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3年8月5日
本报记者 邓淑华报道
历经两年遴选与培育,从全国74家申报单位、41家创新型产业集群(培育)单位中脱颖而出的科技部第一批10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单位日前首次齐聚北京,分享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心得,共同探讨集群未来发展之路。
“这些创新型产业集群虽然类型、特色各不相同,但都在规划上有思路,在政策上有支撑,在组织上有保障,取得了明显成效。”在日前召开的科技部第一批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工作座谈会上,科技部火炬中心常务副主任张志宏表示,“希望各试点单位承担起更多责任,充分发挥试点单位的示范性、带动性、辐射性,打造出富有竞争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出具有规模效应的创新型产业集群,为促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推动地方经济转型发展发挥支撑和示范作用。”
创新型产业集群成城市“名片”
自2011年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工程启动以来,我国各地在原有产业集群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培育、壮大一批具有较强区域带动性的特色支柱产业,有效地提升了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有力地支撑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虽然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工程启动的时间不长,但首批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单位都取得了明显成效,各试点也各具特色。”张志宏表示,“有的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发挥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引领作用,有的发挥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作用,有的则强调了政府在创新型产业集群中的作用。”
近日,作为国家863计划成果与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单位的首个对接会,国家863计划成果与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对接会举行,此次对接会共吸引150家单位参加、收集成果126项,最终有20家单位签约,武汉东湖示范区也成为863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领域惟一对接地。
目前,武汉东湖示范区国家地球空间信息及应用服务创新型产业集群共有2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7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多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位院士为引领的高层次人才队伍,每年培养超过5000名专业人才,形成了包括上游地球空间信息数据获取、中游数据处理加工与运营服务、下游系统集成及应用服务在内的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条。
地球空间信息是武汉东湖示范区最具特色和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随着被正式认定为首批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以及国家863计划成果与武汉东湖示范区对接启动,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建设、国家重大科技计划成果对接等国家重大战略工程共同聚焦东湖地球空间信息产业,武汉东湖示范区国家地球空间信息及应用服务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迎来全新机遇。
作为首批进入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的中关村移动互联网创新型产业集群,涌现出了联想、百度、小米、大唐移动、优视科技、网秦等一大批规模企业,同时聚集了移动互联网、TD、闪联等与移动互联网相关联的10多家产业联盟。
北京市海淀区副区长、中关村海淀园管委会主任孟景伟介绍说,中关村移动互联网产业集群的主要聚集地是中关村软件园。2012年,中关村软件园共有移动互联网产业相关企业67家,总产值达520亿元。入驻企业覆盖芯片制造、智能终端、平台及网络运营、移动应用、移动安全等所有环节,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在移动搜索、移动安全、移动终端人机交互等多个领域拥有核心技术主导权,在移动应用开发以及移动安全研发等领域聚集了3500多名研发人才。
株洲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协同创新、自主创新的特征突出。湖南株洲素有新中国“电力机车的摇篮”的美誉,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是株洲的支柱产业,列入了湖南省“十二五”5个千亿产业集群。
“科技创新能力强是株洲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的突出特点。”株洲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集群内主导产品具有国内首创(领先)、国际先进水平的占80%以上,集群企业共制定国际标准5项,国内标准92项,行业标准166项。”
如今,创新型产业集群不仅成为各地的产业名片,更逐渐成为城市的“名片”:保定新能源与智能电网装备创新型产业集群让“中国电谷”更加名副其实,无锡高新区智能传感系统创新型产业集群为无锡打造“智慧城市”进一步增光添彩,株洲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创新型产业集群进一步打出新中国“电力机车的摇篮”的品牌……
合力加速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
首批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单位建设成效显著,既得益于试点单位的良好产业基础,也得益于获批创新型产业集群(培育)单位后所采取的一系列得力措施。
为促进中关村移动互联网产业集群发展,北京市、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及中关村海淀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在“科技北京”行动计划框架下,中关村移动互联网产业集群落实了一系列北京市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措施;中关村海淀园制定了“1+10”政策,重点支持移动互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2012年,中关村海淀园共支持了165项移动互联网与下一代互联网领域项目,支持金额约1.8亿元,占专项总支持金额的28.5%。
“此外,中关村海淀园依托五大工程全方位支撑移动互联网产业集群;为力促产业集群发展,北京市海淀区组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联席会,聚焦移动互联网等领域,搭建政府、企业、高校、产业联盟间的沟通桥梁。”孟景伟表示。
自入选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培育)单位后,保定高新区全力推进新能源与智能电网装备产业集群建设,突出创新驱动,推进转型发展,产业体系和创新平台日趋完备。
针对新能源产品欧美市场受阻问题,保定高新区在转市场上狠下功夫,通过开启国内市场、开拓海外新兴市场、推行“一站式”营销模式和“334”战略(30%大型地面项目、30%屋顶项目和40%独立系统),实现产品差异化和营销模式差异化等手段,积极应对行业危机;依托获批的国家光伏发电集中应用示范区,扩展金太阳示范工程覆盖面,长城产业园50兆瓦“金太阳”光伏屋顶并网发电项目成为河北省内最大装机“金太阳”单体工程。
科技部火炬中心产业集群处处长张峰海表示:“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试图通过有效集聚各种推进创新的资源要素,提升产业竞争力,加快产业发展,实现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或者培育发展新兴产业。”
正是由于有效地整合了区域创新主体和各种资源要素,首批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单位的产业规模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也进一步推进了区域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
绘就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蓝图
先培育,再试点;由引导,到辐射——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工作正在沿着这样一条路径有序发展。
根据《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工程实施方案(试行)》,我国将以国家高新区为重点,每年开展一批产业集群建设试点。经过3-5年的发展,力争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形成若干国际先进型和国内领先型产业集群,培育20个以上规模超过千亿元的产业集群,并带动大批规模超过200亿元的创新型产业集群。
张志宏表示,为推动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未来将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研究实践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的组织方式。二是探索政府在建设创新型产业集群过程中的作用,推动政府和市场产生互动力量。三是结合工作实际推进科技计划管理改革,更好地统筹资源支持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四是加强对产业发展内在规律的研究,推动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工作不断深入。
据介绍,科技部近期将围绕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开展三方面工作:一是推动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品牌建设,进一步发挥科技部确定的首批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的示范性、带动性、辐射性,扩大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影响力。二是加大对创新型产业集群内的项目扶植。充分发挥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和火炬计划对创新型产业集群内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创业载体、服务平台以及重点新产品的支持作用。三是推动创新型产业集群能力提升。包括明确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规划定位、建立协同机制、建设共享平台、完善支撑体系等。
张志宏表示,我国将加快打造富有竞争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具有规模效应的创新型产业集群,为加快转变区域经济发展方式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