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
关注中国自动化产业发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业安全大会
OICT公益讲堂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资讯频道

创新驱动战略提升行动促高新区再上新台阶访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副主任杨跃承
  • 点击数:710     发布时间:2013-04-17 17:15:00
  • 分享到:
关键词: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3年4月8日

   科技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驱动战略提升行动实施方案》是未来10年国家高新区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未来10年,国家高新区将进入‘创新驱动,战略提升 ’阶段。”科技部火炬中心副主任杨跃承近日表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驱动战略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的发布,使未来10年国家高新区的发展方向更加清晰、任务更加明确、措施更有保障、路径更加清楚、抓手更加得力。

   科技部日前发布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驱动战略提升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努力将国家高新区建设成为自主创新的战略高地,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载体,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引擎,实现创新驱动与科学发展的先行区域,抢占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制高点的前沿阵地,充分发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区的核心载体作用,以更强大的创新能力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

   进入“创新驱动,战略提升”阶段

  “去年7月,科技部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作会,系统回顾和总结了国家高新区建设20年来所取得的成就与发展经验。”杨跃承说,在国家高新区20年发展建设中,第一个10年是国家高新区初创发展的10年,第二个10年是国家高新区“二次创业”的10年,现在国家高新区已迈入第三个10年,进入“创新驱动,战略提升”阶段。

  杨跃承表示,前20年,国家高新区发展更多的是探索、实践,第三个10年,国家高新区要做创新示范、要做战略引领,这赋予国家高新区更大的责任和使命。“在新的10年里,国家高新区在发展建设中要更加关注以下几点:一是要有全球视野,无论是国家经济发展大环境还是经济发展全球化大背景,都要求国家高新区一定要有全球视野;二是肩负国家使命,国家高新区肩负着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使命;三是要坚持深化改革,无论是党的十八大还是今年的全国‘两会’,都强调要加快改革;四是要坚持创新驱动,这是新时期赋予国家高新区的历史使命,也是国家高新区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

   据了解,经过20年的发展,国家高新区集聚了丰富的创新资源,创新了体制机制,优化提升了发展环境,涌现出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产业和企业,国家高新区已经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面旗帜,成为我国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突出典范,成为引领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先导。2012年国家高新区达到105家,营业总收入达到16.1万亿元,工业增加值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13.6%。

  努力实现“四个跨越”

  “在国家高新区创新驱动战略提升行动中,‘四个跨越’是标志。”杨跃承告诉记者,“四个跨越”是万钢部长在去年7月召开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作会上提出的。国家高新区进入“创新驱动,战略提升”阶段,“提升”要有标志,“四个跨越”就是标志,强调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深化改革开放为动力,以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重点,全力提升国家高新区的科学发展水平,最终实现“四个跨越”。

  据了解,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作会上,科技部部长万钢指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升”要努力实现“四个跨越”,即从前期探索、自我发展向建立起创新示范和战略引领的使命跨越;从立足区域、集约发展的资源配置方式,向面向全球、协同创新的产业组织方式跨越;从要素集中、企业集聚的产业基地,向打造有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跨越;从工业经济、产业园区向知识经济、创新文化、现代生态文明、和谐社区的高科技产业增长极的跨越。

  “以前国家高新区发展多是探索、实践,多是自我发展,今后国家高新区的发展不仅仅是探索、实践,更多的是起创新示范和战略引领作用。在这方面,国家高新区要有大跨越、迈上新台阶,不仅关注自身的发展,更要将自身的发展与国家的责任、使命更好地结合起来。”杨跃承强调,从之前的探索、实践,自我发展向创新示范和战略引领跨越是未来10年国家赋予国家高新区的重要使命。

  在谈到“从立足区域、集约发展的资源配置方式,向面向全球、协同创新的产业组织方式跨越”时,杨跃承表示,在新的发展阶段,国家高新区要提高市场化程度。之前的20年,国家高新区发展更多的是立足区域,立足集聚和集成,这一发展方式是对的,以后仍要坚持,但同时国家高新区还要具有全球视野,加强协同创新,提高产业组织方式的效率。国家高新区要主动面向全球整合创新要素和资源,不仅要利用好自身的创新要素和资源,更要利用好全球的创新要素和资源;要重视协同创新,协同不仅包括产学研、区域之间的协同,还包括国际协同。协同创新不是简单的资源配置,而是一种产业组织方式,国家高新区要认真践行这一产业组织方式,并不断创新这一产业组织方式。

  “国家高新区的主要工作之一是集聚资源,没有集聚就没有集群。国家高新区此前的发展多为跟随战略,现在强调战略引领,从生产制造向创造发展,将有创业梦想的人才,有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国际产业控制力和主导权的企业聚集到国家高新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这是从跟随到领先的跨越。”针对“从要素集中、企业集聚的产业基地,向打造有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跨越”,杨跃承分析说。

  “为什么要从工业经济、产业园区向知识经济、创新文化、现代生态文明、和谐社区的高科技产业增长极跨越?这是因为国家高新区之前的发展多为工业经济,以制造业为主,今后国家高新区要发展新兴经济、知识经济、服务经济、创新经济,所以要向创新文化、创新型和谐园区、高科技社区发展,向高科技产业增长极发展。国家高新区不是工业园区,未来应该是一个现代生态文明和谐的、有文化的社区,是一个城市功能区。”杨跃承解释说。

  努力做到“十个提升”

   “国家高新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升’行动,不仅要有标志,更要有核心要求。国家高新区创新驱动战略提升行动实施方案提出的五大发展目标是国家高新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升’的核心要求,而六项重点任务是国家高新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升’的路径。”杨跃承强调,在国家高新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升”中,标志、核心要求、路径三者有机结合,缺一不可。

  杨跃承认为,国家高新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升”应在十个方面实现提升。一是提升国家高新区的位势。国家高新区所在地的党委、政府都非常重视高新区的发展,重视高新区的战略引领作用,只有保持国家高新区有一个比较高的位势,保持国家高新区的战略地位,才能让其发挥应有的作用,所以要提升国家高新区的位势。

  二是提升国家高新区的发展理念。经济社会在不断地前行,不断发展,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些新的经济现象、新的发展思路、新的技术突破,国家高新区要赶上这些潮流,保持理念的先进性。国家高新区要实现战略引领,思想理念不保持先进性就不能发挥战略引领的作用,所以国家高新区要保持理念的先进性,不断提升发展理念。

  三是提升国家高新区的功能。大力促进国家高新区的技术转移和扩散,加快人才、资本、信息等要素在区域间的合理流动,建立区域之间的科技和产业合作机制;加强国家高新区和周边区域的产业关联和融合,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积极推动高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促使优势产业向区外延伸,强化高新区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

  四是提升国家高新区的能力。要提升国家高新区的创新能力、发展能力、国际竞争能力,这方面的内涵比较丰富,不仅是指园区的能力,也包括企业的能力。要着力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创新主体地位,使企业成为创新需求的主体、研发投入的主体、研发活动的主体和科技成果应用的主体。

  五是提升国家高新区的管理水平。这方面涉及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高新区管委会,都应在不断学习中提高自身管理水平。

  六是提升国家高新区的服务水平。要构建服务型政府,为创新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国家高新区在前期发展中很好地做到了和市场的有机结合。下一步,国家高新区应进一步努力,为创新创业营造更好的市场环境。

  七是提升国家高新区的发展质量。要着力提升创业的质量和水平,能耗要下来、利润要上去,环境要美化、污染要下来,产业要上去、文化也要跟上去。

  八是提升国家高新区的文化。提升国家高新区的核心竞争力,某种程度上文化最重要,很多东西都是基于一种文化。要保持国家高新区文化的先进性,要不断地创新文化,保持高新区的活力和动力。

  九是提升国家高新区的形态。高新区的发展反映在高新区的精神面貌上,不论是人的精神面貌、园区的精神面貌,国家高新区都要有一种蓬勃向上的朝气,积极向上的气象。

  十是提升国家高新区的合作水平。国家高新区要加强国际科技、经济合作,提升整合利用全球科技创新资源的能力,形成多形式、广领域、高水平的开放格局。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

x
  • 在线反馈
1.我有以下需求:



2.详细的需求:
姓名:
单位:
电话:
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