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机电商报 作者:谢桂珍
摘要:数据显示,我国机器人本体制造企业的机器人产量从2011年的不足2000台增长到2012年的3200台,产量同比增长68%;产值从2011年的不足 6亿元增长到2012年超过10亿元,产值增长速度超过67%。
机器人产业作为高端智能制造的标尺,正成为“中国制造”的核心和推进我国制造业产业升级的源动力。伴随着国家将振兴高端装备制造业列入“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并予以培育和发展,机器人作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正迎来战略性发展契机,我国机器人产业或将迎来高速发展的黄金十年。
“近年来,亚洲机器人市场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需求量成倍增长,是机器人产业发展最强劲的动力。中国机器人产业正迎来快速发展的重要契机。机器人产业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工业自动化水平的标志,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主要经济体,纷纷将发展机器人产业作为国家战略,并已经拥有了成熟的技术和市场,发达国家的机器人产业已经处于平稳增长的阶段。”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王瑞祥在出席7月1日与中国(上海)国际机器人展(CIROS)同期举办的“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CRIA)CEO圆桌会议-中国场”上高度肯定了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广阔发展前景。
发展势如破竹
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统计工作组组长赵新敏在该圆桌会议上发布了中国机器人市场的统计数据。
数据显示,我国机器人本体制造企业的机器人产量从2011年的不足2000台增长到2012年的3200台,产量同比增长68%;产值从2011年的不足 6亿元增长到2012年超过10亿元,产值增长速度超过67%。
她强调,从我国机器人的行业应用来看,占比最高的是装备制造业中的汽车行业,占比超过50%;其次,是电力电子和元气件行业,占比超过20%。
我国于1972年开始研制工业机器人,2006年将智能服务机器人列入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纲要,并于2012年发布了服务机器人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和智能装备制造“十二五”产业发展规划。这些年的探索和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表明了中国政府以及企业界对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重视和努力。
王瑞祥同时指出,“伴随经济全球化的深入,需要世界各国紧密合作,从技术研发、生产工艺、市场营销、售后服务、人才培育以及企业管理等各个环节,加强沟通和资源共享,中国和世界共同携手来发展机器人产业。中国的发展需要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人口众多的中国一定会成为机器人产业的重要市场,也应该和必然会成为机器人产业的重要基地。”
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但我国的智能装备产业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发展速度慢、核心技术薄弱、产品市场份额与经济附加值低等方面。
在当前国际经济结构进入深度调整,科学技术酝酿革命性突破的大背景之下,我国经济正在按照国民经济转型升级的整体部署,加快科技创新,推进“两化”融合,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来促进我国的工业由“大”变“强”。显然,作为智能制造重要标志的机器人产业,将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在我国机械工业全力化解金融危机影响,继续保持行业平稳运行的良好态势,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目标之下,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也将迈出新的步伐。
持续高增长
“尽管2012年全球工业机器人的需求增长有所放缓,但机器人销量仍然继2011年之后创出历史第二高。”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主席 原•伸介(Shinsuke Sakakibara)博士在该会议上表示,在过去的5年里,国际机器人行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行业年均销售增长率高达9%。由于世界各国的工业自动化进程都在加速,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将持续增长,预计2013年工业机器人的销量将依然维持在高水平。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工业机器人供应商集团主席安德烈亚斯•保尔(Andreas Bauer)博士同时发布了全球机器人市场统计数据。2012年,全球工业机器人的总销售量超过159000台,仅比2011年的历史最高销量略微下降4%。在工业机器人经历了连续3年的巨额投资后,汽车工业的机器人需求量增长将有所放缓,但是一般工业机器人的销量将继续上升。
数据分析显示,2012年,电子工业机器人的购买量降低是导致2012年全球机器人总销量略微下降的主要原因。2012年,全球汽车工业的机器人购买量继续上升,增长率达6%。化学和橡胶工业、塑料工业以及食品工业的机器人订购量都有所增长,而金属加工工业和机床工业的订购量则略有减少。
2012年,全球机器人总销量的70%集中在5个国家,即日本、中国、美国、韩国和德国。从总销量来看,2012年日本的机器人销量继续小幅上升,达到28700台,总销量依然远低于2005年创出的历史最高水平44000台。日本的电子工业大幅削减了机器人投资,但汽车工业的机器人销量则继续大幅上升31%。
2012年,中国已成为仅次于日本的全球第二大机器人市场。尽管中国的机器人销量在2012年仅有小幅上升,达到23000台,但中国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2005-2012年,中国工业机器人的销量以年均25%的速度高速增长。
在美国,由于工业自动化进程的加速,2012年机器人的销量增长至22400台,创出了历史新高。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美国汽车工业的机器人投资力度正在加大。韩国在经历了2010年和2011年汽车工业和电子工业机器人投资的强劲增长后,2012年韩国机器人的销量下降了24%,降至19400台。
自2010年起,汽车工业一直是推动德国机器人销量增长的最主要力量,但在2012年德国汽车工业大幅削减了对工业机器人的投资,而德国一般工业的机器人销量则较2011年有所上升。2012年销往德国的工业机器人达17500台,为历史第二高,仅比2011年创下的历史最高销量少10%。
此外,泰国正在成为日益重要的机器人市场。2012年,泰国机器人的销量创出历史新高,达到4000台,较2011年增长17%。在经历了2011年的强劲投资增长后,中东欧国家机器人的销量在2012年有所下降。巴西市场继续增长,而印度市场则陷入停滞。
伴随机器人性能的不断增强,在一般工业中使用工业机器人的潜力将显著增长,其中人与机器人的协作、用户友好型和更易于集成的机器人尤其具有巨大的增长潜力。安德烈亚斯•保尔博士强调,“机器人首先是人机互动和整合,现在很多机器人不仅是机器人和机器人相互搭配工作,而是机器人和人之间的相互协作,因此,机器人实际上是创造工作机会。研究表明,目前使用100万台机器人能够创造出1000万个就业机会,这点非常重要。”
“南京制造”智能化提速 机器人产业将成重要突破口
2013年04月18日 09:01,来源:龙虎网
今年一季度我市经济稳中有进,六大类11个方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更是实现快速增长。不论是生物医药、智能电网、软件这些“传统强项”,还是卫星应用、智能装备制造这些“后起之秀”,新兴产业发展延续着近两年来强劲上升的态势。今起,本报推出“关注南京结构调整、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系列报道,及时传递产业最新动态以及企业发展、项目建设情况。
南京是传统的装备工业大市,在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大背景下,代表着“南京制造”的装备制造业正加速智能化的步伐。记者昨从市经信委获悉,今年一季度,占据全市工业板块小半幅江山的装备制造业,发展势头喜人。其中,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今年首次列入全市六大类11个方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统计,其表现也是可圈可点。
智能制造装备是指具备感知、分析、推理、决策、控制功能的制造装备,大家熟知的工业机器人就属智能装备范畴。这一产业的发展水平已成为当今衡量一个地区工业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市经信委工业装备处处长陶波介绍,去年,全省装备制造业总量在国内排名第一,实现销售收入4.95万亿元,占全省工业板块的42%。而南京装备制造业在全省排名第三,去年实现销售收入5200亿元,占全市工业板块的45%。其中,我市智能装备产业销售收入达380亿元,占整个装备制造业的7.3%。而今年一季度,南京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已超113亿元,相当于去年全年的三分之一,发展增速达29.4%,高于一季度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25%的平均增速。
据介绍,我市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目前主要分布在: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智能控制系统,自动化成套生产线及智能专用装备,关键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及通用部件,以及精密和智能仪器仪表与试验设备这五大重点领域。各领域都有部分代表企业,但真正的龙头企业还是“凤毛麟角”。市经信委对我市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15家重点企业抽样结果显示,这些重点企业的销售收入总和仅占全行业的30%左右,尚未形成明显的竞争优势。
相关人士分析,南京高校与科研院众多,具备智能装备研发能力的大学有13所,将形成一批可从事相关产业的领军人才和后备人才队伍。此外,我市软件产业发达,信息化基础也较强,这些都为“南京制造”的智能化营造了良好的基础优势。
另据了解,目前我市智能装备生产企业已有200多家,其中有近一半是从事工业机器人及其关键功能件生产的企业。“在此背景下,加速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将成为我市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一大突破口。”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说。
机器人公共技术平台年内落户麒麟
黄色机器人的手臂上下翻飞,焊接过程中发出阵阵电弧光和火花,机器人的四周,自动运输车沿着固定线路来回穿梭,帮助焊接机器人运输各种生产工料……这是我市一家制造企业现代化焊接生产线上的一幕。在劳动力成本攀升的背景下,工业机器人已成为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核心装备之一。
当前,全世界的工业自动化实现率为55点,即每万名工人中,55个人拥有机器人。而我国现为21点,与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的135—339点相比,差距还很大。2010年,中国机器人市场销量近1.5万台,2011年达2.26万台,同比增长50.7%。最新统计显示,去年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近2.7万台,同比增长19.2%。预计到2014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需求国。
而目前,南京乃至国内真正有规模、实现大批量生产的工业机器人企业还很少。工业机器人主要是由本体、控制系统、电机、减速器四大部分组成。国内大多数工业机器人研制企业除本体能够自己制造外,其他3个关键部分目前还主要依赖外购,进口比重高达80%。
那么,南京该如何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机器人特色产业?
据了解,我市目前拥有研制机器人及其关键部件的企业有102家。全市13所高校设有机电专业,其中6所具备机器人的研制团队,在机器人控制系统、伺服系统、视觉系统、本体研制、检测试验等具备基础优势。市经信委工业装备处相关人士透露,今年内,我市将在麒麟科创园打造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公共技术平台,重点培育智能机器人的关键系统开发,如控制系统、伺服系统、视觉系统等,占领智能机器人产业的高端核心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