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网
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网北京消息(记者林振芬)“我国3D打印制造技术发展有两方面成绩和三方面差距,”科技部部长万钢6月26日在“新工业革命与增材制造”国际研讨会上表示。
总结二十多年来我国3D打印制造技术发展的情况,万钢指出,我国主要取得了两大成绩,一是形成了一支研发力量,具备了一定的研发基础。二是已开发了一批相关工艺和装备,并得到了初步应用。有一批中国的3D打印企业,开始向市场提供需要的产品。
万钢表示,作为一个新兴发展的技术,我国还存在差距。一是在装备制造和工艺控制方面,工艺稳定性、核心元器件等关键技术及产品有待突破。二是在科研和产业化组织方面,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组织模式需要进一步完善。三是在市场开拓方面,还需要有更多应用的领域和更新的商业模式。
“对我们来说,这是一个重大的机遇,也有很多的挑战。”万钢表示,“目前的3D打印技术,还处于初始发展期,软件、服务等若干关键技术还有待攻克。”
万钢指出,在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的同时,应着力提高产品的价值链。要聚焦应用特色鲜明、需求明确的行业及领域,加强国际合作。在大力发展3D打印技术,推进产业化的过程中,还要避免出现过度扩张的不利局面。
3D打印技术越来越受到产业界和技术界的关注。据预测,到2025年3D打印技术潜在的经济影响将达到2300-2500亿美元。
“新工业革命与增材制造”国际研讨会由工信部、科技部、中科院、工程院主办,探讨新工业革命与我国制造业发展战略、全球增材制造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我国增材制造技术创新与产业化现状、我国增材制造技术产业化发展战略与措施等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