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
关注中国自动化产业发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业安全大会
OICT公益讲堂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资讯频道

三门峡借“四大一高”转型升级
  • 点击数:544     发布时间:2013-10-23 08:50:00
  • 分享到:
关键词:

   来源:《经济日报》,2013年10月14日

   “三门峡是河南省乃至全国重要的贵金属和能源开发、生产基地,其中黄(黄金)、白(铝)、黑(煤炭)是三大优势矿产资源。但多年来粗放、低端的开采加工,给环境、资源和城市发展都带来了一系列问题。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使资源性产品价格陡然下降,占工业70%的资源型大企业大幅亏损,一批中小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三门峡市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由危机前的全省前三位,陡然跌至全省垫底。“资源优势”逐步变成了“资源陷阱”,导致环境难以承受,资源濒临枯竭,发展难以为继。

  三门峡痛定思痛,决心跳出资源陷阱,找出契合自身发展的路径。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三门峡决心实施大通关、大交通、大商贸、大旅游,以及传统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思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四大一高”战略。三门峡逐步走出了一条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的科学发展之路。

  跳出“陷阱”谋转型

  20辆电动出租车穿行在三门峡市区,成为该市街头一道新的风景。这款以“豫M电”为牌照的电动出租车,是三门峡速达交通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纯电动汽车。三门峡速达交通副总经理徐为民自豪地介绍,他们的电动汽车将于明年下线,但已经与来自全国的10多家经销商签订了10万辆电动汽车销售合同,金额达170亿元。

  在几年前,这样既环保又先进的大项目在三门峡是难以想象的。“以前我们很自豪,坐火车一看到大烟囱就到三门峡了。”三门峡市发展改革委员会主任刘会林告诉记者,过去三门峡主要围绕矿产资源黄金、铝矾土、煤炭来发展工业。但这些围绕资源建起来的粗加工附加值的工业,不仅产业层次低,而且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弱。

  据统计,在三门峡黄金、铝矾土、煤炭等矿产资源还可供开采年限分别不超过5年、10年和25年。“随着资源的枯竭,围绕着资源建立起的工业将不可持续。市场有个风吹草动,对我们的影响很大,三门峡的经济发展已经到了不转不行的时候了。”刘会林说。

  面对危机,三门峡决心要摆脱路径依赖,跳出资源陷阱。据刘会林介绍,近年来,三门峡先后关停小冶炼厂600多家,关停小火电机组91.2万千瓦,淘汰电解铝30万吨、小水泥180万吨、小刚玉45万吨、小煤窑500万吨,据测算仅关停的企业年减少销售收入130亿元以上。

  另一方面,三门峡实施大通关、大交通、大商贸、大旅游,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四大一高”战略,正在实现传统产业由“傻、大、笨、粗”向“高、精、特、优”转变。

   如今,三门峡建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6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家,成立院士工作站7个。2012年三门峡实际利用外资7.58亿美元,利用省外资金增长36%,居河南省第三。同时,三门峡人均GDP超过7500美元,在中西部处于领先地位,达到东部发达地区平均水平。

  瞄准“四大”促发展

  在义腾新能源,记者看到一条全部由电脑控制的自动化流水线上只有4个工人,正在生产锂电池使用的隔膜。这个企业完全是来料加工的高新技术企业。当记者问公司为什么选择落户三门峡时,来自四川的公司总经理潘光和回答得干脆利落:“投资环境、政策环境好。”

  三门峡在招商引资中明确提出:凡是挖金挖铝挖煤的投资人、企业家,一概婉言谢绝;凡是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和延长产业链的、深加工的客商,都高接远迎,促进产品从产业链的前端向末端延伸、从价值链的低端向高端拓展,实现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创新转变。

  三门峡既不沿边,也不靠海,为什么这样一家对接锂电池制造的企业会落户三门峡。这得益于三门峡的“大通关”战略。2008年,三门峡开始建设三门峡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三门峡海关,目前,中国三门峡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国家铝及铝制品质量检验中心、中国三门峡海关也已经陆续建成和投入使用。交通、通关的便捷让一批高科技企业纷至沓来。

  河南骏通车辆有限公司也是三门峡大通关和大交通政策的受益者。该公司总经理潘建锋告诉记者,以前车辆出口报关要到洛阳或者郑州,现在三门峡就能办理。“三门峡的大交通实施以后,作为特种车、专用车生产企业,我们到西安大约就是两个半小时,我们和陕西陕汽集团合作;我们到湖北十堰,东风汽车生产基地,将来的话可能会缩短到3个半小时这样的行程。”

  “大交通”战略则使三门峡由闭塞的边远山区小市一跃成为黄河金三角区域枢纽城市。目前,在三门峡区域内,310国道、连霍高速、陇海铁路、郑西高铁横贯东西,209国道、在建的三(门峡)淅(川)高速、即将建设的蒙西至华中地区煤运铁路贯穿南北,“三纵四横”的“大交通”格局使三门峡四通八达。

  “大旅游”则以黄河景观为主线、黄河文化为内涵、文化山水为品牌,旅游接续产业和新兴支柱产业潜力和优势得到挖掘。整合、利用“大通关、大交通、大旅游”带来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三门峡加快了“大商贸”等第三产业发展,随着“中国特色商品博览交易会”落户三门峡和一大批商贸物流企业入驻,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刘会林介绍,实施“四大一高”战略以来,三门峡市实施亿元以上项目560余个,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达2500亿元,人均超11万元,是河南省平均水平的2倍多,是黄河金三角其他地市的2.5倍。三门峡在河南省的综合经济实力排名由2008年前的10多位上升为当前的第五位。

  “一高两化”新突破

  在实施“四大”的同时,三门峡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进行传统产业高端化和新兴产业规模化的“一高两化”转型升级之路。在三门峡灵宝华鑫铜箔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车间,一张张铜箔从生产线上生产出来,公司总经理何成群告诉记者,企业转型升级是选对了方向。“如果说没有转型的话,我们还是在卖最原始的铜板,简单的电缆,附加值都非常低,在铜的大市场急剧波动的时候根本没有利润。”何成群说,一吨铜板生产成铜箔纸,每吨售价增加四万多元。原料来自黄金矿的伴生铜矿,前些年,这些伴生铜矿就被直接扔掉。现在,不仅本地资源充分用足,依托日益便利的交通,他们甚至用起了省外的原料。目前,华鑫铜箔已经是生产高精度铜箔的现代化高新技术企业,生产的铜箔主要应用于高科技电子产品的印刷线路板及锂电池当中。

  而华鑫铜箔只是三门峡传统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三门峡围绕着国家产业政策,瞄准产业发展趋势,制定了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新材料、生物产业等四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近两年来,先后实施了速达公司年产20万辆纯电动汽车、义腾新能源公司年产3600万平方米锂电池隔膜、义马综能公司年产20万吨甲醇蛋白、金源矿业公司年产1万吨压延铜箔、开曼铝业亚熔盐法氧化铝清洁生产等传统产业高端化、高新技术项目110项,项目总投资1262亿元。

  在三门峡“一高两化”驱动下,工业结构在发生着可喜的变化,发展质量显著提升。数据显示,2012年,三门峡市万元GDP能耗和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分别比五年前下降36.98%和69.95%。“这相当于节约标准煤429万吨,少排放二氧化碳1073万吨、二氧化硫6.86万吨。”刘会林难掩激动地说,“但GDP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却分别达到了五年前的2.23倍和2.5倍”。这一升一降的数字,可以看出三门峡正摆脱传统资源型城市“高进低出”发展模式的经济转型成效。

锻造“千亿产业集群”新引擎

——访三门峡市委书记杨树平

  《经济日报》,2013年10月14日

  三门峡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近两年在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转型中取得了不菲业绩,受到了各界的关注。针对三门峡转型升级的经验,本报记者采访了三门峡市委书记杨树平。

  记者:三门峡为什么要转型?遇到了什么困难?

  杨树平:国内外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实践告诉我们,转型发展是资源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三门峡与其他资源型城市具有相似之处: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工业一业独大,产业多处于产业链前端和价值链低端。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使三门峡市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的弊端彻底显露。我们的资源原材料产品价格一落千丈,价格下跌大概都在三成五成,甚至更多。可以说,当时我们面临着“灭顶之灾”。资源型城市“工业独大”的城市发展模式和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必须尽快加以转变。

  我国的资源型城市经过多年的发展,由于资源的逐渐耗竭,特别是近几年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资源型经济的短板日益显现,如今大都面临着城市的转型及可持续发展问题。作为因黄(黄金)、白(铝矾土)、黑(煤炭)而著称的资源型城市,河南省三门峡市为避免“矿竭城衰”现象的出现,立足主动转型、尽早转型、加快转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力实施大通关、大交通、大商贸、大旅游和高新产业发展“四大一高”战略,以此为载体,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积极探索独具特色的资源型城市发展策略和模式。

  记者:三门峡转型思路是什么?近两年做了什么工作?

  杨树平:靠山吃山,无可厚非,但是如果说我们形成依赖,那就早晚要吃亏。三门峡逐步提出、深入实施以“四大一高”战略引领经济转型、五位一体、四化同步科学发展的思路。建设“大通关”,实施开放带动战略,通过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国家铝及铝制品质检中心机构建设,培育外向型经济,跟国际市场接轨,夯实转型基础,同时也促进人的思想观念的开放解放。“大交通”要改变我们的基础设施条件,也是为经济转型发展提供基础和支撑;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一个地方发展,基础设施跟不上,投资不来,产品也卖不出去。“大商贸、大旅游”就是要以此优化产业结构,培育壮大内需市场,从而形成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高新产业发展是围绕“一高两化”,即传统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在传统工业方面,完善产业链条,发展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在新兴产业方面,我们把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具有比较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重点去培育。

  准确的路径选择,是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只有思想认识符合了科学发展的要求,经济社会发展才会有质量和效益。只有把握了科学发展的方向,遵循了规律,经济转型发展才能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实质,是逐步减少对资源型产业的依赖。发展新兴产业既是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有效途径,也是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必然选择,更是抓住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根本。

  记者:下一步,三门峡将有怎样的创新举措?

  杨树平:下一步,三门峡将以产业集聚区为平台,打造五大千亿元产业集群,抓存量促升级。五大产业集群是指黄金、铝工业、煤化工、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五大产业。围绕三门峡市五大千亿元产业集群,促进优势产业发展壮大,结合降本增效,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三门峡将为投资提供最大便利、创造最优环境,以带动五大产业链条由“短”变“长”、层次由“低”到“高”,规模由“小”变“大”,我们计划用5到8年的时间,使这五大产业都成长为产值超千亿元的产业。目前这五大千亿元产业集群规划实施项目184个、总投资1920亿元,预计全部建成后销售总收入将达到7600亿元,带动三门峡经济总量实现快速增长。 文/本报记者 谭 辛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

x
  • 在线反馈
1.我有以下需求:



2.详细的需求:
姓名:
单位:
电话:
邮件: