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
关注中国自动化产业发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业安全大会
OICT公益讲堂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资讯频道

新一代智能变电站成智能电网新方向
  • 点击数:1260     发布时间:2013-09-06 15:55:00
  • 分享到:
关键词:

   来源:《电力系统装备》 作者:谢桂珍

  摘要:“智能电网设备行业需要积极进取、主攻高端,抢占并不缺乏市场的高端产品。作为高新技术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智能电网设备是输变电设备转型升级的首要选项,我国智能电网设备制造业遇到了难得的创新发展机遇。”杨奖利表示,智能电网设备是典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应从技术体系、产品研制、产业链等全方位推进输变电设备制造产业体系创新,提升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引领能力。

  “目前,国产智能电网设备支持国家电网公司完成了智能变电站试点工作,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智能化已经成为我国电网建设的常态化要求。”日前,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智能电网设备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杨奖利在中国电器工业协会四届四次理事会上表示,国家电网公司已在全国31个区域和省级电网,开展了29类、共287项智能电网试点项目建设,在发电、输变电、配用电等各环节进行了原有设备的改造升级和新设备的研制开发。

   智能电网设备迎转型升级机遇

  “智能电网设备行业需要积极进取、主攻高端,抢占并不缺乏市场的高端产品。作为高新技术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智能电网设备是输变电设备转型升级的首要选项,我国智能电网设备制造业遇到了难得的创新发展机遇。”杨奖利表示,智能电网设备是典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应从技术体系、产品研制、产业链等全方位推进输变电设备制造产业体系创新,提升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引领能力。

   杨奖利强调,目前,我国的输变电设备水平,尤其是以传感量测技术、信息通信技术、分析决策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能源电力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为支撑的智能电网主要技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具体来说,一方面作为智能电网设备的主体,在输配电方面,大容量远距离输电设备技术、电网安全保障设备及系统技术、配电自动化设备技术和电网升级关键技术等均取得显著进展;另一方面,电网自动化设备水平逐步提高,先进的继电保护装置、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以及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系统设备得到广泛应用,电网供电可靠性大幅提高。间歇式电源并网和储能技术研究取得初步成果。

   从2012年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设备的招标情况也可以看出,智能电网设备建设步伐的加快。2012年国家电网公司加大了二次设备的保护和监控,采购常规站保护10646套,同比增长9.84%;智能站保护15622套,同比增长460%。常规变电站监控701套,同比下降1.54%;智能变电站监控系统1049套,同比增长267%。

   “二次智能化替代传统已成趋势,对智能产品的需求将持续旺盛。”杨奖利分析说,“在自然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污染愈发严重的严峻形势下,智能、绿色、科学发展已成为共识。在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下,智能变电站的招标比例必然大幅增加,原本还持观望态度的企业也纷纷加大了对设备智能化投入的力度。”

   智能电网市场前景广阔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要求,适应大规模跨区输电和新能源发电并网的要求,加快现代电网体系建设,进一步扩大西电东送规模,完善区域主干电网,发展特高压等大容量、高效率、远距离先进输电技术,依托信息、控制和储能等先进技术,推进智能电网建设,切实加强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增强电网优化配置电力能力和供电可靠性。

  在我国《智能电网重大科技产业化工程十二五专项规划》中也明确提出,我国智能电网“十二五”时期的总体发展目标是,突破大规模间歇式新能源电源并网与储能、智能配用电、大电网智能调度与控制、智能装备等智能电网核心关键技术,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电网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建立较为完善的智能电网产业链,基本建成以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为特征的智能电网,推动我国电网从传统电网向高效、经济、清洁、互动的现代电网的升级和跨越。

   与之相应的是,国家电网公司也将其“十二五”期间智能电网的发展目标确定为,重点加强技术创新和试点应用,在系统总结和评价智能电网试点工程的基础上,加快修订完善相关标准,全面推进智能电网工程建设。到“十二五”末,力争实现智能电网技术和关键设备重大突破,智能化标准体系基本完善,电网智能化达到较高水平。此外,国家电网公司还进一步明确,“十三五”期间,智能电网技术和设备性能要实现进一步提升,力争主要技术指标居世界前列,智能化水平国际领先。

  从具体数字来看,国家电网公司明确其在“十二五”期间将新建智能化变电站约5100座,改造约1000座,安装智能电表、新型电表各3000万只。从2013年起的8年间,将投资约1.2万亿元,投产特高压线路9.4万km、变电容量3.2亿kVA、换流容量4.6亿kW。

   南方电网公司也提出其“十二五”时期的智能电网发展规划,要构筑一个智能、高效、可靠的绿色电网,以提高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水平,提高系统和资产的运用效率,提高用户侧的能效管理和优质服务水平,提高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运用能力,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为目标。

  具体来说,一是着力打造“绿色平台”,促进清洁能源接入,“十二五”期末,非化石能源装机比重将达到48.4%,发电量占43.3%;二是加强需求侧管理,全面推进节能服务,对大客户的节能诊断比例达到70%;三是在安全稳定与控制、经济运行、设备集成应用领域,大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传统电网的升级改造,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

   建设新一代智能变电站

   在对之前的智能变电站试点建设进行了理性总结之后,国家电网公司进一步提出,将全面提高电网的智能化水平,加快研发建设新一代智能变电站,推广线路智能监控系统、智能调度控制系统、智能互动用电设备,建设大容量骨干光通信传输网和贯穿各领域的高效信息业务网,加快电网各环节的智能升级改造,建成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示范工程。

  “国家电网公司提出建设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的规划,就是对智能电网设备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制造商必须对设备整体,包括本体、传感器和智能组件负责,具备智能设备的整体检测试验能力,这是企业必须要达到的目标。”杨奖利说,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基本要求,但具体如何实现,是否有可能做得更好,是否可在某一领域做出引领性的创新,企业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智慧,以达到抢占高端、获得绝对优势的地位。

   对于如何做好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的基础工作,杨奖利提出,一是要巩固智能变电站试点工程建设的已有成果,按照《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等技术标准要求,推进智能变电站的全面建设;二是进一步完善智能变电站技术标准体系,规范设备标准,进一步降低设备成本和工程造价;三是开展电子式互感器、智能高压设备、合并单元、一体化监控系统等关键设备性能检测,提升关键设备性能。

  今后,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的技术研究和设备攻关方向,杨奖利表示,一是要推进变电站集成优化设计,提高结构布局合理性。开展设备模块化设计、标准化配送式设计、设备接口标准化、二次设备就近下放、优化设备配置与总平面布置。

  二是要提升变电站高级功能应用水平。合理规划数据信息类型,优化二次网络结构,构建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提升设备状态可视化、智能告警、辅助决策等高级功能应用水平,支撑大运行和大检修建设。

  三是开展新型保护控制技术研究。实现间隔保护就地化和功能集成,优化集成跨间隔保护,实现保护状态在线监测和智能诊断,深化站域、广域网络安全决策保护控制等新型保护控制技术研究。

  四是开展重大装备研制,推进智能设备优化升级。研究应用新型节能变压器、隔离式断路器等;积极开展基于超导、碳化硅、大功率电子器件、系统级芯片等新材料、新原理、新工艺的变压器、开关和保护测控设备的研制。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

x
  • 在线反馈
1.我有以下需求:



2.详细的需求:
姓名:
单位:
电话:
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