前我国光伏组件的产能就达到40~50兆瓦,10兆瓦的国内安装量无异于杯水车薪,而且随着今年五六月份欧盟的‘双反’结果的出台,大部分光伏企业都面临生死劫,今年上半年将会有更多的企业离开这个行业。”
毒品多晶硅?上市公司集体“戒毒”!
对于那些传统的光伏巨头而言,船大虽已无法掉头,但他们在光伏行业之外,已开始拓展多项其他业务来弥补光伏业务带来的巨额亏损。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航天机电已经开始陆续剥离相关光伏业务的资产。早在去年10月,该公司就发布公告表示,以4.88亿元的价格,转让其持有的控股子公司神舟硅业29.7%股权。
该公司一位人士对记者表示,“神舟硅业是当初几经波折才融资上马的项目,但这几年随着多晶硅价格的一路狂跌,这个项目已无任何盈利能力,亏损高达6.6亿元,严重拖累母公司业绩,无奈之下最终选择卖出。”
2000年,航天机电开始进入光伏行业,最初只是局限于下游的组件环节,规模也较小。到了2007年之后,航天机电开始大规模进入光伏行业,大股东上航工业出资1.6亿元,获得神舟硅业61.54%持股权。2008年12月,航天机电以自由资金2亿元增资神舟硅业,到了2009年3月,航天机电再次拿出自有资金8亿元增持神舟硅业。可谁也未曾想到,这已是光伏行业最后的辉煌。
“2008年上半年,现货市场的多晶硅能卖到400美元/千克,而如今跌到20美元/千克,公司所有的预期和盈利目标都已无法实现,如果继续拖着不卖掉,只能亏损得更多。”上述航天机电人士表示。
据记者了解,乐山电力原本就是一家以水电为主的企业,2008年进入光伏行业,与天威保变合资成立乐电天威硅业公司,经营乐山3000吨/年多晶硅项目,总投资达11亿元,然而这个合资公司自从成立之日起,生产就一直断断续续,而因为连续的亏损,乐山电力不得不持续地向该公司输血。
现在看来,当初乐山电力一掷千金投资多晶硅更像是一场豪赌。
乐山电力有关人士告诉记者,在决定投资多晶硅项目之时,并没有对这个行业做深入的调查和了解,董事会甚至没有研究多晶硅的投资风险问题,在当时的暴力诱惑下,一头扎进了光伏行业。“现在乐山电力都已被拖进泥潭,如果还不退出该业务,到时只能给公司带来更大的损失。”
对于那些传统的光伏巨头而言,船大虽已无法掉头,但他们在光伏行业之外,已开始拓展多项其他业务来弥补光伏业务带来的巨额亏损。
英利集团的主业是光伏组件制造和电站业务,该公司在去年三季度的净亏损为9.59亿元人民币,出货量环比降低17%,毛利率为负22%~24%。在此状况下,英利开始涉足橄榄油、养殖、房地产、物流、服装、酒店等领域。
2013年将现大规模倒闭潮
目前,光伏上游的多晶硅企业已经有80%都处于停产和倒闭状态,接下来将向下游的电池、组件蔓延。
“更艰难的日子还在后面。”常州天华阳光有限公司总裁谢潇拓对记者表示,在他看来,国内众多上市公司逃离光伏产业,主要是看不到前景,而且到了今年五六月份欧盟“双反”结果下来,国内将会有一大批企业倒闭,届时行业将面临更大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