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3年7月22日
作为西部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外商投资项目,三星芯片项目能否帮助西安高新区实现腾飞,是三星芯片项目落户西安高新区后,诸多关注西安高新区发展的人们共同关心的话题。
按照陕西省的承诺,三星芯片项目2013年年底完工、2014年2月投产。目前,三星芯片项目落户西安高新区刚满一年,项目开工刚8个月,讨论这个话题为时尚早。不过,三星芯片项目落户西安高新区一年来,西安高新区确实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变化显示了西安高新区正能量的集聚。
变化一:科技新城拔地而起
近一年来,随着西安三星城、西安高新综合保税区主体工程相继完工,西安高新区面貌焕然一新,一座科技新城正在拔地而起。
在规模方面,仅三星城面积即达10平方公里。一座以三星芯片项目为龙头,承载着光大陕西信息产业使命的科技新城,将在西安崛起。
在功能方面,扩建后的西安高新区,将是西安最适宜商务办公的区域,文化、娱乐、购物、医疗设施等一应俱全,水、电、气、交通路网等基础设施非常完善。园区中小幼教育机构齐全,是扩建的重点与亮点之一,将为人才扎根西安提供全方位保障。
在品质品位方面,目前西安高新区绿化面积达738.2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41%以上,人均绿地面积16平方米。园区现有唐城墙遗址公园、西沣路绿化带和新纪元公园、永阳公园、运动公园等6个大型主题公园。未来的西安高新区,对外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对内则是生活、工作、休闲皆宜的城市新区。
“良好的环境是项目落地、企业发展的先决条件,也是西安高新区实现腾飞的先决条件。”西安市委常委、西安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赵红专表示。
变化二:高新服务
高效、真挚,一直是西安高新区的服务标签,更是园区的核心竞争力之一。随着三星等世界超一流企业的落户,西安高新区对照项目找服务差距,对标世界一流科技园区优化服务,在不断精益求精中优化高新服务。
据悉,三星芯片项目在考察西安期间,曾3次向西安高新区发放了总计1000多个问题的问卷,大到生产要素的配置,小到各种服务等。西安高新区本着“事不过夜”的原则,每一个问题都能及时详细回答并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此举令三星芯片项目组深受感动,并最终敲定落户西安高新区。
无论项目大小,西安高新区均一视同仁。而园区的体制机制创新,更是可圈可点。
集中了大多数行政职能的政务服务中心已成为西安高新区对外展示形象的“第一窗口”,也是“政务”变“服务”的优化窗口。“超时默认”、“首问负责”等工作机制,不仅构成了政务变服务的重要支撑,更诠释了高新服务的内涵。仅2012年西安高新区就受理和办结各类事务164万余项,新登记或迁入企业达到4240家,打印发放各类执照7378份,企业网上年检率100%,为企业提供了便捷、高效的一流的服务。
2012年4月1日,也就是三星芯片项目落户前后,西安高新区全面实施行政审批和政府服务“零收费”,成为西部首家“零收费”园区。就在西安高新区“零收费”政策实施当天上午,中软国际科技服务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向西安高新区工商分局窗口提交了企业设立资料,园区工商分局立即办理了企业资料的审查、录入、核准、制证工作,按照“零收费”政策免除企业注册登记费4.46万元,并在当天下午将执照送到企业,让企业充分体会到了“高新速度”和“高新服务”的理念,也更加坚定了发展的信心。
据统计,仅去年西安高新区就办理“零收费”事项近600万件,为企业减轻费用762万元。
今年,西安高新区继续深入推行“重点项目代表制”,通过严格考核筛选,选出重点项目代表派驻企业,促进企业尤其是省市重点建设项目尽快建设并顺利投产运行。
同时,西安高新区还坚持对园区过亿元企业开展“一对一”的企业代表联络服务。园区管委会助理以上干部对接1-2个企业,每季度至少登门走访1次,及时协调、解决和反馈企业反映的问题。以此建立起对企业服务的快速通道,及时了解掌握企业发展动态,协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从“政务”到“服务”,只是一字之变。在这个简单的变化背后,却是西安高新区22年不断蝶变,追求自强的雄心。
变化三:国际人才的新乐园
西安高校云集,其中不乏信息类科技名校,这为西安高新区建设信息产业提供了人才便利。经过22年的发展,西安高新区通过制度创新,多措并举提升人才服务效能,搭建起了高层次人才引进、聚集、培养的全球平台,从人才储备、人才结构优化等方面构建了人才支撑体系。
随着三星芯片项目以及相关配套企业的落户,也对西安高新区的人才需求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为了吸引和鼓励各类人才到西安高新区创业立业,西安高新区设立青年科技人才和留学人员创业基金、中小科技企业担保基金、人才培训基金,实施西安高新区“百名院士创新创业”工程,启动西安高新区“人才年”等活动,大力吸引国内外各类高端人才。
据悉,西安高新区设立了2011-2015年每年不低于1亿元的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在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四大主导产业领域实施人才引进“5235计划”,力争用5年时间,引进中央“千人计划”人才20名、国际国内一流科技领军人才30名、符合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科技园区管理所需的各类高层次人才5000名,人才总量达到50万以上,初步实现人才分布高密度、人才素质高水准、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高对应和人才产出高效能,把西安高新区打造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最具影响力的人才高地。
变化四:一流的产业布局
近年来,西安高新区一直在部署、调整优势产业。三星芯片项目落户后,西安高新区更是紧锣密鼓地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战略调整。目前,园区已形成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四大主导产业,通信、光伏与半导体照明、电力设备与能源技术、电子元器件、汽车、软件与服务外包、生物制药、创新型服务业八大产业集群竞相发展的局面。2012年在册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810亿元,四大主导产业实现营业收入4115.4亿元,占园区总收入60.43%。园区工业总产值4462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57.7亿元,保持了30%以上的快速增长。
三星芯片项目落户西安高新区,将进一步带动整个陕西省材料、封装、测试等配套企业的发展,对完善陕西省集成电路产业链,实现电子信息产业产值翻番目标意义重大。
值得一提的是,西安高新区还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扶持企业发展壮大。其中有6项鼓励产业发展,5项鼓励科技创新,4项关于投融资环境建设,7项关于人力资源,3项关于环保与节能减排的相关政策。同时还设立了每年7亿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资金和3亿元的保增长专项资金。
与此同时,西安高新区调结构、转方式取得新突破,构建了具有自主创新特色、内生增长动力强劲的现代产业体系。2012年,西安高新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700亿元大关,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7.2%;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89亿美元,占到陕西省的60%以上,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和陕西西部强省建设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随着三星芯片项目竣工日的临近,西安高新综合保税区的建设完成,西安高新区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国际著名企业关注,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面向全球资源配置能力不断提升。这些,都将成为西安高新区迈向世界一流园区,实现腾飞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