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
关注中国自动化产业发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业安全大会
OICT公益讲堂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资讯频道

中关村梦想实验室:领略造梦人生
  • 点击数:1074     发布时间:2013-07-23 19:45:00
  • 分享到:
关键词: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中关村大街1号,这个承载着历史记忆、曾经热闹非凡的电子卖场,在北京市海淀区实施中关村西区业态调整的过程中,经过一年多时间,转型升级为一家创新型孵化器——中关村国际数字设计中心,由北京市海淀区国资委的一级监管企业北京中海投资管理公司负责运营管理。

   日前,记者来到中关村国际数字设计中心。中海投资公司总经理柳进军介绍,这里已经搭建起了一个让创业者自由造梦的“梦想实验室”。他和所有入孵实验室的创业者们都坚信,在这个服务于早期原创型创业企业和团队的平台上,将飞出一只只扇翅高飞的“雏鹰”!

   要素聚集 服务支撑

   2012年5月正式揭牌的中关村国际数字设计中心的发展定位是“北京市海淀区为产业创新搭建的服务支撑平台”,即以数字化设计为技术载体,搭建包括需求、设计、产品3个维度的立体产业创新平台,通过平台实现需求引领、设计整合和资源汇聚,最终达到新产业孵化的目的。该中心规划建设“商务配套、创新交流、项目孵化、产业育成、公共服务”5个功能区域,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战略研究、公共技术、产业中介和产业孵化”四方面服务。柳进军介绍,目前这里已经聚集产业技术和产业服务两类企业,包括中国英特尔物联技术研究院、华南家电院、创客空间以及宁波银行中关村支行、国家新媒体联合实验室、新媒体协同创新中心等。

   中国英特尔物联技术研究院汇聚了中国科学院、英特尔等国际顶级研究机构的科技人才,汇集了高性能运算架构、海量信息智能处理、芯片技术和复杂系统智能传感与控制等高端技术,引起全球物联网产业的高度关注;中海天和(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海峡两岸的民间文化、科技、人才、商贸交流,是搭建两岸技术转移、产业辐射的综合服务平台;宁波银行中关村支行是宁波银行在北京的第一家支行,已开始为中关村中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产业孵化平台汇聚了通过中关村数字设计创业大赛和其他途径选拔的首批6个优秀项目……

  服务支撑是构建创新服务和运营模式,打造北京市海淀区国企特有的创业服务新业态,使北京市海淀区能源源不断推出新产业,最终形成高效、高辐射能力、国际化的产业创新中心的关键。目前,中关村国际数字设计中心建成了3087.8 平米的公共服务平台,经过半年多建设初步功能已经实现,其中项目孵化平台已经可以正常运营。

  除了为在孵企业提供免费一年的办公场地外,中关村国际数字设计中心还遵循“四个对接”为创业者提供服务,即对接原创思想,为有创业梦想的青年人提供孵化空间与必要的办公设备和试验设备;对接前沿技术,为在孵企业与英特尔、硅谷等相关技术专家与机构嫁接交流合作桥梁;对接大产业需求,根据在孵企业特点寻找供需链上的大产业合作方;对接天使投资,积极为在孵企业寻找天使投资人和资本对接机会。同时,在孵企业创客空间自身也是一个小型孵化器,主要在创意电子产品、数字化设计和C2B商务3个方向吸引创业团队,着力开展经营创新。目前创客空调已有创客会员200多人,在研创客项目包括三维巧克力打印机、记忆座椅、音乐拉链等9个项目。

  带着梦想一起转型

   “这个播放PPT的大屏幕液晶播放器既可以用键盘和鼠标操作,也可以用手指触摸操作,实现电脑的功能。事实上,它是经过在孵企业中海博舟改造的一台液晶电视机。”柳进军告诉记者,中海博舟是中关村国际数字设计中心在孵企业中的一个典型代表。该企业由中海投资、春国电讯、博舟科技3家共同出资成立。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的股东之一春国电讯原本是在中关村大街1号这座大楼一二层经营的一家手机卖场,算得上是中关村西区“土著”。而在中关村西区升级改造,聚集高端要素的大背景下,在电商对实体店业务不断形成巨大冲击的现状下,春国电讯实现转型,焕发了新的生机。去年5月,中关村国际数字设计中心揭牌,而此时的春国电讯仍以“半个房东”的身份继续以手机卖场这一低端业态身份存在,与整个中关村大街1号楼的定位及氛围不相吻合。如何改变春国电讯的低端卖场形象,循序渐进更容易达到效果。于是,由中海投资引导,借助另一家企业的技术实力,3家共同出资着手研发移动互联网产品。所有新技术、新产品,包括数字设计中心内企业手机软件产品,都可以优先应用到春国手机体验中心里。

  而春国电讯出资参与筹建的中海博舟目前也在茁壮成长。中海博舟总经理李曦告诉记者,除移动互联网的硬件和软件产品外,该公司目前的一项主营业务是一款多平台信息系统——工业生产制造执行系统(MES),能够让液晶电视变身为具备电脑功能和触控交流的设备就是该公司MES系统的一部分。

  人人都是“造梦英雄”

  中关村国际数字设计中心在孵企业中,创客空间因其“再孵化”功能而格外惹眼。“创客空间源于国外的Hackerspace,是一种全新的开放式实验室平台。各行各业的人聚集在一起,通过交流分享确立一个点子,然后把设想的东西做成实物。” 柳进军介绍。

  2012年,北京创客空间被授予中关村创新型孵化器的称号。在中关村优惠政策的帮助下,创客空间入孵中关村国际数字设计中心,并在这里拥有了200平方米的办公场地,诞生了摇滚地震局、创客音响、3D打印机这3个从创客空间开放实验室中成长起来的团队。

  如今,创客空间每周的技术分享会都吸引几十人乃至上百人参与。今年年初,他们还与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展开合作,每月在该中心举办一次工作坊。本着“分享和开源”的理念,创客空间的设备也定期向公众开放,供大家使用。

  创客空间在孵化着“创客”。正是这些“造梦者”的集体创新,让中关村国际数字设计中心的公共服务平台在2012年赢得中关村管委会授予的“中关村梦想实验室”称号,其中项目孵化平台被认定为“中关村创新型孵化器”和“海淀青年创业基地”,在孵企业目前已申请到著作权12项、申报专利3项;战略研究平台参与了《中关村物联网产业发展》的课题研究。

  一年的转型升级之路让柳进军乐此不疲。如今,他又有了新的年度计划——2013年在平台建设方面将继续完善战略研究和公共技术两个平台的功能,包括构建知识管理和专利池系统,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战略研究,参与制定物联网相关技术的路线图,联合国家新媒体联合实验室、创客空间,构建协同创新、原型技术、三维造型等开放实验室,让更多的创业者在这里实现他们的造梦人生!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

x
  • 在线反馈
1.我有以下需求:



2.详细的需求:
姓名:
单位:
电话:
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