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中国科技网
深化科体改革
中国科学院2013年度工作会议今天(21日)在北京举行。中科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在会上强调,中科院要加快推进科技评价改革,进一步推动建立突出重大成果产出、突出创新质量、突出实际贡献的评价导向。
白春礼指出,重大成果产出导向评价的核心是确立新的价值导向,摒弃数量评价和单纯的论文导向,引导和激励各创新主体和广大科技人员,重点突破带动技术革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前沿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保障改善民生以及生态和环境保护等重大公益性科技问题,突破增强国际竞争力、维护国家和公共安全的战略高技术问题,从根本上扭转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
对于重大成果的内涵,中科院也做了具体界定,一是解决重大科学问题,开辟新方向,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供系统解决方案,成果转移转化产生重大社会经济效益,提出有重大影响的咨询建议等;二是在引进和培养具有国际国内重要影响的领军人才方面取得重大成效;三是在促进科教融合等体制机制方面有重大创新。白春礼认为,这三个方面的重大成果产出导向评价,体现了中科院的使命和定位,体现了中科院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骨干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体现了中科院的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重大创新贡献要求。
白春礼说,重大产出导向研究所评价体系的设计,重在发挥科技评价的三个作用:一是价值导向作用。瞄准重大产出,明确努力方向,关注科技创新的科学价值、经济社会影响;二是诊断作用。把握研究方向和发展状态,帮助研究所改善管理,提升创新能力;三是衡量作用。判断研究所科研目标的完成情况,研究所特色、优势和在国内外同领域的地位。
去年中科院选择代表不同领域的4个下属单位(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水生生物研究所、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作为重大产出导向评价的试点单位。“我们先从研究所评价改革做起,建立了重大成果产出导向的研究所评价体系,突出研究质量和实际贡献,并以此为突破口,带动资源配置、项目管理、人事管理等方面的改革。”白春礼透露,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今年中科院将选择15个左右的研究所继续扩大试点工作,推进重大产出导向研究所评价体系建设。(记者 李大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